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856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光装置,包含一载板、一发光单元设置在载板上、一反射元件设置于发光单元上,以及一光学元件位于载板上并环绕发光单元。单元。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0001]本申请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1811258011.4,申请日:2018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名称:发光装置)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包含有反射层以及光学元件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3]用于固态照明装置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耗能低、寿命长、体积小、反应速度快以及输出的光波长稳定等特性,因此发光二极管逐渐取代传统的光源。随着光电科技的发展,固态照明在照明效率、操作寿命以及亮度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因此近年来发光二极管已经被应用于各种用途上,例如显示器的背光模块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发光装置,包含一载板、一发光单元设置在载板上、一第一光学元件设置于发光单元的正上方用以将来自发光单元的光线反射至发光单元的侧面、以及一第二光学元件位于载板上并环绕发光单元。
[0005]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6]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07]图1B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上视图;
[0008]图2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09]图2B为图2A中的装置的上视图;
[0010]图2C为图2A中的装置的光强度分布图;<br/>[0011]图2D为图2A中的装置的光强度分布图;
[0012]图3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3]图3B为图3A中的装置的上视图;
[0014]图3C为图3A中的装置的光强度分布图;
[0015]图3D为图3A中的装置的光强度分布图;
[0016]图4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4B为图4A中的装置的上视图;
[0018]图4C为图4A中的装置的光强度分布图;
[0019]图4D为图4A中的装置的光强度分布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6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6B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9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9B为图9A中的装置的上视图;
[0027]图9C为图9A中的装置的光强度分布图;
[0028]图9D为图9A中的装置的光强度分布图;
[0029]图9E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10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上视图;
[0031]图10B为图10A中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2]图11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上视图;
[0033]图11B为图11A中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4]图11C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5]图11D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6]图11E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7]图12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8]图12B为图12A中的装置的上视图;
[0039]图12C为图12A中的装置的光强度分布图;
[0040]图12D为图12A中的装置的光强度分布图;
[0041]图12E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42]图13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上视图;
[0043]图13B为图13A中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44]图14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45]图14B为图14A中的发光装置的上视图;
[0046]图14C为图14A中的光学元件的下视图;
[0047]图14D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光学元件的下视图;
[0048]图14D2为图14D1中的光学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0049]图14E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光学元件的剖视图;
[0050]图14F1~图14F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光学元件的剖视图;
[0051]图14G为图14A中的装置的光强度分布图;
[0052]图15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上视图;
[0053]图15B为图15A中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54]图16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55]图16B为图16A中的发光装置的上视图;
[0056]图16C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上视图。
[0057]符号说明
[0058]10、10a、10b:发光单元;
[0059]12:波长转换结构;
[0060]20、200:载板;
[0061]30:第一光学元件;
[0062]50:第二光学元件;
[0063]52:第三光学元件;
[0064]54:第四光学元件;
[0065]56:第五光学元件;
[0066]58:第六光学元件;
[0067]59:第七光学元件;
[0068]101:发光结构;
[0069]1011、1012:侧表面;
[0070]102、104、106、108:电极;
[0071]1018、1019:电极垫;
[0072]15:绝缘结构;
[0073]1501、1502、1503:部分;
[0074]105:透光层;
[0075]1051:荧光粉颗粒;
[0076]1052:基质;
[0077]201、202、501、502、503、561、562、563、5010、580、583、584、590、593:表面;
[0078]581、591:斜面;
[0079]582、592:底面;
[0080]5840:棱线;
[0081]5930:凹陷处;
[0082]300、301、302、203、203a1、203a2、203b1、203b2、203c1、203c2、203d1、203d2、204、2041、2042:电路层;
[0083]40:表面层;
[0084]1000、1000

、2000、3000、4000、5000、5002、6000、7000、7000

、8000、8000

、8002、9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载板,具有反射面以及相对于该反射面的底面;发光结构,在该反射面之上;第一光学元件,设置于该发光结构之上以反射来自该发光结构的光线;第二光学元件,环绕该发光结构,具有上表面与下表面,并接触该第一光学元件;其中,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平行,该上表面高于该发光结构并低于该第一光学元件,且该下表面接触该反射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在一剖视图上,该发光结构有虚拟中心线,该第二光学元件大致对称该中心线并环绕该发光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光学元件是白漆反射层、陶瓷油墨反射层、金属反射层、或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二光学元件包含波长转换材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具有透光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勋廖世安
申请(专利权)人: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