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及单体屏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8355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及单体屏蔽方法,涉及车间生产技术领域,总成包括四个升降门体、立柱以及顶板,使得顶板和四个升降门体形成一围绕车间机床的单体屏蔽空间,顶板上设置有开口和与开口连通的集气管,四个升降门体包括三个由管状电机驱动的第一升降门和一个由外挂电机驱动的第二升降门,立柱上设置有用于方便升降门体滑动的滑轨,滑轨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条,升降门体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封条。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将每一个机床单独隔离在一个单体屏蔽空间内,并针对该空间进行排气,多个空间内的工作人员互相不受影响,安全性更好,且单体屏蔽空间四周的升降门体都可升降,不影响机床处人员物料进入以及机床维修。机床维修。机床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及单体屏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间生产
,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及单体屏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发展,对于物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大型流水线设备进行作业,这样基本都是以一个流水线车间为单位进行生产,其中有很多物品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有毒气体,所以对于这些有毒气体的处理十分的重要。
[0003]类似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化废气,目前大多数车间的有毒废气都是直接排放在车间附近空气中,这些有毒废气得不到很好的排放,会导致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受损,随着健康生产的理念的发展,所以现在对于车间有毒气体的排放要求越来越高,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8493794U公开了一种用于橡胶制品车间硫化废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槽,过滤外框的内部且位于废气进口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除杂滤板,过滤外框的内部且位于除杂滤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外框位于处理槽内部的一端连通有缓冲通管,处理槽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斜壁处理框,斜壁处理框外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储液槽,斜壁处理框外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排气口,该一种用于橡胶制品车间硫化废气回收处理装置,达到了分级处理废气,预防废气中的杂质颗粒堵塞通气管,废气处理效率高,循环利用处理液,提高废气处理效果,较小环境的污染,避免废气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并且使得资源充分利用,降低处理成本的目的。
[0004]但是上述排气处理装置依然存在以下问题:车间内可能有多条流水线多个机床,每一个机床都有其单独的工作维修需求,即多个机床不一定同时工作,且有毒气体产生是不相同的,上述装置是简单的整个大型生产空间进行有毒气体的排放,依然可能造成部分地方的机床附近有毒气体得不到很好的排出,造成健康影响。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合理高效的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00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将每一个机床单独隔离在一个单体屏蔽空间内,并针对该空间进行排气,多个空间内的工作人员互相不受影响,安全性更好,且单体屏蔽空间四周的升降门体都可升降,不影响机床处人员物料进入以及机床维修的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包括围绕车间机床设置的四个升降门体、设置于所述升降门体侧边的立柱以及设置于所述立柱上的顶板,使得顶板和四个升降门体形成一围绕车间机床的单体屏蔽空间,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开口和与所述开口连通的集气管,
四个所述升降门体包括三个由管状电机驱动的第一升降门和一个由外挂电机驱动的第二升降门,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升降门体滑动的滑轨,所述滑轨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条,所述升降门体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封条。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立柱上设置位于所述滑轨上方的卡扣,所述卡扣处设置有中间板,使得所述中间板将单体屏蔽空间分割成位于所述中间板上侧的上侧空间和位于所述中间板下侧的下侧空间,车间机床设置于所述下侧空间内,管状电机和外挂电机设置于所述上侧空间内。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中间板上设置有通过孔,且所述通过孔位于所述开口的正下方。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立柱为由第一板和与所述第一板垂直设置的第二板组成的L型立柱,所述第一板远离所述第二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均设置有滑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形成的夹角处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上端与所述上侧空间连通,所述连通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下侧空间底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升降门体均为防火挡烟卷帘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集气管内设置有电动风阀。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的单体屏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间机床四周围绕四个首尾相连的升降门体,并在任意相邻两个升降门体的连接处设置立柱,并在立柱上方设置顶板,使得顶板和升降门体将车间机床屏蔽在一个单体屏蔽空间内;S2:在顶板处开设开口,并在开口处连接集气管,在车间机床工作时,集气管将单体屏蔽空间内的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排出;S3:当车间机床工作时,判断是否有人员物料进出需求;若有则开启升降门体中的第二升降门;反之则不执行操作;S4:当车间机床停止工作时,判断是否有维修需求;若有则开启升降门体中的第一升降门;反之则不执行操作;S5:每间隔预定时间,检查立柱上用于升降门体滑动的滑轨处的第一密封条以及设置于升降门体底部的第二密封条的安装稳定性。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执行步骤S1之后,在立柱上的滑轨的上侧的卡扣处设置中间板,将单体屏蔽空间分割成用于放置驱动所述升降门体工作的电机上侧空间和用于方便车间机床进行工作的下侧空间,且在中间板处设置通过孔,方便上侧空间和下侧空间连通。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执行步骤S2之前,在立柱处设置连通管,将下侧空间的底部与上侧空间进行连通;在执行步骤S2时,下侧空间底部的有毒气体可以通过连通管流动至上侧空间然后从开口处流动至集气管内。
[0018]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及单体屏蔽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将每一个机床单独隔离在一个单体屏蔽空间内,并针对该空间进行排气,多个空间内的工作人员互相不受影响,安全性更好,且单体屏蔽空间四周的升降门体都可升降,不影响
机床处人员物料进入以及机床维修。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的单体屏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中:1、立柱,11、滑轨,12、第一密封条,13、卡扣,14、中间板,141、通过孔,101、第一板,102、第二板,103、连通管,2、顶板,21、开口,22、集气管,3、升降门体,31、第二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1]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模块和步骤的相对布置和步骤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的流程并不仅仅是单独进行,而是多个步骤相互交叉进行。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围绕车间机床设置的四个升降门体(3)、设置于所述升降门体(3)侧边的立柱(1)以及设置于所述立柱(1)上的顶板(2),使得顶板(2)和四个升降门体(3)形成一围绕车间机床的单体屏蔽空间,所述顶板(2)上设置有开口(21)和与所述开口(21)连通的集气管(22),四个所述升降门体(3)包括三个由管状电机驱动的第一升降门和一个由外挂电机驱动的第二升降门,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升降门体(3)滑动的滑轨(11),所述滑轨(11)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条(12),所述升降门体(3)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封条(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设置位于所述滑轨(11)上方的卡扣(13),所述卡扣(13)处设置有中间板(14),使得所述中间板(14)将单体屏蔽空间分割成位于所述中间板(14)上侧的上侧空间和位于所述中间板(14)下侧的下侧空间,车间机床设置于所述下侧空间内,管状电机和外挂电机设置于所述上侧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14)上设置有通过孔(141),且所述通过孔(141)位于所述开口(21)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为由第一板(101)和与所述第一板(101)垂直设置的第二板(102)组成的L型立柱,所述第一板(101)远离所述第二板(102)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板(102)远离所述第一板(101)的一端均设置有滑轨(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单体屏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01)和第二板(102)形成的夹角处设置有连通管(103),所述连通管(103)的上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诗霖刘王雍杰黄英东黄德春欧阳辉刘王镕健吴国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安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