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曲轴箱负压保持的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611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曲轴箱负压保持的油气分离器,用于对曲轴箱内的窜气进行油气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气体输入进气歧管,其包括分离室、开设于分离室上的用于与曲轴箱连通的第一油气进口、设于分离室内且与第一油气进口相连通的分离组件、与分离室相连通的第一回油阀,油气分离器还包括第一输气单元、第二输气单元以及第三输气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气分离器,通过第一输气单元、第二输气单元和第三输气单元的配合,在不需引入外部机构的前提下,能够分别实现在发动机小负荷工作和大负荷工作时对曲轴箱内窜气的抽送,不仅保证了曲轴箱内的负压状态,而且节约了设备的整体能耗。而且节约了设备的整体能耗。而且节约了设备的整体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曲轴箱负压保持的油气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车用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曲轴箱负压保持的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尤其是在发动机增压状态下,部分可燃混合气体和燃烧后的废气会窜入到发动机曲轴箱内,造成曲轴箱内压力增大,影响曲轴油封的密封效果。因此为保证曲轴油封的密封效果,需要在曲轴箱内保持适当的负压。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引入外部机构对曲轴箱进行抽吸,以实现曲轴箱内的负压。然而,引入外部机构虽然能够实现曲轴箱内的负压,但是也极大的增加了设备的整体能耗,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用于曲轴箱负压保持的油气分离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可用于曲轴箱负压保持的油气分离器,用于对曲轴箱内的窜气进行油气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气体输入进气歧管,其包括分离室、开设于所述分离室上的用于与所述曲轴箱连通的第一油气进口、设于所述分离室内且与所述第一油气进口相连通的分离组件、与所述分离室相连通的第一回油阀,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第一输气单元、第二输气单元以及第三输气单元;
[0007]所述第一输气单元包括第一输气室、开设于所述第一输气室上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分离室和所述进气歧管相连通;
[0008]所述第二输气单元包括第二输气室、开设于所述第二输气室上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分离室和所述进气歧管相连通;
[0009]所述第三输气单元包括第三输气室、形成于所述第三输气室内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开设于所述第三输气室上且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三进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三输气室上且与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的第三出气口和第四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二内腔中的文丘里管,所述第三进气口和所述第三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二输气室和所述进气歧管相连通,所述第四进气口与涡轮增压器相连通,所述文丘里管具有两个分别位于其轴向的两端的管口以及位于其轴向的中部的真空口,所述的两个管口分别与所述第四进气口和所述第三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的真空口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三输气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内腔中的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二内腔分隔为第二内腔A和第二内腔B,所述文丘里管穿设于所述挡板中,所述的两个管口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内腔A中、其中另一个和所述真空口均位于所述第二内腔B中,所述第四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内腔A相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内腔B相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分离室上的呼吸口、内接于所述呼吸口中的可形变的固定架、设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呼吸膜,所述第二进气口朝向所述呼吸膜设置,所述呼吸膜能够配合的遮挡于所述第二进气口上或脱离所述第二进气口。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输气室一端穿入所述分离室形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向着靠近所述呼吸膜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进气口开设于所述进气通道靠近所述呼吸膜的一端。
[0013]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相互连通且互成角度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输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朝向所述呼吸膜设置,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外周侧部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呼吸膜和所述第一通道的外壁相抵接。
[0014]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通道上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和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径向的两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周侧部分别与所述承载板和所述第一通道相抵接。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呼吸口上的呼吸盖、开设于所述呼吸盖上的补气口,所述固定架和所述呼吸盖之间形成第三内腔,所述补气口与所述第三内腔相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分离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分离室内壁的安装架、设于所述安装架中的分离膜、多个两端分别与所述分离膜和所述分离室内壁相抵接的撑杆。
