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卡槽工件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28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卡槽工件的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定模上设置有第一脱模组件,第一脱模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第一滑块固定地连接在定模上,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一滑块上,第三滑块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二滑块上,第三滑块适于成型工件的第一卡槽;定模上设置有第二脱模组件,第二脱模组件适于成型工件的第二卡槽;当处于合模状态时,第三滑块抵触第一卡槽,第二脱模组件抵触第二卡槽;当处于开模状态时,第三滑块与第一卡槽分离,第二脱模组件与第二卡槽分离;第一卡槽的脱模方向和动模的开模方向形成夹角γ,其中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卡槽工件的成型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卡槽工件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塑胶模具常和注塑机配合使用,以便生产不同的产品,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由于塑胶产品的外形基本不受加工工艺限制,并且塑胶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因此“塑代钢”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针对某些造型复杂的产品,使用铁质材料利用加工中心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因此普遍采用塑胶产品替代。
[0003]但是,针对某些多卡槽的塑胶产品,特别是卡槽角度和开合模角度不同的产品,生产成本高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的多卡槽工件的成型模具。
[0005]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的多卡槽工件的成型模具的第一脱模组件。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多卡槽工件的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第一脱模组件,所述第一脱模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地连接在所述定模上,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三滑块适于成型工件的第一卡槽;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第二脱模组件,所述第二脱模组件适于成型所述工件的第二卡槽;
[0008]当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第三滑块抵触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脱模组件抵触所述第二卡槽;当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一卡槽分离,所述第二脱模组件与所述第二卡槽分离;所述第一卡槽的脱模方向和所述动模的开模方向形成夹角γ,其中0
°
<γ<90
°
;所述第二卡槽的脱模方向与所述动模的开模方向相同。
[0009]传统的塑胶模具,针对多卡槽,特别是卡槽方向不同的塑胶模具,模具设计思路为以最深卡槽为第一卡槽,并使第一卡槽的脱模方向和模具的开模方向保持一致,然后依次对不同方向的第二卡槽设计斜导柱、斜滑块等,以保证模具在开模过程中,在卡槽位置不会出现硬脱模的情况,从而使产品表面的精度下降,美观度也下降。
[0010]但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针对某些产品第一卡槽位置较深,并且其产品本身长度较长,使第一卡槽的脱模方向和模具的开模方向一致的模具设计思路,会导致模具的厚度过大,而为了减少模具厚度,又会加设方向滑块,因为在设计初,第一卡槽的脱模方向和模具的开模方向一致,就算加设方向滑块,方向滑块的体积也会过大,从而增加模具的高度。
[0011]对于某些为了提高产能而开发的一出二模具,过高的模具高度也会进一步增加模
具的体积使模具的整体体积大大提升,从而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使用更多的模具材料来制造模具,不得不使用更大的注塑机来生产这种更为大型的模具。
[0012]本申请的多卡槽模具,将第一卡槽的脱模方向和模具的开模方向错开,形成γ角,其中0
°
<γ<90
°
,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第一卡槽的深度较深引起模具厚度过厚的问题;并且将第二卡槽的脱模方向尽可能与模具开模方向保持一致,可以减少使用更多的斜滑块或者方向滑块,只使用芯块即可完成脱模,大部分的第二卡槽可以在开模过程中,顺利脱模,防止出现硬脱模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采用的第一脱模组件使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配合,其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连接,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可滑动地连接,可以将较深卡槽的脱模移动距离分别分解成沿第一滑块的移动、沿第二滑块的移动和沿开模方向的移动,从而不单单减小了模具厚度,也减小了模具宽度和模具厚度,使得整体模具的材料成本降低。
[0013]本申请的多卡槽模具其低成本不仅体现在模具的材料成本较低,更体现在较小的模具,其加工成本也会降低;并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选择的注塑机型号也会更小,注塑机的采购成本也会降低,更为关键的是,较小的模具其开、关模的时间也会降低,从而也降低了周期,压缩了生产成本。
