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电路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46616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1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电路与系统,所述电路包括发射控制单元、无线充电发射单元、开关管单元、接收控制单元、电池充电管理芯片与无线充电接收单元;发射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发射控制端连接;发射控制单元的负载电流检测端与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电流反馈端连接;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与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电源端连接,并通过开关管单元接地;接收控制单元的开关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管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接收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检测端与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接收控制单元的电池电量检测端与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板卡要求面积要求小、电路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Wireless charging circuit and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reless charging circuit and system, the circuit comprises a 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ter, switch receiving unit, control unit, battery charging management chip and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er unit; transmit and control output control unit of emission control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ter unit is connected; emission control unit load current detectio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ter unit current feedback is connected; the power output end of the receiving unit and the wireless charging battery charging management chip is connected through a switch tube and single element grounding; receive switch control unit control terminal and the switch control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ceiving tube; working voltage the control unit of the detection output terminal and wireless charging terminal is connected to the receiving unit; receiving battery detection terminal and battery charging control unit The charging output terminal of the electric management chip is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requirement of the card board area, simple circuit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与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电路与系统。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19世纪90年代,尼古拉.特斯拉技术了“特斯拉线圈”,便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电力,从此便开启了无线式电力传播的时代。如今无线充电最常采用的是电磁感应式技术,其中对于手机等移动设备人们常采用使用“QI”通信协议的无线充电电路。设备在进行QI握手通信时需要对所传数据进行调制,再将调制信号耦合进接收线圈内,再把接收线圈内的信号耦合到发射线圈上,之后将发射线圈上的数据信息从充电发射信号中分离出来,最后进行解调并传输给控制单元。这一系列的过程对硬件要求比较高,为了传输这些数据信息需要较为复杂的电路,实现难度较高,成本也比较高。因此,亟待一个电路结构简单同样能进行握手通信的无线充电电路,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路与系统,板卡要求面积要求小、电路简单、成本低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包括发射控制单元与无线充电发射单元;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发射控制端连接;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负载电流检测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电流反馈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包括开关管单元、接收控制单元、电池充电管理芯片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发射的能量并转换为电能的无线充电接收单元;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出端用于与充电储能设备的电池连接;所述开关管单元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单元的第二连接端接地;所述接收控制单元的开关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管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接收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检测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接收控制单元的电池电量检测端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包括发射线圈、第一MOS管、第一电容以及第一电阻;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发射线圈并联;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发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为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电流反馈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包括接收线圈与整流滤波子单元;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耦合;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子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子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子单元的输出端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充电电压输出端。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发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还包括低通滤波单元;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电流反馈端通过所述低通滤波单元与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负载电流检测端连接;其中,所述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电流反馈端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负载电流检测端连接。优选地,所述低通滤波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三电容;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并通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还包括放大单元;所述低通滤波单元通过所述放大单元与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负载电流检测端连接;其中,所述放大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负载电流检测端连接。优选地,所述放大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四电容;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为所述放大单元的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所述放大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第六电阻并联。优选地,所述整流滤波子单元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七电阻、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五电容;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整流滤波子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整流滤波子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并且接地;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为所述整流滤波子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并联。优选地,所述开关管单元包括第二MOS管、第八电阻与第九电阻;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为所述开关管单元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为所述开关管单元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开关管单元的控制端,并通过所述第九电阻接地。为了达到上述相同的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储能设备、充电座以及上述的无线充电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中;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设置在所述充电储能设备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包括发射控制单元与无线充电发射单元;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发射控制端连接;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负载电流检测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电流反馈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包括开关管单元、接收控制单元、电池充电管理芯片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发射的能量并转换为电能的无线充电接收单元;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出端用于与充电储能设备的电池连接;所述开关管单元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单元的第二连接端接地;所述接收控制单元的开关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管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接收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检测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接收控制单元的电池电量检测端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出端连接。通过以上的结构,接收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对开关管单元的开关控制,将对应的负载电流变化反映给发射控制单元;而发射控制单元根据负载电流的变化识别出充电储能设备的状态,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当面对非正常充电,如异物接触产生的负载电流变化时,发射控制单元可以识别出为异物,而不会进行充电。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通信原理更简单,板卡要求面积要求小、电路简单、软件处理简易、成本低廉。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的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中的无线充电接收单元与开关管单元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与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包括发射控制单元与无线充电发射单元;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发射控制端连接;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负载电流检测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电流反馈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包括开关管单元、接收控制单元、电池充电管理芯片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发射的能量并转换为电能的无线充电接收单元;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出端用于与充电储能设备的电池连接;所述开关管单元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单元的第二连接端接地;所述接收控制单元的开关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管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接收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检测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接收控制单元的电池电量检测端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包括发射控制单元与无线充电发射单元;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发射控制端连接;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负载电流检测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电流反馈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包括开关管单元、接收控制单元、电池充电管理芯片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发射的能量并转换为电能的无线充电接收单元;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出端用于与充电储能设备的电池连接;所述开关管单元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单元的第二连接端接地;所述接收控制单元的开关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管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接收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检测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接收控制单元的电池电量检测端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出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包括发射线圈、第一MOS管、第一电容以及第一电阻;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发射线圈并联;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发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为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电流反馈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包括接收线圈与整流滤波子单元;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耦合;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子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子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子单元的输出端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的充电电压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发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还包括低通滤波单元;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单元的电流反馈端通过所述低通滤波单元与所述发射控制单元的负载电流检测端连接;其中,所述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宇张享隆詹明东郑广宇宋夏朱朝永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