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气隙型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68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轴向气隙型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有以转子输出轴的轴线为中心将多个铁心构件连接成环状的定子,其中,在各铁心构件的定子铁心,将其线圈部进行绝缘的绝缘件形成为有一对凸缘的线圈架状,在上述凸缘的对接的端部间形成线圈引出部,通过从该线圈引出部将线圈的连接线向铁心构件的外侧引出。由此,可靠地进行从线圈的卷绕部至连接线之间的引绕处理,并可不致使异相连接线接触地可靠地固定连接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向气隙型电动机,在所述轴向气隙型电动机中,可以使各相的 连接线相互不接触地,安全且作业性良好地进行简单的引绕。
技术介绍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例如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公开2004-282989号公报)所 示,是在定子一方的侧面、或两方的侧面以规定的空隙相对地配置转子的电动机, 与内转子型等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相比,其具有能将旋转轴方向的厚度作成较薄、 即能作成扁平的特点。但是,上述专利文献l记载的轴向气隙型电动机,其定子系通过将多个扇状 的铁心构件连接成多个环状来形成。由此,预先将线圈巻绕在各铁心构件上,并将各铁心构件连接成环状,仅将 从各铁心构件引出的线圈相互连接就能简单地形成定子。在该场合,为了将从各铁心构件引出的线圈各相(例如U相、V相、W相) 相互连接,而在各铁心构件设置对于各相将连接线分开配线用的连接线支承部。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轴向气隙型电动机虽然具有对各相支承连接线 用的连接线支承部,但在各铁心构件上,在从巻绕绕组的线圈架至上述连接线支 承部之间,并无特别用于对线圈进行引导的手段,故难以进行其间的线圈的引绕, 异相的线圈相互间往往会接触。又,以往,在将各相的中性点连接时,虽然在上述连接线支承部的侧面侧, 是用锡焊将各线圈相互连接,但该连接部由于捆扎了多根线圈而必定变粗,就容 易与异相的线圈接触。还有,在将各铁心构件的线圈连接后,虽然定子最终在模压模具内用合成树 脂被一体地固定,但这时因树脂的注入压力或注入速度而使线圈部分偏移,也会引起接触不良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气隙型电动机,根据 所述轴向气隙型电动机,能可靠地进行将线圈从巻绕部至连接线之间的引绕处理 的同时,使异相的连接线不会接触、能可靠地固定连接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系这样种轴向气隙型电动机,定子和转子沿所述 转子的转子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以规定的空隙相对向地进行配置,所述定子有以所 述转子输出轴的轴线为中心、配置成环状的多个铁心构件,所述铁心构件相互通 过规定的连接手段作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向气隙型电动机中,上述 各铁心构件形成为具有定子铁心和将上述定子铁心的线圈部进行绝缘的绝缘件的 线圈架状,上述绝缘件沿上述定子铁心的齿面具有平行的一对凸缘部,在至少一 方的上述凸缘部上,设有用于将线圈的一部分向上述铁心构件的外侧引出用的线 圈引出部。由此,能简单地将巻绕在铁心构件上的线圈从线圈引出部向外侧引出,能在 该状态下顺利地进行连接线的处理。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包含几个最佳的形态,若根据其第l个最佳形态,则上述 线圈引出部由形成于上述各凸缘部的圆周方向的任一方的端部或两方的端部的缺 口部构成,在将邻接的上述铁心构件作相互连接时,在上述各凸缘部抵接的端部 之间形成上述线圈引出部。由此,不仅能简单地进行线圈的引出作业,还能可靠地进行线圈引出部的固定。又,根据第2个最佳形态,在上述各凸缘部的圆周方向的一方端部侧突设有 钩子部,在上述各凸缘部的圆周方向的另一方端部侧突设有将邻接的上述铁心构 件的上述钩子部卡止的圆柱状的卡止轴,在上述钩子部和/或上述卡止轴的根部设 有上述缺口部。由此,在进行各铁心构件的固定的同时,能牢固地进行线圈引出部的固定。 又,根据第3个最佳形态,在上述线圈引出部还包括从上述各凸缘部的半径方向的周缘部向内侧所形成的缺口部,由此,不仅通过缺口部能将线圈的另一方的端部引出,还能在缺口部将线圈钩挂、固定。又,根据第4个最佳形态,在上述一方的凸缘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将上述线圈的连接线对于各相进行处理用的连接线处理部,在上述另一方的凸缘部的外侧 面上设有将上述线圈的异相连接线进行连接用的中性点连接部。由此,能将连接线的连接处理与中性点的连接处理在凸缘部的两面分开地进行。又,根据第5个最佳形态,上述中性点连接部具有在将上述连接线电气导通 的状态下夹入的金属夹子,在上述另一方的凸缘部的外侧面设有将上述金属夹子 保持的保持部,由此,能简单且可靠地将中性点连接用的连接线进行连接。又,根据第6个最佳形态,上述连接线处理部具有将上述连接线对于各相进 行支承的支承槽,对于上述支承槽设有将上述连接线向上述支承槽内引导用的导 入部。由此,能将从线圈引出部引出的线圈不会与其它的线圈干扰地、顺利地引入 支承槽。又,根据第7个最佳形态,上述连接线处理部兼作将上述各连接线连接的端 子板的端子座,由此,由于不需要另外设置端子座,故能抑制制作成本。又,根据第8个最佳形态,在上述凸缘部的外侧面上、在半径方向不同的位 置设有一对导向肋,在形成于上述各导向肋之间的空隙中张架着上述连接线。由此,不仅能将连接线可靠地进行配线,在用树脂将斧铁心构件一体地模压 时,能防止线圈移动。