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受电控制装置、受电装置、无触点电力传输系 统、充电控制装置、蓄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即使金属部分无触点也可以利用电磁感应进行电力传 输的无触点电力输送(非接触电力传输)引人注目。作为此无触点 电力传输的应用例,人们提出了移动电话机、家用电器(例如电话 才几的子才几和钟表)的充电等。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用原线圏和次级线圏的无触点电力传输装置的现有4支术。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二次电池(锂电池等) 的充电装置的电路构成的现有4支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60909号公才艮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 - 166619号^>报在以往的无触点电力传输装置中,受电侧的控制电路只具有向 受电功能及蓄电池(电池部分等)的供电控制功能,有专用的充电 控制电路对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及充电电压)进行控制。在此构成中,涉及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充电电压)控制,不能 够主动地参与无触点电力传输系统,对可实现的功能产生限制。另外,在无触点电力传输装置中,为了提高安全性及可靠性, 应对异物是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存在有金属异物的环境下进行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电控制装置,被设置在无触点电力传输系统的受电装置上,所述无触点电力传输系统是从送电装置向所述受电装置经由电磁耦合的原线圈及次级线圈以无触点方式传输电力、并且所述受电装置向蓄电池装置供给电力的系统,所述受电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受电侧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受电装置的动作;以及 电力供给控制信号输出端子,用于向所述蓄电池装置供给电力供给控制信号,所述电力供给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向所述蓄电池装置的电力供给, 其中,所述受电侧控制电路控制从所述电力供给控制信号输出端子输出所述电力供给控制信号的定时。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7-17 2007-1861091. 一种受电控制装置,被设置在无触点电力传输系统的受电装置上,所述无触点电力传输系统是从送电装置向所述受电装置经由电磁耦合的原线圈及次级线圈以无触点方式传输电力、并且所述受电装置向蓄电池装置供给电力的系统,所述受电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受电侧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受电装置的动作;以及电力供给控制信号输出端子,用于向所述蓄电池装置供给电力供给控制信号,所述电力供给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向所述蓄电池装置的电力供给,其中,所述受电侧控制电路控制从所述电力供给控制信号输出端子输出所述电力供给控制信号的定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装置具有蓄电池和控制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的 充电控制装置,从所述受电控制装置输出的所述电力供给控制信号控制 用于调整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电流的电流调整用电阻的电阻值, 对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电流进行调整。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调整用电阻是外置电阻、且i殳置有用于切换作 为所述外置电阻的所述电流调整用电阻的电阻值的控制元件,所述电力供给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控制元件的动作,对作 为所述外置电阻的所述电流调整用电阻的电阻值进4于调整。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装置具有蓄电池和控制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的 充电控制装置,所述充电控制装置通过负反馈控制电路进行控制以使所 述蓄电池的所述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成为预期值,从所述受电控制装置输出的所述电力供给控制信号控制 所述充电控制装置中的所述负反馈控制电路的动作,调整所述充电电流。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装置具有蓄电池和控制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的充电控制装置,所述充电控制装置具有设置在向所述蓄电池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路径上的电力供给调整电路,从所述受电控制装置输出的所述电力供给控制信号控制 所述电力供给调整电路的动作,调整所述充电电流。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受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调制从所述送电装置来看的负载的负载调制部,所述受电侧控制电路在经由所述充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蓄 电池供电时,使所述负载调制部动作,并使从所述送电装置来 看的所述受电装置侧的负载间歇地变化,而且,在使从所述送 电装置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依田健太郎,上条贵宏,大西幸太,神山正之,盐崎伸敬,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