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模块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5881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无线充电模块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供电模块及无线接收模块。无线供电模块包括第一共振器,用以接收第一电能,第一共振器具有第一共振频率。无线接收模块包括本体、壳体、第二共振器及充电电路。本体与电池电连接。第二共振器设置于壳体的内壁,并与鼠标本体电连接。第二共振器具有第二共振频率,第一及第二共振频率实质上相同。第一共振器的第一电能耦合至第二共振器,使第一及第二共振器之间进行非辐射能量转移。第二共振器提供第二电能。充电电路用以接收第二电能,以对电池进行充电。(*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模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经由共振器间的 能量耦合,以达到对电子装置进行能量供应的无线充电模块。
技术介绍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时代中,各种人们已经习惯广泛地利用各种电子装置来便利其日常生活。传统上,电子装置需i殳置电源模块,来提供电 子装置操作所需的电能。在一例子中,无线电子装置中设置有电池,来对无 线电子装置进行供电。当电池中的电能耗尽时,使用者将无线电子装置与充 电器电连接,以对无线电子装置中的电池进行充电。举例来说,充电器为用 以将家用插座上的交流电压降压及整流以产生直流电压的变压器与整流器 电路。然而,当无线电子装置在进行充电时,无线电子装置需通过充电器与供 电电源电连接,如此,使用者无法无线地操作无线电子装置,使得传统无线 电子装置的使用便利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无线充电模块及可通过无线路径进行充电的电 子装置,无线充电模块经由共振器(Resonator)间的能量耦合来对电子装置 进行充电。相较于传统充电模块,本技术相关的无线充电模块可无线地 对电子装置进行充电。如此,本技术相关的无线充电模块及电子装置具 有较高的使用便利性。根据本技术提出一种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供电模块及无线接收模块。无线供电模块包括第一共振器,用以接收第一电能,第一共振器具有 第一共振频率。无线接收模块包括本体、第二共振器及充电电路。本体与电 池电连接。第二共振器与本体电连接,第二共振器具有第二共振频率,豸一 及第二共振频率为实质上相同,第 一共振器的第 一 电能耦合至第二共振器,使第一及第二共振器之间进行非辐射能量转移(Non-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第二共振器提供第二电能。充电电路用以接收第二电能,以对 电池进4于充电。根据本技术提出一种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供电模块及无线接收 模块。无线供电模块包括第一共振器,用以接收第一电能,第一共振器具有 第一共振频率。无线接收模块包括本体、壳体、第二共振器及充电电路。本体与电池电连接。第二共振器设置于壳体的内壁,并与本体电连接,第二共 振器具有第二共振频率,第一及第二共振频率为实质上相同。第一共振器的 第一电能耦合至第二共振器,使第一及第二共振器之间进行非辐射能量转移 (Non-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第二共振器提供第二电能。充电电路 用以接收第二电能,以对电池进行充电。根据本技术提出一种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供电模块、无线接收 模块及电子装置。无线供电模块及无线接收模块分别包括一第一及第二共振 器,第一共振器用以接收第一电能,第一共振器具有第一共振频率。第二共 振器具有第二共振频率,第一及第二共振频率为实质上相同。第一共振器的 第一电能耦合至第二共振器,使第一及第二共振器之间进行非辐射能量转 移。第二共振器提供第二电能。电子装置以可与无线接收模块分离的方式, 耦接至无线接收模块,电子装置包括本体及充电电路。本体与电池电连接, 充电电路用以接收第二电能,以对电池进行充电。根据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装置,适用于无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 块包括第一共振器,用以接收第一电能。第一共振器具有第一共振频率。电 子装置包括电池、第二共振器及充电电路。第二共振器具有第二共振频率, 第 一及第二共振频率为实质上相同,第 一共振器的第 一 电能耦合至第二共振器,使第一及第二共振器之间进行非辐射能量转移。第二共振器提供第二电 能。充电电路用以接收第二电能,以对电池进行充电。为使本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 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依照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模块的方块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无线供电模块12的详细方块图。图3示出了图1的无线接收模块14的详细方块图。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无线接收;f莫块的另一方块图。 