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521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属于液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充液区间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本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包括具有充液油路的阀体,阀体上开设有供油液流出的出油口,阀体内滑动连接具有控制油路的阀杆,阀体内具有位于阀杆左端且与出油口连通的弹簧腔和位于阀杆右端且与控制油路连通的压力腔,控制油路具有能与充液油路连通的流入口和能与弹簧腔连通的卸压口,阀体内定位有套设于阀杆外且能封闭流入口和/或卸压口的阀套,弹簧腔内设有弹性抵靠阀杆左端使得流入口与充液油路连通的压力弹簧,充液油路内设有能带动阀杆朝弹簧腔移动使得卸压口与弹簧腔连通的阀芯。本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具有降低充液区间控制难度的优点。间控制难度的优点。间控制难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
,涉及一种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制动系统是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现有制动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机械制动技术和气液制动技术,存在制动力矩小、可靠性差等弊端,已无法满足现有工程机械要求的精准制动。部分液压元件的生产厂家不仅关注到液压技术具备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势,还开始研究如何将液压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制动系统中,以提高制动系统的制动精度、制动稳定性和制动力矩。液压制动系统通常包括用于供油和回油的油箱、从油箱吸取油液且在形成压力油后将油液输出的液压泵、储蓄压力油的蓄能器和接收液压泵输出的压力油并供给蓄能器的充液阀。由于蓄能器有截止压力,故当蓄能器内储蓄的压力油达到蓄能器的截止压力时,充液阀需暂停压力油的输出,只有当蓄能器内的压力油消耗以至截止压力降低时,充液阀才继续将压力油供给蓄能器。可见,充液阀需要依据蓄能器的截止压力控制压力油的输出,使得蓄能器的压力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0003]充液阀是将不同类别的液压阀集成在一起的阀,其中就包括控制充液压力的控制阀。现有充液阀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蓄能器充液阀组件申请号:201420536201.9,包括溢流减压优先阀、第一单向阀和二位二通先导阀;蓄能器充液阀组件具有蓄能器接口和压力反馈油道;所述二位二通先导阀具有回油口、油口二和与压力反馈油道相连通的压力反馈油口三;所述二位二通先导阀的油口二和溢流减压优先阀的内部出油口通过第一单向阀相连通;所述蓄能器接口与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相连通。二位二通先导阀具有先导阀体与先导阀腔;所述先导阀腔内设有阀芯;所述阀芯将先导阀腔分隔成左腔体、右腔体和与压力反馈油口三相连通的通油腔;所述回油口位于左腔体的腔壁上;所述左腔体内设置有使左腔体与压力反馈油口三连通或截止的左单向阀;所述右腔体内设置有使右腔体连通或截止的右单向阀;所述左单向阀具有左钢球,右单向阀具有右钢球,左钢球与右钢球分别与阀芯的左右两端相抵接;左钢球作用在先导阀上的面积小于右钢球作用在先导阀上的面积;操纵所述阀芯能使左腔体与压力反馈油口三连通或使右腔体连通。此外,还在阀芯外套设有阀套2k,由于在阀芯外套设有阀套,通过开设第三节流孔能将左腔体与压力反馈油口三顺利连通。
[0004]该结构借助左钢球作用在先导阀上的面积与右钢球作用在先导阀上的面积不同来保证控制阀的充液区间。该结构要求左钢球、右钢球和阀套具有较高的配合精度。并且,因充液阀的泄压是通过油液顶推钢球,故油液需有阀套的内部顶推左钢球,该结构实际要求阀芯与阀套之间需留有供油液通过的间隙,该间隙对加工要求极高,而不易保证,导致充液阀的充液区间无法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充液阀的压力控制
结构,解决充液区间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包括具有充液油路的阀体,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供油液流出的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滑动连接具有控制油路的阀杆,所述阀体内具有位于阀杆左端且与出油口连通的弹簧腔和位于阀杆右端且与控制油路连通的压力腔,所述控制油路具有能与充液油路连通的流入口和能与弹簧腔连通的卸压口,所述阀体内定位有套设于阀杆外且能封闭流入口和/或卸压口的阀套,所述弹簧腔内设有弹性抵靠阀杆左端使得流入口与充液油路连通的压力弹簧,所述充液油路内设有能带动阀杆朝弹簧腔移动使得卸压口与弹簧腔连通的阀芯。
