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风挡玻璃支撑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325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式风挡玻璃支撑装置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该支撑装置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用于支撑风挡玻璃;所述第一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结构包括闭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结构、第三支撑结构和第四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连接点为第一支撑点,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可旋转式连接,连接点为旋转点;通过第一结构支撑风挡玻璃,第二结构与第一结构的第一支撑结构可旋转连接,在行人撞击风挡玻璃时,风挡玻璃随第一支撑结构转动,防止行人头部受到猛烈撞击,并且通过第二结构支撑第一结构,第二结构闭环固定连接,在保护行人同时保证汽车的NVH性能。的NVH性能。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式风挡玻璃支撑装置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
,具体为一种分离式风挡玻璃支撑装置,以及安装该支撑机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躯干的惯性作用,头部会与车辆前端发生激烈撞击,造成行人头部伤害。对于身高和车辆大小在特定比例关系的情况下,行人头部会撞击在汽车前风挡底部区域。
[0003]风挡下横梁与流水槽后端,风挡下横梁前端向上延伸,端部与前风挡玻璃粘接在一起,为前风挡玻璃下端提供支撑及密封。流水槽前端向下延伸,前端增加数个支架用于支撑风挡下横梁。由于风挡底部结构复杂,需要安装风挡玻璃,雨刮器,空调等,同时该区域为前机舱和乘员舱分界,该区域头部撞击时压溃空间较小,导致头部伤害很高。
[0004]在传统设计中,主要通过降低风挡下横梁刚度和流水槽支架刚度来增加头部压溃深度,缓解头部冲击强度,从而降低风挡底部区域结构对行人头部造成的伤害,但会对汽车NVH性能(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有较大影响。
[0005]汽车前风挡底部区域结构复杂,需要同时兼顾NVH性能和行人头部保护性能,常规的结构设计很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一般都会根据车辆实际开发情况进行取舍。由于结构设计存在较高难度,世界范围内很多中高端车型采用了行人保护气囊来提高车辆风挡底部区域对行人头部的保护。当行人保护气囊完全展开时,气囊会完全覆盖住风挡底部区域,行人头部会撞击在充气气囊上,而不是风挡底部结构上。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标定工作,可确保在发生行人撞击事故时,传感器能及时识别行人,同时在行人头部在撞击发生前,气囊已经处于充气饱满状态,从而极大的改善行人头部伤害。
[0006]但该技术方案开发周长,费用高,维修及替换费用高,同时目前的标定技术尚存在不足之处,误点爆风险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离式风挡玻璃支撑装置,能够在减少行人撞击风挡玻璃伤害的同时,保证汽车的NVH性能。该支撑装置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用于支撑风挡玻璃;所述第一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
[0008]所述第二结构包括闭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结构、第三支撑结构和第四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连接点为第一支撑点,所述第一支撑结构通过旋转点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连接。
[0009]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结构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风挡玻璃,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连接,所述支撑部贴合于所述风挡玻璃设置。
[0010]更进一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风挡玻璃支撑点为第二支撑点,所述第一支撑点比
所述第二支撑点靠近车头,以增加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长度。
[0011]更进一步,第一结构为风挡下横梁上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为风挡下横梁下结构;所述第三支撑结构为流水槽支架,所述第四支撑结构为流水槽。
[0012]更进一步,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刚度强于所述第一结构。
[0013]更进一步,所述流水槽的侧边连接有减震塔。
[0014]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第二结构设在所述风挡玻璃底部,且所述第一结构支撑所述风挡玻璃底部。
[0015]更进一步,所述风挡支撑玻璃装置还设有固定柱和风挡上横梁;
[0016]所述固定柱设在所述风挡玻璃侧边,所述固定柱支撑所述风挡玻璃侧边;
[0017]所述风挡上横梁设在所述风挡玻璃顶部,所述风挡上横梁支撑所述风挡玻璃顶部。
[0018]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第二结构均为阻尼材料。
[0019]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分离式风挡玻璃支撑装置。
[0020]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通过第一结构支撑风挡玻璃,第二结构与第一结构的第一支撑结构可旋转连接,在行人撞击风挡玻璃时,风挡玻璃随第一支撑结构转动,防止行人头部受到猛烈撞击,并且通过第二结构支撑第一结构,第二结构闭环固定连接,在保护行人同时保证汽车的NVH性能。
[0022]2.支撑部贴合风挡玻璃设置,能较强地承受上下方向的振动的结构,从而可更有效地抑制非碰撞时的前窗的振动。
[0023]3.并且第一支撑点相较于第一支撑点更靠近车头,能够增加第一支撑结构的长度,使第一支撑结构能够贴合第三支撑结构,加大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25]图1为
技术介绍
的风挡玻璃支撑装置结构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挡玻璃支撑装置结构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挡玻璃支撑装置布局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挡玻璃支撑装置原理图;
[0029]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

第一结构;2

第二结构;3

第一支撑结构;4

第二支撑结构;5

第三支撑结构;6

第四支撑结构;7

第一支撑点;8

旋转点;9

支撑部;10

第二支撑点;11

固定柱;12

风挡上横梁;13

风挡玻璃,14

行人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
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
[0032]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减少行人撞击风挡玻璃伤害的同时,保证汽车的NVH性能;在传统的设计中,如图1所示,通过第二支撑结构4、第三支撑结构5和第四支撑结构6闭环连接,第三支撑结构5通过第一支撑点7来支撑第二支撑结构4,第二支撑结构4通过第二支撑点10支撑风挡玻璃13,第二支撑点10设在行人头部14撞击风挡玻璃13时的位置附近,当行人头部14猛烈撞击风挡玻璃13时,但由于没有缓冲结构,当只有降低第二支撑结构4和第三支撑结构5的刚度来保护行人头部,但是,降低了第二支撑结构4和第三支撑结构5的刚度会影响车辆的NVH性能,当车辆正常行驶时,会产生震动,无法保证乘坐车辆的舒适性;
[0033]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分离式风挡玻璃支撑装置,该装置比传统支撑装置多设置一个旋转点8和第一支撑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风挡玻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所述第一结构(1)用于支撑风挡玻璃(13);所述第一结构(1)包括第一支撑结构(3);所述第二结构(2)包括闭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结构(4)、第三支撑结构(5)和第四支撑结构(6),所述第二支撑结构(4)与所述第三支撑结构(5)的连接点为第一支撑点(7),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通过旋转点(8)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4)可旋转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风挡玻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1)还包括支撑部(9),所述支撑部(9)支撑所述风挡玻璃(13),所述支撑部(9)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连接,所述支撑部(9)贴合于所述风挡玻璃(13)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离式风挡玻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9)与所述风挡玻璃(13)支撑点为第二支撑点(10),所述第一支撑点(7)比所述第二支撑点(10)靠近车头,以增加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离式风挡玻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结构(1)为风挡下横梁上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4)为风挡下横梁下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俊涛李欣
申请(专利权)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