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四工位存胎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747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双层四工位存胎器装置,它包括立柱、第一存胎盘、第一拖臂、第二存胎盘和第二拖臂,所述立柱的一侧分别垂直连接第一拖臂和第二拖臂的一端,第一拖臂和第二拖臂上下平行布置,第一拖臂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存胎盘,第二拖臂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存胎盘;它还包括第三存胎盘、第三拖臂、第四存胎盘和第四拖臂,所述立柱的另一侧分别垂直连接第三拖臂和第四拖臂,第三拖臂和第四拖臂上下平行布置,所述第三拖臂的末端连接第三存胎盘,第四拖臂的末端连接第四存胎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层结构,可双侧四工位存胎,匹配高效硫化的双层四工位硫化机,配合双层的装胎机械手,提高了装胎效率,减少工作量。减少工作量。减少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四工位存胎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存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四工位存胎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轮胎生胎与轮胎一样,具有上子口和下子口,其中与地面接触的部分为胎顶,两侧的部分叫胎侧,胎侧与胎顶的过渡部分为胎肩。在成型机上制成轮胎生胎后,需运到硫化机旁,随后通过装胎机械手装入硫化机或硫化罐中的模具进行加热、加压硫化。 轮胎生胎制成后至硫化前通常要存放一段时间。
[0003]目前轮胎生产一般采用的轮胎硫化机是双模硫化机,就是左右各一副模具,有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的两种结构,其单位面积上可安装的硫化设备模具只其一半,占地面积大,一人多机(模具)控制操作劳动强度大,人均生产效率低;而现有的多工位的硫化机,硫化的前道和后道工序没有与四模硫化机匹配工作,存胎、装胎、卸胎、后充气等工序还是存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没有提供整体的生产流水系统,无法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0004]传统的存胎器,如中国专利CN207984030U,仅用于存放少量生胎,因此亟需一种与双层四模硫化机配合提高生产效率的存胎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双层四工位存胎器装置。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双层四工位存胎器装置,它包括立柱、第一存胎盘、第一拖臂、第二存胎盘和第二拖臂,所述立柱的一侧分别垂直连接第一拖臂和第二拖臂的一端,第一拖臂和第二拖臂上下平行布置,第一拖臂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存胎盘,第二拖臂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存胎盘;它还包括第三存胎盘、第三拖臂、第四存胎盘和第四拖臂,所述立柱的另一侧分别垂直连接第三拖臂和第四拖臂,第三拖臂和第四拖臂上下平行布置,所述第三拖臂的末端连接第三存胎盘,第四拖臂的末端连接第四存胎盘。
[0008]一种双层四工位存胎器装置,所述立柱连接旋转机构,由此存胎机构通过转动达到装胎机械手能够抓取轮胎的位置,从而实现轮胎的转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技术的存胎器采用双层结构,可以单侧两工位存胎,也可双侧四工位存胎,而且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了设备成本,匹配高效硫化的双层四工位硫化机,配合双层的装胎机械手,提高了装胎效率,减少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应用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硫化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存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存胎机构的俯视图。
[0016]图6为本技术的装胎机械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技术的装胎机械手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0018]图8为本技术的卸胎机械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9为本技术的卸胎机械手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0020]图10为本技术的后充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1为本技术的放胎机械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2为本技术的放胎机械手机构的俯视图。
[0023]其中:
[0024]硫化机1、连接梁11、墙板12、底架13、第一硫化室14、第一横梁141、第一上硫化室142、第一下硫化室143、第一中心机构144、第一升降油缸145、第二硫化室15、第二横梁151、第二上硫化室152、第二下硫化室153、第二中心机构154、第二升降油缸155、第三硫化室16、第三横梁161、第三上硫化室162、第三下硫化室163、第三中心机构164、第三升降油缸165、第四硫化室17、第四横梁171、第四上硫化室172、第四下硫化室173、第四中心机构174、第四升降油缸175、存胎机构2、立柱21、第一存胎盘22、第一拖臂23、第二存胎盘24、第二拖臂25、第三存胎盘26、第三拖臂27、第四存胎盘28、第四拖臂29、装胎机械手机构3、上油缸31、导轨架32、直线导轨321、上升降架33、上转臂34、上抓胎器35、下升降架36、下转臂37、下油缸38、下抓胎器39、卸胎机械手机构4、后充气机构5、旋转立柱51、第一上夹盘521、第一下夹盘522、第一底座523、第二上夹盘531、第二下夹盘532、第二底座533、第三上夹盘541、第三下夹盘542、第三底座543、第四上夹盘551、第四下夹盘552、第四底座553、左升降架56、第一上支架561、左连接杆562、第三上支架563、右升降架57、第二上支架571、右连接杆572、第四上支架573、放胎机械手机构6、放胎立柱61、左转臂62、左抓胎器63、左升降架64、左升降气缸65、右转臂66、右抓胎器67、右升降架68、右升降气缸69、底架6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相关图示作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态样,其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可采用的实施态样。需先说明,本文关于各组件位置关系的表述,如A部件位于B部件上方,其系基于图示中各组件相对位置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各组件的实际位置关系。
[0026]实施例1:
[0027]参见图1

图12,图4绘制了一种双层四工位存胎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绘制了本技术的应用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双层四工位的轮胎硫化生产线装置,它包括硫化机1、存胎机构2、装胎机械手机构3、卸胎机械手机构4、后充气机构5和放胎机械手机构6,所述存胎机构2设置在硫化机1的前侧,所述后充气机构5设置在硫化机1的后侧,所述硫化机1和存胎机构2之间设有装胎机械手机构3,所述硫化机1和后充气机构5之间设有卸胎机械手机构4,后充气机构5的后侧设有放胎机械手机构6。
[0028]所述硫化机1包括四块平行竖直布置的墙板12,中间两块墙板12贴合布置,左边两块墙板12和右边两块墙板12的顶部之间分别设有连接梁11连接,左边两块墙板12之间设有
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一硫化室14和第三硫化室16,右边两块墙板12之间设有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二硫化室15和第四硫化室17。
[0029]所述第一硫化室14包括第一横梁141、第一上硫化室142、第一下硫化室143、第一中心机构144和第一升降油缸145,所述第一横梁141固定在连接梁11下方,第一横梁141下方连接第一上硫化室142,第一上硫化室142的下方设置第一下硫化室143,第一下硫化室143连接第一中心机构144,第一横梁141与第一升降油缸145连接;
[0030]所述第二硫化室15包括第二横梁151、第二上硫化室152、第二下硫化室153、第二中心机构154和第二升降油缸155,所述第二横梁151固定在连接梁11下方,第二横梁151下方连接第二上硫化室152,第二上硫化室152的下方设置第二下硫化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四工位存胎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立柱、第一存胎盘、第一拖臂、第二存胎盘和第二拖臂,所述立柱的一侧分别垂直连接第一拖臂和第二拖臂的一端,第一拖臂和第二拖臂上下平行布置,第一拖臂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存胎盘,第二拖臂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存胎盘;它还包括第三存胎盘、第三拖臂、第四存胎盘和第四拖臂,所述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龙庆徐晔季君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晟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