[0007]当充液阀处于初始状态时,压力弹簧将弹性力作用在阀杆的左端,使得流入口与充液油路连通,卸压口被阀套封堵,因阀套定位在阀体内,而阀杆能相对阀体移动,故通过阀杆相对阀套移动使得阀套能封闭流入口和/或卸压口。当充液阀开始为蓄能器充液时,充液油路内的油液由流入口流至压力腔,使得压力腔内的油压带动阀杆朝弹簧腔移动,直至阀套封闭卸压口,即充液状态下流入口和卸压口均被阀套封闭,由阀芯位于充液油路内且能带动阀杆朝弹簧腔移动可知,充液油路内的油液压力通过阀芯作用在阀杆的右端,当阀芯所受的油液压力达到足以克服压力弹簧的弹力时,由阀芯带动阀杆继续朝弹簧腔移动,直至卸压口通过弹簧腔与出油口,使得压力腔泄压,进而使得充液阀暂停给蓄能器充液。可见,阀杆是借助阀芯对压力弹簧的弹簧力同充液油路内的油压比较,当充液油路内的油压大于压力弹簧的弹簧力时,压力腔内的油液经控制油路实现泄压,即充液阀泄压,由此保证充液阀的充液区间。从中不难看出,本申请不仅取消了现有通过单向阀实现充液区间的把控,还将控制充液区间的控制关键点由现有保证阀杆与阀套之间的间隙转移到了控制油路上,具体来说,控制油路的开口位置是控制蓄能器充液区间的关键,而阀杆是一个能够被单独加工的部件,该结构使得控制油路的开设精度易于保证,由此保证充液阀的充液区间。
[0008]在上述的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中,所述阀杆的长度大于阀套的长度,所述控制油路包括自阀杆右端面沿阀杆轴向延伸的主流路,所述主流路的内壁上沿阀杆轴向依次开设有均沿径向贯穿的进油流路和卸油流路,所述进油流路位于阀杆外壁上的开口为上述流入口,所述卸油流路位于阀杆外壁上的开口为上述卸压口,所述卸油流路位于弹簧腔和进油流路之间。通过将主流路沿阀杆的轴向延伸,且在主流路的长度方向上合理开设进油流路和卸油流路,使得流入口和卸压口均位于阀杆的外壁上,且沿阀杆的轴向排布,在此基础上,将阀杆的长度大于阀套的长度设置,以通过阀杆的移动使得卸压口位于弹簧腔内,使得油液快速流入弹簧腔,通过提高充液阀的泄压速度以及时暂停对蓄能器的充液,由此保证充液阀的充液区间。
[0009]在上述的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中,所述阀套上开设有供油液自充液油路流入流入口的衔接孔,所述阀套的内壁具有贴靠阀杆外壁且沿阀杆轴向延伸的环形面,所述环形面能封闭流入口和/或卸压口,且环形面位于弹簧腔与衔接孔的出口之间。明确衔接孔的出口位置,使得充液油路内的油液经衔接孔直接流入流入口,借助环形面的设置位置和呈环形的形状,使得环形面随着阀杆的移动就能够对流入口和/或卸压口进行封闭,而避免过多的保证流入口和卸压口是否位于同一直线上,降低控制油路的开设精度,以保证充液阀的冲液区间。
[0010]在上述的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中,所述阀套的内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导流槽,
所述衔接孔自导流槽的槽底沿径向贯穿阀套,所述流入口为呈方形的扩口,且流入口沿阀杆轴向的宽度小于导流槽的槽宽,所述环形面自导流槽的一侧延伸至阀套的端面。导流槽的设置避免衔接口必须与流入口对准,只需将流入口与导流槽连通,即可使得油液能够顺畅地流入流入口,该结构进一步降低控制油路的开设精度。同时,结合导流槽的形状将流入口设置成呈方形且增大开口,进一步方便油液的流入,提高充液阀对充液区间的控制精度。
[0011]在上述的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中,所述主流路的内壁上还开设有沿径向贯穿的出油流路,所述阀杆包括贴靠阀套且穿设于弹簧腔内的主体部和穿设于压力腔内的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的直径小于阀套的内径,所述出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包括具有充液油路(11)的阀体(1),所述阀体(1)上开设有供油液流出的出油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滑动连接具有控制油路(21)的阀杆(2),所述阀体(1)内具有位于阀杆(2)左端且与出油口(12)连通的弹簧腔(13)和位于阀杆(2)右端且与控制油路(21)连通的压力腔(14),所述控制油路(21)具有能与充液油路(11)连通的流入口(211)和能与弹簧腔(13)连通的卸压口(212),所述阀体(1)内定位有套设于阀杆(2)外且能封闭流入口(211)和/或卸压口(212)的阀套(3),所述弹簧腔(13)内设有弹性抵靠阀杆(2)左端使得流入口(211)与充液油路(11)连通的压力弹簧(4),所述充液油路(11)内设有能带动阀杆(2)朝弹簧腔(13)移动使得卸压口(212)与弹簧腔(13)连通的阀芯(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2)的长度大于阀套(3)的长度,所述控制油路(21)包括自阀杆(2)右端面沿阀杆(2)轴向延伸的主流路(213),所述主流路(213)的内壁上沿阀杆(2)轴向依次开设有均沿径向贯穿的进油流路(214)和卸油流路(215),所述进油流路(214)位于阀杆(2)外壁上的开口为上述流入口(211),所述卸油流路(215)位于阀杆(2)外壁上的开口为上述卸压口(212),所述卸油流路(215)位于弹簧腔(13)和进油流路(21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3)上开设有供油液自充液油路(11)流入流入口(211)的衔接孔(31),所述阀套(3)的内壁具有贴靠阀杆(2)外壁且沿阀杆(2)轴向延伸的环形面(32),所述环形面(32)能封闭流入口(211)和/或卸压口(212),且环形面(32)位于弹簧腔(13)与衔接孔(31)的出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液阀的压力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3)的内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导流槽(33),所述衔接孔(31)自导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贤剑王军王星星钟麒许甫程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宏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