图5A及图5B分别示出了依照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鼠标装置的示意 图及沿着剖面线AA'的剖面图。图6示出了依照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鼠标模块的方块图。 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无线接收;f莫块24与电子装置26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的电子装置26与无线接收模块24的详细方块图。 图9示出了依照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IO示出了图9中电子装置36的详细方块图。附图符号说明10、 20: 无线充电模块12、 22、 32:无线供电模块12a:电源电3各12b:阻抗匹配电3各12c、 14e、 14e\ 24e、 36e:耦合电路RS1、 RS2、 RS1'、 RS2'、 RS1、 RS2、 RS1'、 RS2':共振器 14、 14\ 24:无线接收模块14a、24s、 26a:壳体14b、14b\ 26b、 26b、36b:充电电路14c、14c'、 26c、 26c、36c:电池14d、14d'、 26e、 36d':整流电路14f、14f'、 24f、 36f:阻抗匹配电3各14g、14g\ 24g、 36g:检测电路14h、14h'、 24h、 36h:指示电路200、26、 36:电子装置26d、36d:功能电路26s:壳体SP:容置空间PL:电源线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模块通过共振器(Resonator)间的能量耦合来对电 子装置进行充电,使得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模块及对应的电子装置具有较高 的使用便利性。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模块通过无线供电模块来无线地提供电能至无线 接收模块,以对无线接收模块端的电池进行充电。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依 照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模块的方块图。无线充电模块10包括 无线供电模块12及无线接收模块14。无线供电模块12包括共振器 (Resonator)RSl,其用以接收电能Enl,共振器RS1具有共振频率fol。无线接收才莫块14包括本体14a、共振器RS2充电电路14b及电池14c。 本体14a与电池14c电连接。共振器RS2与本体14a电连接,共振器RS2具 有共振频率f02。共振频率fol与fo2为实质上相同,共振器RSI的电能Enl 耦合至共振器RS2,使共振器RSI与RS2之间进行非辐射能量转移 (Non-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共振器RS2提供电能En2。在本实施例中,共振器RSI与RS2间的耦合对应至耦合常数(Co叩ling Coefficient)K。耦合常数K与共振器RSI与RS2间的能量转移转移的比例 相关。举例来说,耦合常数K满足其中M为共振器RSI与RS2间的互感值,LI与L2分别为共振器RSI及 RS2的自感值。在一个例子中,无线供电模块12还包括电源电路12a、阻抗匹配电路 12b及耦合电路12c,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图1的无线供电模块12的详细 方块图。电源电路12a用以提供电源Ens。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12a例 如为传输接口电路,用以与计算机系统(未示出)连接以接收计算机系统提供 的电源Ps,并根据电源Ps转换产生电能Ens。举例来说,电源电路12a包括万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装置端控制器(Devi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包括: 一无线供电模块,包括: 一第一共振器,用以接收一第一电能,该第一共振器具有一第一共振频率;以及 一无线接收模块,包括: 一本体,与一电池电连接; 一第二共振器,与该本体电连接 ,该第二共振器具有一第二共振频率,该第一及该第二共振频率实质上相同,该第一共振器的该第一电能耦合至该第二共振器,使该第一及该第二共振器之间进行非辐射能量转移,该第二共振器提供一第二电能;及 一充电电路,用以接收该第二电能,以对该电池进 行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包括一无线供电模块,包括一第一共振器,用以接收一第一电能,该第一共振器具有一第一共振频率;以及一无线接收模块,包括一本体,与一电池电连接;一第二共振器,与该本体电连接,该第二共振器具有一第二共振频率,该第一及该第二共振频率实质上相同,该第一共振器的该第一电能耦合至该第二共振器,使该第一及该第二共振器之间进行非辐射能量转移,该第二共振器提供一第二电能;及一充电电路,用以接收该第二电能,以对该电池进行充电。2. 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无线供电模块 还包括一电源电路,用以提供一电源; 一阻抗匹配电路,用以接收并输出该电源;及一第一耦合电路,用以接收该阻抗匹配电路输出的该电源,该第一耦合 电路上的能量还耦合至该第一共振器以提供该第一电能至该第一共振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一电源电路还 用以经由一传输接口 ,来接收一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电源。