[0014]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三滑块通过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滑槽上具有第二滑槽接触面,所述第二滑槽接触面与所述第三滑块接触,所述第一卡槽的脱模面与所述第二滑槽接触面垂直。
[0015]考虑到生产成本和加工难度,将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均设置在第二滑块上,可以降低第二滑块的加工难度,并且第二滑块的生产更具有一致性,如果在第二滑块上一面设置凸起,一面设置滑槽,两侧的加工方式不同,增加了不必要的生产成本;并且由于第三滑块与第一卡槽接触,其必须深入模芯,模芯上也必须开设有供第三滑块通过的通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减小此通孔的直径,可以有效提升模芯的整体性,防止出现应力集中,即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等问题,因此需要减小第三滑块的体积,相较于在第三滑块上开设第二滑槽,会使第三滑块的体积更大,加工更困难,因此选择在第二滑块上开设第二滑槽,可以减小第三滑块的体积。
[0016]第一卡槽的脱模面与第二滑槽接触面垂直,可以保证在开模行程一致的情况下,脱模距离最长,并且第三滑块沿着第二滑块移动的距离最短,有效的降低模具体积,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
[0017]另一种优选,所述第一滑块上具有第一滑块接触面,所述第一滑块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滑槽接触,所述第一滑块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滑槽接触面均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面垂直。
[0018]第一滑块接触面和第二滑槽接触面均与第一滑块的外侧面垂直有两点好处,其一是,由于第三滑块的运动是随着动模开模动作导致,在开模过程中,是由第三滑块带动第二滑块运动,从而实现脱模动作,保证第二滑槽接触面和第一滑块接触面保持与第一滑块的外侧面垂直可以减少第二滑块在滑动过程中由于自身重力和摩擦力导致第二滑块被卡住;其二是可以降低在开模过程中,第二滑块沿着第一滑块移动的距离,从而实现降低模具体积的效果。
[0019]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滑块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面形成夹角α,所述第二滑槽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滑块接触面形成夹角β,脱模移动距离为D1,开模移动距离为D2,满足D2=D1/cosγ,在开模动作时,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一滑块接触面移动的距离为D3,满足D3=D1/sinβ,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开模方向移动的距离为D4,满足D4=D3cosα,所述夹角α和所述夹角β的总和不大于90
°

[0020]脱模移动距离D1和开模移动距离D2的关系,为函数D2=D1/cosγ,第二滑块沿第一滑块接触面移动的距离D3=D1/sinβ,第二滑块沿开模方向移动的距离D4=D3cosα,可得D1,D2,D3,D4保持线性关系,可以保证在开模过程中,脱模移动距离随着开模移动距离的线性增加而线性增长,不会出现脱模过程忽快忽慢,从而导致出现划伤第一卡槽表面的问题;而夹角α和夹角β的总和不大于9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卡槽工件的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第一脱模组件,所述第一脱模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地连接在所述定模上,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三滑块适于成型工件的第一卡槽;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第二脱模组件,所述第二脱模组件适于成型所述工件的第二卡槽;当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第三滑块抵触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脱模组件抵触所述第二卡槽;当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一卡槽分离,所述第二脱模组件与所述第二卡槽分离;所述第一卡槽的脱模方向和所述动模的开模方向形成夹角γ,其中0
°
<γ<90
°
;所述第二卡槽的脱模方向与所述动模的开模方向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卡槽工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三滑块通过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滑槽上具有第二滑槽接触面,所述第二滑槽接触面与所述第三滑块接触,所述第一卡槽的脱模面与所述第二滑槽接触面垂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卡槽工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上具有第一滑块接触面,所述第一滑块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滑槽接触,所述第一滑块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滑槽接触面均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面垂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卡槽工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面形成夹角α,所述第二滑槽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滑块接触面形成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声杭蔡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固德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