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的主轴润滑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610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的主轴润滑结构,其主要构成组件为本体、直驱转距马达、主轴、轴承组件、调整螺帽及煞车组件,利用主轴配合调整螺帽进给锁固定位该转距马达、各轴承组件及本体,该轴承组件以主轴承、煞车组件支撑在本体与主轴之间,且于保持固定的煞车组件、本体分别开设第一润滑油路及第二润滑油路,且第一润滑油路通达主轴承、第二润滑油路通达煞车组件与主轴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的主轴润滑结构,可用简单结构进行轴承润滑,并且降低保养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的润滑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直驱 式转距马达装置的主轴润滑结构,其可用简单结构进行轴承润滑,并且降 低保养成本。
技术介绍
现今的马达装置于工业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多,主要的装置种类有外转 子、内转子等等,除了作为进给传动的高精密度效果之外,其更有摩擦耗 损率小、能量转换率高及噪音小等优点,因此,马达装置对于现今各种工 业应用机具等重要性也不言可喻。目前的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适用在轴件设备驱动上,例如自动化设 备、分度盘及各式工具机;不论各种产品配置如何设计变化,各种产品在 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与主轴之间通常会装置许多的轴承结构,方能保持两 者相对旋转运动的顺畅度;前述设计虽然已经获致实用,但是实用之后仍 然会有缺陷存在直驱式转距马达与主轴运转一定的时间之后,轴承结构长期负荷直驱 式转距马达与主轴的运转,操作者必需定期进行保养、润滑工作,但是对 于位于机构内部的轴承都必须整个机构拆解后,方能进行保养工作,造成 保养成本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的主轴润 滑结构,可以用简单结构进行主轴润滑,并降低保养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的主轴润滑 结构,包含有主轴,其端部穿设有至少一第二油室,各第二油室外侧开口装设有封生.皿;直驱转距马达,安装在该主轴之外;本体,安装在该直驱转距马达之外,且本体相应该主轴开设有至少一 第一润滑油路,第一润滑油路包含有第一油道、第一油室,且第一油道衔 接第一油室后向外贯通设有开口 ;轴承组件,配设在该主轴、直驱转距马达与本体之间,该轴承组件中 具有主轴承,且该主轴承位于该主轴与本体之间,而该本体的第一油室相 应位于该主轴承外侧;煞车组件,定位在该主轴与该本体之间,于煞车组件上开设有至少一 第二注油道,该第二注油道一端朝外开放,其另一端则通达煞车组件与主 轴之间,并且第二注油道与该主轴的第二油室彼此衔接形成第二润滑油 路;以及调整螺帽,锁固定位在该主轴末端。在本专利技术中,前述第一润滑油路及第二润滑油路皆由一注油道、 一油 室衔接而成,该油室可以是环型油室或柱型油室,且第一润滑油路的油室 位于该本体与主轴承之间,第二润滑油路的油室位于煞车组件与主轴之间。前述煞车组件内具有位于在本体及主轴间的中空压缸,利用本体侧注入压力,使压缸对主轴施压而达成煞车效果;前述第二润滑油路则开设在压缸的壁厚之内。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的主轴润滑结 构,可运用简单结构进行主轴润滑,并且降低保养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外观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 2及3,本专利技术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的主轴 润滑结构包含有主轴20、煞车组件30、轴承组件40、直驱转距马达50、 本体60、位置检知组件70及调整螺帽80;其结构说明如下该主轴20,其外径自一端朝另一端依序渐缩制作第一阶层21、第二 阶层22、第三阶层23、第四阶层24及一外螺纹段25,该外螺纹段25制 设于主轴20端部,并于主轴20另一端部穿设有若干柱型第二油室26,各 第二油室26外侧开口装设有封盖261,且第二油室26通连于前述第一阶 层21;该煞车组件30,内侧相应于该主轴20的第一阶层21,且外侧具有定 位部31,于煞车组件30的壁厚内开设有至少一第二注油道32,该第二注 油道32—端朝外开放,其另一端则通达煞车组件30与主轴20之间,并 且第二注油道32与该主轴20的第二油室26彼此衔接形成第二润滑油路A;该轴承组件40,包含有第一油封41、主轴承42、第二油封43及辅助 滚柱轴承44,该第一油封41安装于该煞车组件30与主轴20之间,该主 轴承42则定位在该主轴20的第二阶层22,且主轴承42抵顶定位该煞车 组件30,该第二油封43则定位在该主轴20的第三阶层23,该辅助滚柱 轴承44为斜角滚柱式设计,且辅助滚柱轴承44配合第二油封43定位在 该第四阶层24;该直驱转距马达50,是由动子固定座51、动子油封52、马达动子53、 马达定子54及马达冷却座55组合而成,该动子固定座51抵顶定位于该 