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晶体的制备方法和硅晶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晶体的制备方法和硅晶体。
技术介绍
[0002]Voronkov提出V/G理论,具体为提拉速度与长晶固液界面附近的温度梯度G比值即V/G在CZ长晶过程存在临界值,当V/G比值小于临界值时,晶格间隙型点缺陷(I型点缺陷)浓度高于空孔型点缺陷(V型点缺陷),晶体中残留过多I型点缺陷,称为I
‑
型硅晶体;当V/G比值大于临界值时,晶格间隙型点缺陷(I型点缺陷)浓度低于空孔型点缺陷(V型点缺陷),晶体中则残留过多V型点缺陷,称为V
‑
型晶体;当V/G比值等于临界值时,残留在晶体中的I型点缺陷和V型点缺陷浓度很小,相差也不大,生长为缺陷较少的晶体,即完美晶体。
[0003]随着半导体计算的不断发展,硅晶体半导体材料尺寸不断增加,品质要求更高,生产大尺寸半导体硅晶体技术挑战更大。而精准控制CZ生长晶体工艺,制备完美晶体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单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等径生长阶段,根据方程G
h
=a*h2+b*h+G0得到G
h
,其中,a和b为常数,G0为固液界面处温度梯度,取值为35~55K/cm,h为相对于固液界面高度,取值为
‑
10~0mm,G
h
为距离固液界面高度h处边界层的轴向温度梯度,单位为K/cm;在等径生长阶段,根据方程G
H
=k*H+G0得到G
H
,其中,K为常数,G0为固液界面处温度梯度,取值为35~55K/cm,H为相对于固液界面高度,取值为0~10mm,G
H
为距离固液界面H的区域处轴向温度梯度,单位为K/cm;在固液界面至第一参考面的区域内调整温度梯度至G
h
,其中,所述第一参考面为固液界面下方10mm的界面;在固液界面至第二参考面的区域内调整温度梯度至G
H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面为固液界面上方10mm的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径生长阶段的初期,取a=a1,b=b1计算得到G
h1
,取k=k1计算得到G
H1
,根据G
h1
和G
H1
调节晶棒的提拉速度为v1、液口距为d1,其中,所述a1、所述b1、所述k1、所述v1和所述d1满足:0.03≤a1≤0.05,
‑
0.3≤b1≤
‑
0.1,
‑
0.12≤k1≤
‑
0.1,0.4≤v1≤0.8mm/min,50≤d1≤52mm;所述等径生长阶段的中期,取a=a2,b=b2计算得到G
h2
,取k=k2计算得到G
H2
,根据G
h2
和G
H2
调节晶棒的提拉速度为v2、液口距为d2,其中,所述a2、所述b2、所述k2、所述v2和所述d2满足:0.01≤a2≤0.03,
‑
0.2≤b2≤
‑
0.1,
‑
0.25≤k2≤
‑
0.23,0.4≤v2≤0.6mm/min,52≤d2≤53mm;所述等径生长阶段的后期,取a=a3,b=b3计算得到G
h3
,取k=k3计算得到G
H3
,根据G
h3
和G
H3
调节晶棒的提拉速度为v3、液口距为d3,其中,所述a3、所述b3、所述k3、所述v3和所述d3满足:0.01≤a3≤0.03,
‑
0.2≤b3≤
‑
0.1,
‑
0.16≤k3≤0.14,0.6≤v3≤0.8mm/min,54≤d3≤5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液界面至第一参考面的区域内:所述等径生长阶段的初期,控制边界层的中心位置轴向方向温度梯度变化量
△
G
c
为2~3K/cm,控制边界层的边缘位置轴向方向温度梯度变化量
△
G
e
为3.5~5.5K/cm;所述等径生长阶段的中期,控制边界层的中心位置轴向方向温度梯度变化量
△
G
c
为4~6K/cm,控制边界层的边缘位置轴向方向温度梯度变化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双丽,陈俊宏,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鑫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