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68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前板、电池和后板,前板和电池之间以及电池和后板之间由胶膜连接;所述前板由外至内包括层叠设置的抗UV的保护层、抗UV的第一粘接层、防护冲击的基底层、第二粘接层和至少一层增强层;所述后板包括层叠设置第一支撑层、第三粘接层、金属蜂窝芯层、第四粘接层和第二支撑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光伏组件相对于传统的含有玻璃的光伏组件,具有轻量化的特点,而且能够机械固定安装。而且能够机械固定安装。而且能够机械固定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的太阳能组件由于具有刚化的玻璃层和铝合金边框导致组件的质量较大,大约在15Kg/m2左右,这严重限制了光伏组件在承重能力较弱的屋顶上的使用。
[0003]CN109192801A公开了一种轻量化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其公开的轻量化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前膜、加强板、第一胶膜层、太阳能电池片、第二胶膜层、第一基板层、第三胶膜层、蜂窝芯层、第四胶膜层和第二基板层。其公开的轻量化光伏组件采用一步层压工艺,在制作过程中无需先制成背板,而是在层压温度120℃

180℃,压力30kpa

100kpa条件下,层压4

30min后冷却即可使组件成型。其公开的方法制成的光伏组件由于减少了玻璃层,实现了发电的同时大大的减轻了组件的重量,而一步法的制成工艺减少了工艺步骤,节省了组件的生产成本,并降低了背板在层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
[0004]CN207082538U公开了一种轻量化光伏组件,包括层压板,所述层压板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前玻璃、第一EVA胶膜、太阳能电池、第二EVA胶膜和背板层,所述第一EVA胶膜、太阳能电池和第二EVA胶膜的四周通过胶密封;其中:所述背板层包括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一透光层位于所述第二EVA胶膜的下方,且所述第一透光层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透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下方,且所述第二透光层由含有阻水层的透光材料制成。其公开的轻量化光伏组件通过设置背板层包括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来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背板玻璃,在实现发电的同时减轻了重量。
[0005]目前业内已经开发了轻量化组件,但其安装不便捷,不能机械固定安装。因此,开发一种轻量化且能够机械固定安装的光伏组件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具有轻量化的特点,而且能够机械固定安装。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前板、电池和后板,前板和电池之间以及电池和后板之间由胶膜连接;
[0009]所述前板由外至内包括层叠设置的抗UV的保护层、抗UV的第一粘接层、防护冲击的基底层、第二粘接层和至少一层增强层;
[0010]所述后板包括层叠设置第一支撑层、第三粘接层、金属蜂窝芯层、第四粘接层和第二支撑层。
[0011]优选地,所述前板的厚度为160

1000μm,例如200μm、300μm、400μm、500μm、600μm、700μm、800μm、900μm等。
[0012]优选地,所述后板的厚度为2

50mm,例如5mm、10mm、20mm、30mm、40mm等。
[0013]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0

100μm,例如20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等。
[0014]优选地,所述防护冲击的基底层的厚度≥160μm,例如170μm、180μm、185μm、190μm等。
[0015]优选地,所述增强层的克重为50

300g,例如100g、150g、200g、250g等。
[0016]优选地,所述金属蜂窝芯层的厚度为2

50μm,例如5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等。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100

400μm,例如150μm、200μm、250μm、300μm、350μm等。
[0018]优选地,所述电池为PERC、HJT、Topcon、IBC、HBC或钙钛矿电池中的任意一种;
[0019]所述电池连接有汇流条,所述汇流条通过后板延伸至光伏组件外。
[0020]优选地,所述基底层为绝缘基底层;
[0021]所述后板还包括增强层。
[0022]示例性地,所述前板中,保护层的材质为含氟材料,例如聚偏氟乙烯或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
[0023]示例性地,所述胶膜为抗紫外的胶膜。
[0024]示例性地,所述抗UV的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第三粘接层和第四粘接层的材质为抗紫外的粘接层。
[0025]示例性地,所述基底层的材质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含氟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0026]示例性地,所述增强层包括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所述第二增强层相较于第一增强层,更靠近电池;
[0027]所述第一增强层的材质为玻璃纤维或聚碳酸酯;
[0028]所述第二增强层的材质为表面强化的涂层或含氟材料。
[0029]示例性地,所述支撑板的结构为板材,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或聚丙烯中的任意一种。
[0030]示例性地,所述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抗UV的保护层、抗UV的第一粘接层、防护冲击的基底层、第二粘接层和增强层在90

110℃工艺温度下辊压复合成前板,第一增强层、第三粘接层、金属蜂窝芯层、第四粘接层和第二增强层在110℃

130℃,压力在压力30kpa

100kpa条件下,层压4

30min后冷却成蜂窝板,前板、粘接层、电池串、粘接层、蜂窝板在130℃

150℃,压力在压力30kpa

100kpa条件下,层压4

30min后冷却成轻量化组件。
[003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本技术所述光伏组件相对于传统的含有玻璃的光伏组件,具有轻量化的特点,而且能够机械固定安装。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实施例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实施例2所述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11

抗UV的保护层;12

抗UV的第一粘接层;13

防护冲击的基底层;14

第二粘接层;15

第一增强层;16

第二增强层;21

电池串;22

汇流条;31

第三增强层;32

第五粘接层;33

第二支撑层;34

第四粘接层;35

金属蜂窝芯层;36

第三粘接层;37

第一支撑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前板、电池和后板,前板和电池之间以及电池和后板之间由胶膜连接;所述前板由外至内包括层叠设置的抗UV的保护层、抗UV的第一粘接层、防护冲击的基底层、第二粘接层和至少一层增强层;所述后板包括层叠设置第一支撑层、第三粘接层、金属蜂窝芯层、第四粘接层和第二支撑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的厚度为160

10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的厚度为2

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0

10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标唐柯陈洪野吴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