[0017]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进气室、开设于所述进气室上的第二油气进口、多个分别设于所述进气室内相对的两侧壁上的折流板、与所述进气室相连通的第二回油阀,所述第一油气进口位于所述进气腔内部且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油气进口与所述曲轴箱相连通,所述的多个折流板沿着所述第一油气进口至所述开口的方向交错排布。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输气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气室中且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三输气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与所述第三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二单向阀。
[0019]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油气分离器,通过第一输气单元、第二输气单元和第三输气单元的配合,在不需引入外部机构的前提下,能够分别实现在发动机小负荷工作和大负荷工作时对曲轴箱内窜气的抽送,不仅保证了曲轴箱内的负压状态,而且节约了设备的整体能耗。
附图说明
[0020]附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的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分离室;2、第一油气进口;3、分离组件;3a、安装架;3b、分离膜;3c、撑杆;4、第一回油阀;5、第一输气室;6、第一进气口;7、第一出气口;8、第二输气室;9、第二进气口;10、第二出气口;11、第三输气室;12、第一内腔;13、第二内腔;13a、第二内腔A;13b、第二内腔B;14、第三进气口;15、第三出气口;16、第四进气口;17、文丘里管;17a、管口;17b、真空口;18、挡板;19、呼吸口;20、固定架;21、呼吸膜;22、进气通道;22a、第一通道;22b、第二通道;23、复位弹簧;24、承载板;25、呼吸盖;26、补气口;27、第三内腔;28、进气室;29、第二油气进口;30、折流板;31、第二回油阀;32、第一单向阀;33、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23]本技术涉及对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的改进,改进后的油气分离器,通过第一输气单元、第二输气单元和第三输气单元的配合,在不需引入外部机构的前提下,能够分别实现在发动机小负荷工作和大负荷工作时对曲轴箱内窜气的抽送,不仅保证了曲轴箱内的负压状态,而且节约了设备的整体能耗。
[0024]参见图1所示,其中示出了一种可用于曲轴箱负压保持的油气分离器,用于对曲轴箱内的窜气进行油气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气体输入进气歧管,其包括分离室1、开设于分离室1上的用于与曲轴箱(图中未示出)连通的第一油气进口2、设于分离室1内且与第一油气进口2相连通的分离组件3、与分离室1相连通的第一回油阀4,油气分离器还包括第一输气单元、第二输气单元以及第三输气单元;
[0025]第一输气单元包括第一输气室5、开设于第一输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曲轴箱负压保持的油气分离器,用于对曲轴箱内的窜气进行油气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气体输入进气歧管,其包括分离室、开设于所述分离室上的用于与所述曲轴箱连通的第一油气进口、设于所述分离室内且与所述第一油气进口相连通的分离组件、与所述分离室相连通的第一回油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第一输气单元、第二输气单元以及第三输气单元;所述第一输气单元包括第一输气室、开设于所述第一输气室上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分离室和所述进气歧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气单元包括第二输气室、开设于所述第二输气室上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分离室和所述进气歧管相连通;所述第三输气单元包括第三输气室、形成于所述第三输气室内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开设于所述第三输气室上且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三进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三输气室上且与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的第三出气口和第四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二内腔中的文丘里管,所述第三进气口和所述第三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二输气室和所述进气歧管相连通,所述第四进气口与涡轮增压器相连通,所述文丘里管具有两个分别位于其轴向的两端的管口以及位于其轴向的中部的真空口,所述的两个管口分别与所述第四进气口和所述第三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的真空口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曲轴箱负压保持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气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内腔中的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二内腔分隔为第二内腔A和第二内腔B,所述文丘里管穿设于所述挡板中,所述的两个管口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内腔A中、其中另一个和所述真空口均位于所述第二内腔B中,所述第四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内腔A相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内腔B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曲轴箱负压保持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分离室上的呼吸口、内接于所述呼吸口中的可形变的固定架、设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呼吸膜,所述第二进气口朝向所述呼吸膜设置,所述呼吸膜能够配合的遮挡于所述第二进气口上或脱离所述第二进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炳赞施建冯全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认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