又,根据第9个最佳形态,上述线圈引出部被配置在上述支承槽的半径方向 内侧,由此,由于从线圈引出部引出的线圈与配设在支承槽中的连接线不会接触, 故能使线圈的弓I绕更容易地进行。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轴向气隙型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包含于上述电动机中的定子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作为上述定子的构成要素的铁心构件的立体图。图4A是上述铁心构件的主视图。图4B是上述铁心构件的后视图。图4C是上述铁心构件的俯视图。图4D是上述铁心构件的仰视图。图4E是上述铁心构件的左侧视图。图4F是上述铁心构件的右侧视图。图5是表示将上述铁心构件连接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线圈引出部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图7A是表示线圈引出部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从图7A的线圈引出部将线圈引出后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中性点连接部的分解立体图。图9A、图9B是说明上述铁心构件的连接顺序用的立体图。图IO是表示在定子上施加连接线后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在定子上施加中性点连接用的连接线后状态的立体图。图12A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形态的铁心构件的主视图。图12B是上述另一实施形态的铁心构件的后视图。图12C是上述另一实施形态的铁心构件的俯视图。图12D是上述另一实施形态的铁心构件的仰视图。图12E是上述另一实施形态的铁心构件的左侧视图。图12F是上述另一实施形态的铁心构件的右侧视图。图13是表示在导向肋之间配设连接线后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说明在铁心构件上巻绕线圈的顺序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各铁心构件的线圈的连接的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该实施形态的轴向气隙型电动机1,作为基本的结构具有形 成为圆盘状的定子2和以规定的空隙相对向地配置在定子2两侧的一对转子3。 各转子3被同轴地固定在输出旋转驱动力的转子输出轴4上。在定子2的中心部配置有轴承部5。在本实施形态中,轴承部5具有一对径 向滚珠轴承5a、 5b,其内环被压入嵌合于转子输出轴4上,外环侧被埋设于固定 定子2的合成树脂材料6内。在本专利技术中,轴承部5的结构可以是任意的。定子2和各转子3被收容在未图示的托座内。在本实施形态中,定子2的外 周面兼为托座的外周壁,在其两端安装着托座的盖构件。还有,也可以不使用盖 构件而直接将各转子3安装在风扇等上。在本实施形态中, 一对转子3,除了配置在定子2的左右两侧外,也可以仅 配置在其任一方。在本专利技术中,转子3的结构只要具有构成轴向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向气隙型电动机,定子和转子沿所述转子的转子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以规定的空隙相对地进行配置,所述定子具有以所述转子输出轴的轴线为中心配置成环状的多个铁心构件,所述铁心构件相互间通过规定的连接手段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铁心构件形成为具有定子铁心和将上述定子铁心的线圈部进行绝缘的绝缘件的线圈架状,上述绝缘件沿上述定子铁心的齿面有平行的一对凸缘部,在至少一方的上述凸缘部上设有将线圈的一部分向上述铁心构件的外侧引出用的线圈引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1-8 2006-3023731、一种轴向气隙型电动机,定子和转子沿所述转子的转子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以规定的空隙相对地进行配置,所述定子具有以所述转子输出轴的轴线为中心配置成环状的多个铁心构件,所述铁心构件相互间通过规定的连接手段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铁心构件形成为具有定子铁心和将上述定子铁心的线圈部进行绝缘的绝缘件的线圈架状,上述绝缘件沿上述定子铁心的齿面有平行的一对凸缘部,在至少一方的上述凸缘部上设有将线圈的一部分向上述铁心构件的外侧引出用的线圈引出部。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轴向气隙型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引出部由 在上述各凸缘部的圆周方向的任一方的端部或两方的端部所形成的缺口部构成, 在将邻接的上述铁心构件相互连接时,在上述各凸缘部的对接的端部之间形成上 述线圈引出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气隙型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凸缘部的 圆周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侧突设有钩子部,在上述各凸缘部的圆周方向的另一方的 端部侧突设有将邻接的上述铁心构件的上述钩子部卡止的圆柱状的卡止轴,在上 述钩子部和/或上述卡止轴的根部设有上述缺口部。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崎博和丹野俊昭前山研小嵨智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