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轨顶升一体化运输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8044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轨顶升一体化运输小车,涉及工业转运领域,包括均水平设置的固定车架和升降车架,所述固定车架底部设有第一车轮组,所述升降车架底部设有第二车轮组,所述第一车轮组和所述第二车轮组运行方向不同;所述升降车架设置与所述固定车架下方并通过升降装置与固定车架连接,升降装置可控制所述升降车架与所述固定车架相互靠近或远离,并至少可实现两段式升降;所述固定车架的顶部为水平的承载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段式升降的升降装置,实现运输小车的换轨和自动顶升,大大提高了转运效率。提高了转运效率。提高了转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轨顶升一体化运输小车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转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轨顶升一体化运输小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为提高工业运输效率,AGV等运输小车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工业运输中。
[0003]现有技术中,运输小车可以像火车一样在轨道上行驶,通过升降装置切换不同方向的车轮着地,完成换轨使运输小车可以在不同轨道上运动。
[0004]然而,现有技术装卸货物时,仍需要人工或者机器装卸,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换轨顶升一体化运输小车,其在实现换轨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完成货物的装卸,减少成本,提高了转运效率,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换轨顶升一体化运输小车,包括均水平设置的固定车架和升降车架,所述固定车架底部设有第一车轮组,所述升降车架底部设有第二车轮组,所述第一车轮组和所述第二车轮组运行方向不同;
[0007]所述升降车架设置与所述固定车架下方并通过升降装置与固定车架连接,升降装置可控制所述升降车架与所述固定车架相互靠近或远离,并至少可实现两段式升降;
[0008]所述固定车架的顶部为水平的承载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为螺杆升降机,其包括竖直设置的螺杆,螺杆由升降电机驱动旋转,所述螺杆一端通过轴承固设于所述升降车架,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车架内开设的竖直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地:将螺杆的连接方式替换为一端通过轴承固设于所述固定车架,另一端与所述升降车架内开设的竖直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设有多个。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车架与所述升降车架之间设有导向柱,导向柱与所述固定车架和所述升降车架中的其中一个车架固连,并穿过另一个车架内开设的竖直通孔。
[0013]优选地:所述导向柱的数量与所述升降装置的数量相同。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车架和所述升降车架均包括镂空的外架框,所述固定车架和/或所述升降车架还包括用于与升降装置连接的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架框内。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升降装置可实现两段式升降,通常情况下第一车轮组着地,第一次升降可实现第二车轮组与第一车轮组的切换,再次提升实现第一车轮组再次向上提升,从而使固定车架
顶部的承载面向上提升使货物离开底面,货物可以顺利完成运输;
[0017]固定车架和升降车架均是镂空设计,大大减少了小车自重,当固定车架设于外部,升降车架设于内部时,固定车架设置连接支架,升降装置和导向柱上部连接于连接支架,下部连接升降车架的外架框,进一步减小小车自重,节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是新型中运行小车的行程图。
[0020]图中,1、固定车架;11、第一车轮组;12、承载面;13、支撑架;2、升降车架;21、第二车轮组;3、螺杆;4、升降电机;5、连接支架;6、导向柱;A、起始点;B、换轨点;C、转运点;D、目的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换轨顶升一体化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水平设置的固定车架1和升降车架2,固定车架1和升降车架2可以是镂空或不镂空的结构。当固定车架1和升降车架2均为镂空结构时,固定车架1包括顶部的外架框和固设于外架框内的连接支架5,以及固设于外架框底部的四个支撑架13,四个支撑架底部均设有车轮,四个车轮形成第一车轮组11。升降车架2位于固定车架下方,且位于四各支撑架13的内部,升降车架2底部设有第二车轮组21,第一车轮组11和第二车轮21组运行方向不同,优选地是正交设置,即第一车轮组11和第二车轮组21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车架2设置于四个支撑架13的外部,此种情况连接支架5设于升降支架2,而固定支架则不需设置连接支架,原理基本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0024]固定车架1和升降车架2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升降装置可控制所述升降车架2与所述固定车架1相互靠近或远离,并至少可实现两段式升降。升降装置可以为两段式气缸等,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杆升降机,可以更精准地控制升降距离。螺杆升降机由设置于升降车架2上的升降电机4通过齿轮传动驱动。
[0025]螺杆3一端通过轴承设置于升降车架2的外架框,另一端与连接支架5内开设的竖直螺纹孔螺纹连接,如此螺杆3旋转时可带动固定车架1升降。
[0026]固定车架1顶部为水平的承载面12,用于承载货物。本实施例中承载的货物整体类似于板凳的形状,底部设有支脚,底部中间为空心设置,小车可以驶入空心位置,之后通过升降装置使承载面12将货物顶起完成转运。
[0027]优选地:螺杆3设有四个,可使小车升降更稳定,每个螺杆3均对应一个竖直的导向
柱6,导向柱6一端固定于升降车架2,另一端可在连接支架5内滑动,以进一步保证升降的稳定性,当然导向柱6上下也可以反向设置,原理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0028]此处阐述一下运输小车整个运输过程:如图2所示,运输小车从起始点A出发,在轨道上行驶,此时第一车轮组11着地,经过轨道换轨点B时,如需换轨,升降装置实现第一次提升,将固定车架1提升,从而使第二车轮组21着地实现换轨;运输小车行驶至转运点C处时,运输小车驶入货物底部,之后升降装置完成第二次提升,将固定车架1再次提升,从而承载面12将货物顶离地面,小车再承载货物驶向目的点D处,到达目的点D处后,升降装置完成依次下降,将货物放下回到换轨点B处,升降装置再次下降完成换轨,小车即可回到起始点A。
[00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轨顶升一体化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水平设置的固定车架(1)和升降车架(2),所述固定车架(1)底部设有第一车轮组(11),所述升降车架(2)底部设有第二车轮组(21),所述第一车轮组(11)和所述第二车轮组(21)运行方向不同;所述升降车架(2)设置于所述固定车架(1)下方并通过升降装置与固定车架(1)连接,升降装置可控制所述升降车架(2)与所述固定车架(1)相互靠近或远离,并至少可实现两段式升降;所述固定车架(1)的顶部为水平的承载面(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轨顶升一体化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螺杆升降机,其包括竖直设置的螺杆(3),螺杆(3)由升降电机(4)驱动旋转,所述螺杆(3)一端通过轴承固设于所述升降车架(2),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车架(1)内开设的竖直螺纹孔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东海许伟忠杨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真木智航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