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安防巡逻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56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防卫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安防巡逻机器人;侧边板、顶板和架体合围呈内置安装空间的半开放仓体,底板为底部承重板;电源固定架设在底板上,一组驱动电机反向安装,其输出端伸出侧边板用于驱动带轮组件;驱动电机的前侧为图像获取组件,控制主板设置在驱动电机和图像获取组件的上方;测距雷达固定安装在顶板的上端面;NFC模块嵌设在顶板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构造简单,整体模块化设计,进行快速的装配和直观化的升级检修;整体提高了机器人的场景适应能,双履带是设计保证了机器人具有一定全地形能力,并且搭配多方式的采样感知装置,使得机器人对环境的反馈更加全面和迅速,提高整体的巡逻效率与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安防巡逻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防卫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安防巡逻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安防体系是“人防+物防”来实现。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成本飙升、安保人员流失率高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安防需求,智能安防机器人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目前安防机器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巨大的安防市场需求下,其发展潜力和未来前景广阔。
[0003]然而,目前现有的智能安防巡逻机器人的驱动西东较为不稳定,大多是运动平台也是类似圆盘状的扫地机器人,或半人型的迎宾机器人,对于巡逻过程中的地形适应能力较差;并且拓展性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便于拓展,多地形适应,多功能安保验证的机器人。
[0005]一种智能安防巡逻机器人,包括安装仓体、测距雷达、NFC模块、带轮组件、图像获取组件、驱动电机、电源和控制主板;
[0006]所述安装仓体包括架体、侧边板、底板和顶板;所述侧边板、顶板和架体合围呈内置安装空间的半开放仓体,底板为底部承重板;所述电源固定架设在底板上,一组所述驱动电机反向安装,其输出端伸出侧边板用于驱动带轮组件;所述驱动电机的前侧为图像获取组件,所述控制主板设置在驱动电机和图像获取组件的上方;所述测距雷达固定安装在顶板的上端面;所述NFC模块嵌设在顶板上;
[0007]所述测距雷达、NFC模块、图像获取组件、驱动电机和电源均与控制主板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测距雷达包括调节支架和雷达本体;所述调节支架为可替换式伸缩支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带轮组件包括主动轮、轮架、排轮和履带;所述主动轮和排轮均安装在轮架上,所述履带套设安装在主动轮和排轮的外圈;所述主动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图像获取组件为双目式摄像头,有红外摄像头和高清摄像头组合装配;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主板的后侧方安装设置有散热风扇;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仓体的后端面上开设有拓展接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仓体的前端面设置有碰撞检测传感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采用本技术,整体构造简单,整体模块化设计,进行快速的装配和直观化的升级检修;整体提高了机器人的场景适应能,双履带是设计保证了机器人具有一定全地形能
力,并且搭配多方式的采样感知装置,使得机器人对环境的反馈更加全面和迅速,提高整体的巡逻效率与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斜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参考图1

2所示,一种智能安防巡逻机器人,包括安装仓体1、测距雷达2、NFC模块3、带轮组件5、图像获取组件9、驱动电机4、电源7和控制主板8;
[0020]所述安装仓体1包括架体11、侧边板12、底板13和顶板14;所述侧边板12、顶板14和架体11合围呈内置安装空间的半开放仓体,底板13为底部承重板;所述电源7固定架设在底板13上,一组所述驱动电机4反向安装,其输出端伸出侧边板12用于驱动带轮组件5;所述驱动电机4的前侧为图像获取组件9,所述控制主板8设置在驱动电机4和图像获取组件9的上方;所述测距雷达2固定安装在顶板14的上端面;所述NFC模块3嵌设在顶板14上;
[0021]所述测距雷达2、NFC模块3、图像获取组件9、驱动电机4和电源7均与控制主板8连接;
[0022]本实施例中,NFC模块可以拓展性强,可以使用多种场景的NFC验证,搭配门禁,打卡系统;可提高机器人的具体应用场景和任务类型。
[0023]进一步的,所述测距雷达2包括调节支架21和雷达本体22;所述调节支架21为可替换式伸缩支架;
[0024]本实施例中,雷达本体22为激光式测距雷达,有效辅助机器人进行路径规划和导航。
[0025]进一步的,所述带轮组件5包括主动轮51、轮架54、排轮53和履带52;所述主动轮51和排轮54均安装在轮架54上,所述履带52套设安装在主动轮51和排轮53的外圈;所述主动轮51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
[0026]本实施例中,采用履带式的轮子,可以保证机器人可以再颠簸或砂石路面进行稳定运行,大摩擦力的双履带也对爬坡类路段有较强适应能。
[0027]进一步的,所述图像获取组件9为双目式摄像头,有红外摄像头和高清摄像头组合装配;
[0028]本实施例中,红外摄像头用于进行夜间的或低亮度场景中的辅助呈现,使得机器人具备夜视巡逻功能;配合高清摄像头组件可以清洗捕捉画面,实时记录和监控巡逻状态,并且将获取的人像图像通过控制主板进行本地的人脸识别验证。
[002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主板8的后侧方安装设置有散热风扇10;
[0030]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扇10设置在控制主板8和电源7的后方,有助于机体内部的散热进一步提高运行稳定性。
[003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仓体1的后端面上开设有拓展接口14;
[0032]本实施例中,通过拓展接口14,可以进行多场景的数据导入导出,便于快速维修检修,调取记录日志,也可进行外接设备的拓展连接。
[003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仓体1的前端面设置有碰撞检测传感器6;
[0034]本实施例中,碰撞检测传感器6为红外距离感应装置,可以有效的进行机器人前方的障碍物探测实时探测,有效规避突然出现的人或物,是对激光雷达避障的辅助。
[0035]采用本技术,整体构造简单,整体模块化设计,进行快速的装配和直观化的升级检修;整体提高了机器人的场景适应能,双履带是设计保证了机器人具有一定全地形能力,并且搭配多方式的采样感知装置,使得机器人对环境的反馈更加全面和迅速,提高整体的巡逻效率与质量。
[003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安防巡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仓体(1)、测距雷达(2)、NFC模块(3)、带轮组件(5)、图像获取组件(9)、驱动电机(4)、电源(7)和控制主板(8);所述安装仓体(1)包括架体(11)、侧边板(12)、底板(13)和顶板(14);所述侧边板(12)、顶板(14)和架体(11)合围呈内置安装空间的半开放仓体,底板(13)为底部承重板;所述电源(7)固定架设在底板(13)上,一组所述驱动电机(4)反向安装,其输出端伸出侧边板(12)用于驱动带轮组件(5);所述驱动电机(4)的前侧为图像获取组件(9),所述控制主板(8)设置在驱动电机(4)和图像获取组件(9)的上方;所述测距雷达(2)固定安装在顶板(14)的上端面;所述NFC模块(3)嵌设在顶板(14)上;所述测距雷达(2)、NFC模块(3)、图像获取组件(9)、驱动电机(4)和电源(7)均与控制主板(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安防巡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雷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宇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通鑫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