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引连铸机用可调式引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35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铸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引连铸机用可调式引杆结构,包括引杆,所述引杆由多个杆体和多个连接机构组成,且多个连接机构与多个杆体数量相同并交错连接,其中,处于最下方的一个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有旋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各个连接机构上的两个插杆拔出,此时各个连接机构上的两个滑板可在两个滑槽内部滑动,而后转动杆体,调节杆体与半球块之间的角度,继而将两个滑板相向滑动,使两个滑板端部卡住卡块,而后将插杆上限位块嵌入相邻的限位槽内部即可使卡块与半球块之间的角度固定,从而使杆体与相邻的半球块之间角度固定,从而使引杆各部分可调节一定角度,形成各部分不同曲度的弯曲杆。形成各部分不同曲度的弯曲杆。形成各部分不同曲度的弯曲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引连铸机用可调式引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连铸机
,具体涉及一种上引连铸机用可调式引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使用上引法进行无氧铜杆铸造时,是将结晶器的下端伸入并浸没在熔化铜液面下,上端与真空泵连通,继而使用真空泵将结晶器内部空气抽出,而后形成负压将铜液吸引上升,而后将引杆伸向结晶器内,由于引杆温度较低,铜液在端部凝固形成铜杆,而后将引杆通过牵引机牵引,而后铜液不断的注入结晶器,由于冷却水作用,使得形成连续的铜杆,金属使自上而下进行凝固,而在现有的引杆中,多为一截直杆,或是直接分段拼接的弧形杆,造成牵引机进行配件更换而进行大的调整后,原先的引杆难以进行较大的变形,造成不能再次使用;或牵引机进行更换后,造成引杆弯曲度不适应新机器而造成打滑或造成牵引过程出现问题,此时需要重新制造新的引杆,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引连铸机用可调式引杆结构,通过将各个连接机构上的两个插杆拔出,此时各个连接机构上的两个滑板可在两个滑槽内部滑动,而后转动杆体,调节杆体与半球块之间的角度,继而将两个滑板相向滑动,使两个滑板端部卡住卡块,而后将插杆上限位块嵌入相邻的限位槽内部即可使卡块与半球块之间的角度固定,从而使杆体与相邻的半球块之间角度固定,从而使引杆各部分可调节一定角度,形成各部分不同曲度的弯曲杆。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上引连铸机用可调式引杆结构,包括引杆,所述引杆由多个杆体和多个连接机构组成,且多个连接机构与多个杆体数量相同并交错连接,其中,处于最下方的一个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有旋接头,所述旋接头配套设置有旋合头,旋合头与旋接头旋合连接,所述旋合头配套设置有塑形机构,所述杆体外侧壁配套设置有橡胶套;
[0006]所述塑形机构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底端固定套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筒外侧壁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且连接筒内部固定连接有管体,所述连接筒底端与管体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温板,通过将引杆通过多个连接机构调节弯曲度,在进行不同粗细的铜杆生产时,可通过配置多个不同规格的塑形机构、旋合头和橡胶套,利用同一规格的塑形机构、旋合头和橡胶套进行生产;将旋接头套上合适规格的旋合头,继而将引杆套上合适规格的橡胶套,继而将配套规格的连接筒通过在连接环上钉入螺栓,继而将连接环与结晶器通过螺栓连接,继而将冷却水的多个入水管插入连接筒一侧的多个圆形通孔处,继而将多个出水管插入连接筒另一侧的多个圆形通孔处,而后开启水管,使冷却水在连接筒与管体之间形成一个统一方向的流向,继而将使用真空泵将铜液从结晶器内部上升,继而将旋合头插入铜液内部将引杆与牵引机相连接,使牵引机将经过连接筒冷却成型的铜杆拉至牵引机,从而杆体各部分可调节一定角度,使引杆形成各部分不同曲度的弯曲杆,并且可
通过不同规格的旋合头和橡胶套适应不同粗细的铜杆拉出工序,并且由于引杆整体通过橡胶套进行包裹,使得引杆上杆体与连接机构的连接部分被包裹不会暴露,并通过橡胶套使得引杆可与牵引机贴合紧密,避免打滑。
[0007]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筒的内侧沿长度方向位于任意相邻两个圆形通孔之间均固定有隔温环,且隔温环内侧壁固定连接于管体外侧壁上,隔温环可为真空绝热板、发泡陶瓷板等隔温材质制成,使连接筒与管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分层,避免未分层的冷却水混杂造成温度混杂,从而避免铜杆性能较差,同时使各层冷却水之间可流动空间减小,使得冷却水不易形成混流,使各层冷却水流速加快,温度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隔温板为环状板体结构,隔温板为锰、铬等金属材料制成,会吸取一定热量维持一定的温度,避免铜液在被上方冷却水影响快速凝结。