轴承组件40的主轴承42旁,且该动子油封52与马达动子53固定于该动 子固定座51外侧,而马达定子54被马达冷却座55定位于内,且马达定 子54套接在该马达动子53之外;该本体60,包含壳件61、后盖62及后盖油封63,该壳件61与后盖 62相固接,本体60—端与该煞车组件30的定位部31相固定,该本体60 与主轴20之间则以该轴承组件40的主轴承42定位,且本体60相应主轴 20开设有一第一润滑油路B,此第一润滑油路B包含有第一油道64、第 一油室65及油嘴66,该第一油室65为相应环绕该主轴承42外侧的环型 开放空间,且第一油道64衔接第一油室65后向外贯通设有开口 641,而 于开口 641上螺设该油嘴66,另本体60的后盖62被定位在该轴承组件 40的第二油封43与辅助滚柱轴承44外,而后盖62末端内侧设置该后盖 油封63,而壳件61位于最外侧容纳前述组件,且壳件61供该直驱转距马 达50的马达冷却座55固定; 该位置检知组件70,固设在该本体60的后盖62上,且位置检知组件 70相应感知该主轴20的旋转位置变化;该调整螺帽80,螺锁在该主轴20端部的外螺纹段25,且调整螺帽80 定位于该本体60之后盖油封63内,且调整螺帽80进给迫紧该轴承组件 40的辅助滚柱轴承44。上述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态及相互位置关系,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运 作进行说明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主轴20端部穿设有若干柱型第二油室26,各第二油室 26外侧开口装设有封盖261,且第二油室26通连于前述第一阶层21;前 述第二油室26配合该煞车组件30的第二注油道32形成第二润滑油路A , 利用此第二润滑油路A可以直接利用该第二注油道32向内注油,由于煞 车组件30不会旋转,第二注油道32的注油料可以直接落入该主轴20的 第二油室26内,且储存在该第二油室26内,随时进行该主轴20与该煞 车组件30之间的润滑;有效达成第二润滑油路A的效果。另外,该本体60的第一润滑油路B自该油嘴66注油后,油料经由 第一油道64到达第一油室65,由于第一油室65为相应环绕该主轴承 42外侧的环型开放空间,油料会由上而下环绕流动于主轴承42外侧, 并随着运转而逐渐渗入主轴承42之中,最后油料会渗入主轴承42内侧, 充分润滑该本体60与主轴承42之间,也进一步让主轴20跟主轴承42 之间的运转获得润滑。依据前述设计,当本专利技术要进行注油润滑工作时,使用者仅需利用 第一润滑油路B、第二润滑油路A施以注油工作,就可以让油料充分注入润滑该主轴承42及主轴20,达成运用简单结构进行主轴润滑,并且有效降低保养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的主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主轴,其端部穿设有至少一第二油室,各第二油室外侧开口装设有封盖; 直驱转距马达,安装在该主轴之外; 本体,安装在该直驱转距马达之外,且本体相应该主轴开设有至少一第一润滑油路,第一润滑油路包含有第一油道、第一油室,且第一油道衔接第一油室后向外贯通设有开口; 轴承组件,配设在该主轴、直驱转距马达与本体之间,该轴承组件中具有主轴承,且该主轴承位于该主轴与本体之间,而该本体的第一油室相应位于该主轴承外侧; 煞车组件,定位在该主轴与该本体之间,于煞车组件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注油道,该第二注油道一端朝外开放,其另一端则通达煞车组件与主轴之间,并且第二注油道与该主轴的第二油室彼此衔接形成第二润滑油路;以及 调整螺帽,锁固定位在该主轴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的主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主轴,其端部穿设有至少一第二油室,各第二油室外侧开口装设有封盖;直驱转距马达,安装在该主轴之外;本体,安装在该直驱转距马达之外,且本体相应该主轴开设有至少一第一润滑油路,第一润滑油路包含有第一油道、第一油室,且第一油道衔接第一油室后向外贯通设有开口;轴承组件,配设在该主轴、直驱转距马达与本体之间,该轴承组件中具有主轴承,且该主轴承位于该主轴与本体之间,而该本体的第一油室相应位于该主轴承外侧;煞车组件,定位在该主轴与该本体之间,于煞车组件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注油道,该第二注油道一端朝外开放,其另一端则通达煞车组件与主轴之间,并且第二注油道与该主轴的第二油室彼此衔接形成第二润滑油路;以及调整螺帽,锁固定位在该主轴末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的主轴润滑结构,其特 征在于,该主轴的第二油室为柱型。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转距马达装置的主轴润滑结构,其特 征在于该主轴外径依序渐縮制作第一阶层、第二阶层、第三阶层、第四阶层 及外螺纹段; 该煞车组件,该煞车组件内侧定位于该主轴的第一阶层,且外侧具有定位部;该轴承组件,另包含有第一油封、主轴承、第二油封,该第一油封安 装于该煞车组件与主轴之间,该主轴承则定位在该主轴的第二阶层,且主 轴承抵顶定位该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复源赵志宪
申请(专利权)人: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