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8683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上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上安装的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数据信息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数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为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确定出有效数据信息;将所述有效数据信息输入到预设的重量模型中,得到所述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其中,所述重量模型是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经过检测站点时的第一数据信息、第二数据信息和重量信息建立的,因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标车辆上装载的传感器类型单一,对目标车辆进行重量检测时未考虑车辆振动影响,确定出的重量信息具有局限性等问题。出的重量信息具有局限性等问题。出的重量信息具有局限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称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处于超载超限的车辆在路上行驶时,存在极大的危害,具体的有以下几方面:1、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车辆严重超限,使车辆的技术状况大大降低,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据统计,50%的群死群伤性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货车有关,其中70%以上与超限运输有关。2、严重破坏公路基础设施。根据国际通用的轴载换算方法,车辆对路面的损坏程度与车重的4次方成正比,超重一倍的车辆行驶一次对路面产生的破坏,相当于标准重量状态下16次行驶对路面的损伤。据统计,全国公路每年因车辆超限运输造成的损失超过300亿元,公路寿命因超限运输缩短50%~60%。近5年来,全国因为货车超限导致主要桥梁垮塌事故达30多起。3、严重扰乱货运市场秩序。车辆超限运输恶性竞争导致运价降低,运价的降低同时刺激超限运输,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货运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0003]相关技术中提出的不停车超限检测站的检测效率相较于公路超限检测站等传统检测方式已经大大提高,但是不停车超限检测站本质上仍属于固定点位的检测方式。由于路网复杂,很难做到完全封闭式检测,超限超载货运车辆通过绕路等手段避开检测站点,从而逃避检测。并且上述检测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对目标车辆灵活的进行重量检测,且需要存在对应的固定场地,此外,上述检测方式仅仅是通过称重传感器类似的方式实现重量的检测,当目标车辆发生振动时,只是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对应的重量产生影响,并不能确定目标车辆的振动变化对重量的影响。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目标车辆上装载的传感器类型单一,对目标车辆进行重量检测时未考虑车辆振动影响,确定出的重量信息具有局限性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目标车辆上装载的传感器类型单一,对目标车辆进行重量检测时未考虑车辆振动影响,确定出的重量信息具有局限性等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上安装的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数据信息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数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为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确定出有效数据信息;将所述有效数据信息输入到预设的重量模型中,得到所述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其中,所述重量模型是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经过检测站点时的第一数据信息、第二数据信息和重量信息建立的。
[0007]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感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称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微形变传感器、应变片、电容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振动传感器。
[0008]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建立所述重量模型的过程,包括:获取所述经过检测站点时的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以及由所述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根据在所述检测站点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信息、由所述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确定出所述目标车辆对应的重量模型。
[0009]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在所述检测站点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信息、由所述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确定出所述目标车辆对应的重量模型,包括:根据预设的固有频段,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第二数据信息中确定出所述有效数据信息;根据有效数据信息和所述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建立所述重量模型。
[0010]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经过新的检测站点时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信息、所述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以及由所述新的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以及由所述新的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进行筛选;利用筛选出的第一数据信息、第二数据信息以及重量信息对所述重量模型进行更新。
[0011]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利用筛选出的第一数据信息、第二数据信息以及重量信息对所述重量模型进行更新,包括:筛选出稳定运行状态下的所述目标车辆的目标第一数据信息、目标第二数据信息以及由所述新的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重量信息;使用确定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信息、所述目标重量信息对所述重量模型进行更新。
[0012]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与所述目标车辆的最大允许总质量的差值,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是否超载;在判定所述目标车辆超载后,生成所述目标车辆的告警信息;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的管理中心。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检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上安装的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数据信息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数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为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确定出有效数据信息;重量模块,用于将所述有效数据信息输入到预设的重量模型中,得到所述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其中,所述重量模型是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经过检测站点时的第一数据信息、第二数据信息和重量信息建立的。
[001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感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称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微形变传感器、应变片、电容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振动传感器。
[0015]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重量模块还包括:建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经过检测站点时的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以及由所述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根据在所述检测站点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信息、由所述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确定出所述目标车辆对应的重量模型。
[0016]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建立单元,还用于根据预设的固有频段,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第二数据信息中确定出所述有效数据信息;根据有效数据信息和所述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建立所述重量模型。
[0017]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经过新的检测站点时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信息、所述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以及由
所述新的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以及由所述新的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进行筛选;利用筛选出的第一数据信息、第二数据信息以及重量信息对所述重量模型进行更新。
[0018]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更新模块,还用于筛选出稳定运行状态下的所述目标车辆的目标第一数据信息、目标第二数据信息以及由所述新的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重量信息;使用确定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信息、所述目标重量信息对所述重量模型进行更新。
[0019]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目标车辆上安装的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数据信息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数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为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确定出有效数据信息;将所述有效数据信息输入到预设的重量模型中,得到所述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其中,所述重量模型是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经过检测站点时的第一数据信息、第二数据信息和重量信息建立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称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微形变传感器、应变片、电容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振动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重量模型的过程,包括:获取所述经过检测站点时的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以及由所述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根据在所述检测站点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信息、由所述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确定出所述目标车辆对应的重量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车辆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在所述检测站点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信息、由所述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确定出所述目标车辆对应的重量模型,包括:根据预设的固有频段,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第二数据信息中确定出所述有效数据信息;根据有效数据信息和所述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建立所述重量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经过新的检测站点时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信息、所述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以及由所述新的检测站点提供的目标车辆的重量信息;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青山郝杰鹏汪广业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