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检测电路,用以根据该第二电能来判断该第一及该第二共振器间的耦合量,并于该第一及该第二共振器间的耦合量实质上高于一阈值时,触发一 电路操作事件;及一指示电路,用以响应于该电路操作事件来触发一指示充电事件。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无线接收模块 还包括一第二耦合电路,该第二共振器上的能量耦合至该第二耦合电路,使该 第二耦合电路接收该第二电能;及一阻抗匹配电路,用以接收并输出该第二电能至该检测电路。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无线接收模块 还包括一整流电路,用以接收并对该阻抗匹配电路提供的该第二电能进行整 流,以提供整流后的该第二电能,该充电电路还用以接收整流后的该第二电 能以对该电池进行充电。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指示电路包括 一控制电路及一发光元件,该控制电路用以响应于该电路操作事件来使该发 光元件发光,以产生该指示充电事件。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指示电路包括 一控制电路及一发声元件,该控制电路用以响应于该电路操作事件来使该发 声元件发声,以产生该指示充电事件。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指示电路包括 一控制电路及一震动元件,该控制电路用以响应于该电路操作事件来使该震 动元件震动,以产生该指示充电事件。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该无线接收模块包 括一电子装置。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该电子装置包括一 输入装置。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该输入装置包括一 键盘或鼠标。13. —种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包括 一无线供电模块,包括一第一共振器,用以接收一第一电能,该第一共振器具有一第一共 振频率;以及一无线接收模块,包括一本体,与一电池电连接;一壳体;一第二共振器,设置于该壳体的一内壁,并与该本体电连接,该第 二共振器具有一第二共振频率,该第一及该第二共振频率为实质上相同,该 第一共振器的该第一电能耦合至该第二共振器,使该第一及该第二共振器之 间进行非辐射能量转移,该第二共振器提供一第二电能;及一充电电^f各,用以接收该第二电能,以对该电池进行充电。14. 如权利要求13所示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第二共振器包括一线圈,该线圈以环绕该壳体的该内壁的方式,设置于该内壁上。15. 如权利要求14所示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线圈包括多 个圏体,该内壁具有一最大面积的剖面,所述圈体之一以环绕该最大面积的 剖面的外缘的方式设置于该内壁上。16. 如权利要求13所示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无线供电模 块还包括一电源电路,用以提供一电源; 一阻抗匹配电路,用以接收并输出该电源;及一第一耦合电路,用以接收该阻抗匹配电路输出的该电源,该第一耦合 电路上的能量还耦合至该第一共振器以提供该第一电能至该第一共振器。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电源电路还 用以经由一传输接口 ,来接收一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电源。18.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无线接收模 块还包括一检测电路,与该第二共振器耦接,用以根据该第二电能来判断该第一 及该第二共振器间的耦合量,并于该第 一及该第二共振器间的耦合量实质上 高于一阈值时,触发一电路操作事件;及一指示电路,用以响应于该电路操作事件来触发一指示充电事件。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无线接收模 块还包括一第二耦合电路,该第二共振器上的能量耦合至该第二耦合电路,使该 第二耦合电路接收该第二电能;及一阻抗匹配电路,用以接收并输出该第二电能至该检测电路。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无线接收模 块还包括一整流电路,用以接收并对该阻抗匹配电路提供的该第二电能进行整 流,以提供整流后的该第二电能,该充电电路还用以接收整流后的该第二电 能以对该电池进4于充电。21.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指示电路包括一控制电路及一发光元件,该控制电路用以响应于该电路操作事件来使该 发光元件发光,以产生该指示充电事件。22.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是,其中该指示电路包 括一控制电路及一发声元件,该控制电路用以响应于该电路操作事件来使该 发声元件发声,以产生该指示充电事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荣林志隆许政杰
申请(专利权)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