[0009]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筒体,最下方筒体一端与相邻的旋接头固定连接,其余的筒体一端与相邻的杆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筒体顶口内侧转动连接有半球块,且半球块顶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底面开设有连通孔,且导向槽相对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板,且支板一端与相邻的杆体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筒体外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且两个滑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相邻一端均与卡块外侧壁活动卡接,两个所述滑槽顶面均开设有嵌入孔、且两个滑槽底面均开设有插入孔,两个所述嵌入孔内部均设置有插杆,两个所述插杆外侧壁中部均固定套接有限位块,且两个滑板顶面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块均与相邻的限位槽活动卡接,两个所述插杆底端均与相邻的插入孔活动插接,通过将两个插杆拔出,此时两个滑板可在两个滑槽内部滑动,而后转动杆体,调节杆体与半球块之间的角度,继而将两个滑板相向滑动,使两个滑板端部卡住卡块,而后将插杆上限位块嵌入相邻的限位槽内部即可使卡块与半球块之间的角度固定,从而使杆体与相邻的半球块之间角度固定。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卡块为圆柱状结构,且卡块外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齿块,使卡块可通过两个相邻的齿块卡住相邻滑板的端部,并且通过卡块上的多个齿块使得卡块可实现多角度调节。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插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塞,且橡胶塞活动卡接于相邻的嵌入孔内部,通过橡胶塞使插杆可以固定位置,避免限位块脱离限位槽。
[0012]进一步在于:所述橡胶塞为圆台状结构,使橡胶塞更便于插入嵌入孔内部。
[0013]进一步在于:所述限位槽为两个圆形孔结构,且两个圆形孔之间开设有矩形孔,所述插杆底端与矩形孔内部活动嵌入,由于引杆有多个连接机构,在各部分的连接机构进行初次调节时以及在牵引机更换机械重新部署时需要进行一个大调节,造成调节时间较长,在进行调节弯曲度时可将各连接机构上两个限位块嵌入两个限位槽相邻卡块的一个圆形孔内部,继而使用橡胶塞固定插杆,使插杆始终位于引杆上,避免插杆在进行弯曲度调节时拆卸下来而造成损坏或遗失。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通过将各个连接机构上的两个插杆拔出,此时各个连接机构上的两个滑板可在两个滑槽内部滑动,而后转动杆体,调节杆体与半球块之间的角度,继而将两个滑板相向滑动,使两个滑板端部卡住卡块,而后将插杆上限位块嵌入相邻的限位槽内部即可使卡块与半球块之间的角度固定,从而使杆体与相邻的半球块之间角度固定,从而使引杆各部分可
调节一定角度,形成各部分不同曲度的弯曲杆。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杆体和连接机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连接机构拆解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中塑形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0、旋接头;200、连接机构;210、筒体;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引连铸机用可调式引杆结构,包括引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杆由多个杆体(300)和多个连接机构(200)组成,且多个连接机构(200)与多个杆体(300)数量相同并交错连接,其中,处于最下方的一个连接机构(200)固定连接有旋接头(100),所述旋接头(100)配套设置有旋合头(400),旋合头(400)与旋接头(100)旋合连接,所述旋合头(400)配套设置有塑形机构(600),所述杆体(300)外侧壁配套设置有橡胶套(500);所述塑形机构(600)包括连接筒(610),所述连接筒(610)底端固定套接有连接环(630),所述连接筒(610)外侧壁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611),且连接筒(610)内部固定连接有管体(620),所述连接筒(610)底端与管体(620)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温板(6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引连铸机用可调式引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610)的内侧沿长度方向位于任意相邻两个圆形通孔(611)之间均固定有隔温环(650),且隔温环(650)内侧壁固定连接于管体(620)外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引连铸机用可调式引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板(640)为环状板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引连铸机用可调式引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00)包括筒体(210),最下方筒体(210)一端与相邻的旋接头(100)固定连接,其余的筒体(210)一端与相邻的杆体(300)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筒体(210)顶口内侧转动连接有半球块(220),且半球块(220)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焦君义张卫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宏雷康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