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及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967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及车架总成。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包括上固定件、下固定件以及至少两个连接件。上固定件包括上固定板及垂直位于上固定板边缘上连接部,上连接部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上连接孔。下固定件同样包括下固定板、上连接部及与上连接孔成对设置的下连接孔。每个连接件穿过一对上、下连接孔,将上、下固定件固定连接。至少一对上、下连接孔的孔中心线垂直于主、副车架,至少另一对上、下连接孔的孔中心线与主、副车架的纵长方向斜向相交。穿过孔中心线垂直于主、副车架的上、下连接孔的连接件可以将主、副车架压紧,穿过与主、副车架的垂直方向相交的上、下连接孔的连接件可以限制主、副车架前后窜动,同时也拥有压紧作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及车架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及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主副车架之间要想实现稳定的连接,通常需要用到专门的连接机构。车辆在加速、制动、转弯等工况下受力非常复杂,连接结构的性能对整车的使用有重要的影响。
[0003]传统技术中,连接机构针对比较单一的受力情况设计,不能很好地保证主副车架之间稳定连接。如果想要确保主副车架连接的稳定性,需要将不同种的连接机构组合使用,不同种类的连接机构连接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此也就增大了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应对多种受力情况的主副车架连接机构。
[0005]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主副车架连接机构的车架总成。
[0006]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包括:
[0007]上固定件,包括用于与车辆的副车架固定连接的上固定板及构造于所述上固定板的至少部分边缘且垂直于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上连接孔;
[0008]下固定件,包括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主车架固定连接的下固定板及构造于所述下固定板的至少部分边缘且垂直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上连接孔成对设置的下连接孔;以及
[0009]至少两个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件穿过一对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将所述上固定件与所述下固定件固定连接。
[0010]其中,至少有一对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的孔中心线与所述主车架与所述副车架的纵长方向相垂直,且至少有另一对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的孔中心线与所述主车架与所述副车架的纵长方向斜向相交。
[0011]上述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将上固定件及下固定件分别固定在主、副车架上。连接件穿过上、下连接孔,将上、下固定件连接固定,进而将主、副车架连接固定。穿过孔中心线垂直于主、副车的架纵长方向的上、下连接孔的连接件可以将主、副车架压紧,穿过与主、副车架的纵长方向斜向相交的上、下连接孔的连接件可以限制主、副车架前后窜动,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压紧作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板固定于所述主车架上且至少部分区域延伸至所述副车架并与所述副车架贴合。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板上构造有若干加强筋。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为分别位于中间及两侧的三
对,位于中间的一对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的孔中心线垂直于所述主车架与所述副车架的纵长方向,两对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以位于中间的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的孔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对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的孔中心线之间夹角为45
°
~75
°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杆及螺母,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并通过所述螺母固定。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件及所述下固定件为整体铸造制成。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副车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板开设有若干螺栓孔,并通过螺栓与所述主车架固定连接。
[0020]一种车架总成,包括正车架、副架以及上述的主副车架连接机构,所述主副车架连接机构为若干个,所述正车架与所述副架通过若干所述主副车架连接机构连接固定。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主副车架连接机构与车辆的主车架及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的主副车架连接机构的上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所示的主副车架连接机构的下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0024]100、主副车架连接机构;11、上固定件;111、上固定板;112、上连接部;12、下固定件;121、下固定板;122、下连接部;123、加强筋;124、螺栓孔;13、连接件;131、螺杆;132、螺母;200、主车架;300、副车架;K1、上连接孔;K2、下连接孔;A、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包括:上固定件,包括用于与车辆的副车架固定连接的上固定板及构造于所述上固定板的至少部分边缘且垂直于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上连接孔;下固定件,包括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主车架固定连接的下固定板及构造于所述下固定板的至少部分边缘且垂直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上连接孔成对设置的下连接孔;以及至少两个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件穿过一对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将所述上固定件与所述下固定件固定连接;其中,至少有一对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的孔中心线与所述主车架与所述副车架的纵长方向相垂直,且至少有另一对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的孔中心线与所述主车架与所述副车架的纵长方向斜向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固定于所述主车架上且至少部分区域延伸至所述副车架并与所述副车架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上构造有若干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为分别位于中间及两侧的三对,位于中间的一对所述上连接孔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亮李昆鹏宋杰高玉广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