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后避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538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避震器,涉及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解决了后避震器发热不易降温的问题,包括减震器本体,避震器本体的外侧套有移动板,且避震器本体的底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D型杆,且D型杆与避震器本体呈平行设置;移动板的底部下方安装有用于对避震器本体的外壁进行降温的辅助降温组件,移动板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用于对辅助降温组件进行旋转的旋转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传统的避震器上安装一个辅助降温组件,能够及时给避震器进行降温,大大提高避震器的使用寿命,防止避震器损坏给骑行者带来伤害,而且通过旋转组件和传动组件的配合可以让辅助降温组件进行旋转移动,扩大了辅助降温的范围。扩大了辅助降温的范围。扩大了辅助降温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后避震器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摩托车后避震器。

技术介绍

[0002]为因应不平整的路况及坑洞,一般摩托车均会借由装设后避震器来降低车身的晃动及跳动,以避免摩托车相关构件不因震动而导致损伤,并且可增加乘客乘坐的舒适性,而不论后避震器的外观形态为何,弹簧是为主要的后避震元件之一,利用弹簧受力后的伸缩变形量,来吸收行驶中摩托车的震动。
[0003]大多数避震器都是金属材质制成的,而摩托车在炎热天气下行驶时,避震器外部的金属吸收了热量,又将表面的热量传递到金属内部,随着吸热多,整个金属里外温度都升高了,而温度一升高会导致避震器内润滑油粘度会减小,如果不及时降温的话会大大缩短避震器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造成避震器损坏给骑行者带来伤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摩托车后避震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进行全方位降温的摩托车后避震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后避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所述避震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后避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本体(1)的外侧套有移动板(2),且所述避震器本体(1)的底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D型杆(3),且所述D型杆(3)与所述避震器本体(1)呈平行设置;所述移动板(2)的底部下方安装有用于对所述避震器本体(1)的外壁进行降温的辅助降温组件(4),所述移动板(2)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辅助降温组件(4)进行旋转的旋转组件(5),所述D型杆(3)的一侧传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辅助降温组件(4)进行上下移动的传动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降温组件(4)包括冷却液箱(7)、喷洒管(8)和喷头(9),所述喷洒管(8)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喷洒管(8)的一端均连接有喷头(9),所述喷头(9)斜对着所述避震器本体(1)的外壁,所述冷却液箱(7)与所述旋转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喷洒管(8)通过所述冷却液箱(7)内部的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5)包括锥齿圈(10),所述锥齿圈(10)固定在所述冷却液箱(7)的顶部,所述锥齿圈(10)上啮合有小锥齿轮(11),所述小锥齿轮(11)的中心孔内固定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通过轴承座与所述移动板(2)转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臻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豪悦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