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风量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618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风量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侧壁上部设置进风口;所述筒体内设置倒锥形壳体,所述壳体将筒体内分隔成上部的处理区和下部的分离区;所述处理区中心设置底部开口、顶部与筒体连接的内筒,所述内筒外侧壁周圈与筒体之间设置螺旋分离片;所述内筒底部设置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方的内筒内壁周圈设置催化剂层,内筒中心设置紫外线灯,所述内筒顶部设置出气管;所述筒体上方一侧设置微纳米气泡处理箱,另一侧设置净化处理箱;所述出气管与微纳米气泡处理箱侧壁下部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处理箱侧壁上部与净化处理箱一侧连通,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处理效果好。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风量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有机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风量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VOCs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 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20℃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者等于10 Pa且具有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通常分为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简称NMHCs)、含氧有机化合物、卤代烃、含氮有机化合物、含硫有机化合物等几大类。VOCs参与大气环境中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其对区域性大气臭氧污染、PM2.5污染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多数VOCs具有令人不适的特殊气味,并具有毒性、刺激性、致畸性和致癌作用,特别是苯、甲苯及甲醛等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VOCs是导致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主要来源于煤化工、石油化工、燃料涂料制造、溶剂制造与使用等过程。
[0003]现有的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一般有:燃烧法和催化氧化法,燃烧法能耗较高,而仅用催化氧化法,处理效果无法保证。
[0004]中国专利CN210814718U公开了一种VOCs处理装置,该专利由过滤网对废气进行初步过滤,过滤废气中的粉尘,再经由紫外+催化剂对废气进行催化净化处理,可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无机污染物氧化成CO2和H2O,使废气得到净化,然后通过活性炭过滤层吸附VOCs气体,使废气进一步地净化;然而对于大风量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如果直接冲击过滤网,废气中的大颗粒物会直接冲击过滤网,风速过快,过滤网容易损坏,并且如果废气中大颗粒过多,容易堵塞过滤网,过滤网需要频繁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的一种大风量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大风量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侧壁上部设置进风口,筒体下端连接出料斗;所述筒体内设置倒锥形壳体,所述壳体将筒体内分隔成上部的处理区和下部的分离区;所述处理区中心设置底部开口、顶部与筒体连接的内筒,所述内筒外侧壁周圈与筒体之间设置螺旋分离片;所述内筒底部设置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方的内筒内壁周圈设置催化剂层,内筒中心设置紫外线灯,所述内筒顶部设置出气管;所述筒体上方一侧设置微纳米气泡处理箱,另一侧设置净化处理箱;所述出气管与微纳米气泡处理箱侧壁下部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处理箱侧壁上部与净化处理箱一侧连通,所述净化处理箱另一侧设置出气口。
[0008]作为优选,所述微纳米气泡处理箱内中部设置固定床层,顶部设置雾化喷头,所述微纳米气泡处理箱侧壁底部设置出液管。
[0009]作为优选,所述净化处理箱内设置若干活性炭吸附层。
[0010]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上方还设置气流均布板。
[0011]作为优选,所述内筒底部为喇叭口状。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内筒下端下方还设置锥形挡尘罩。
[0013]作为优选,所述出料斗底部设置卸灰阀。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第一:设置螺旋分离片,废气经过螺旋分离片后废气中的大颗粒物沉降至分离区,同时降低风速,能够有效的减少对过滤网的冲击,并且对减轻后续废气处理的负担,延长过滤网的使用寿命;
[0016]第二:设置催化剂+紫外光对废气进行催化处理,去除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无机污染物氧化成CO2和H2O;
[0017]第三:设置微纳米气泡处理箱,利用富含臭氧的微纳米气泡再次催化分解有机污染物,确保对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
[0018]第四:最后利用活性炭吸附层吸附,进一步确保排放气体达标;
[0019]第五:本处理装置,利用螺旋分离片分离大颗粒物、利用过滤网吸附小颗粒物和粉尘、利用催化剂+紫外光以及微纳米气泡对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进行处理,最后使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效果好;
[0020]第六:设置挡尘罩,防止出料斗内的灰尘上翻至处理区;
[0021]第七:整个装置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是筒体、11是进风口、12是壳体、13是处理区、14是分离区、15是螺旋分离片、16是挡尘罩、20是出料斗、21是卸灰阀、30是内筒、31是过滤网、32是催化剂层、33是紫外线灯、34是出气管、35是气流均布板、40是微纳米气泡处理箱、41是固定床层、42是雾化喷头、43是出液管、50是净化处理箱、51是出气口、52是活性炭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一种大风量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筒体10,所述筒体10侧壁上部设置进风口11,筒体10下端连接出料斗20;所述筒体10内设置倒锥形壳体12,所述壳体12将筒体10内分隔成上部的处理区13和下部的分离区14;所述处理区13中心设置底部开口、顶部与筒体10顶部连接的内筒30,所述内筒30外侧壁周圈与筒体10之间设置螺旋分离片15;所述内筒30底部设置过滤网31,所述过滤网31上方的内筒30内壁周圈设置催化剂层32,内筒30中心设置紫外线灯33,所述内筒30顶部设置出气管34;所述筒体10上方一侧设置微纳米气泡处理箱40,另一侧设置净化处理箱50;所述出气管43与微纳米气泡处理箱40侧壁下部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处理箱40侧壁上部与净化处理箱50一侧连通,所述净化处理箱50另一侧设置出气口51。
[0026]所述的催化剂层可以是二氧化钛,通过紫外光催化技术使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裂
解,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低分子的化合物,将废气中的细菌核酸破坏,杀灭废气中的大部分细菌,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0027]作为优选,所述微纳米气泡处理箱40内中部设置固定床层41,顶部设置雾化喷头42,所述微纳米气泡处理箱40侧壁底部设置出液管43;雾化喷头42喷出富含臭氧的微纳米气泡,在固定床层41上形成水膜,进一步降解废气中的有机化合物,固定床层41为亲水性滤布层,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0028]作为优选,所述净化处理箱50内设置若干活性炭吸附层52。
[0029]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31上方还设置气流均布板35。
[0030]作为优选,所述内筒30底部为喇叭口状。
[0031]作为优选,所述内筒30下端下方还设置锥形挡尘罩16。
[0032]作为优选,所述出料斗20底部设置卸灰阀21。
[0033]本装置工作原理:
[0034]大风量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废气进入筒体10,经过螺旋分离片15后废气中的大颗粒物沉降至分离区14,可定期从卸灰阀21排出;废气通过过滤网31,废气中的小颗粒物和粉尘被吸附在过滤网31上;而后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风量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筒体(10),所述筒体(10)侧壁上部设置进风口(11),筒体(10)下端连接出料斗(2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内设置倒锥形壳体(12),所述壳体(12)将筒体(10)内分隔成上部的处理区(13)和下部的分离区(14);所述处理区(13)中心设置底部开口、顶部与筒体(10)顶部连接的内筒(30),所述内筒(30)外侧壁周圈与筒体(10)之间设置螺旋分离片(15);所述内筒(30)底部设置过滤网(31),所述过滤网(31)上方的内筒(30)内壁周圈设置催化剂层(32),内筒(30)中心设置紫外线灯(33),所述内筒(30)顶部设置出气管(34);所述筒体(10)上方一侧设置微纳米气泡处理箱(40),另一侧设置净化处理箱(50);所述出气管(34)与微纳米气泡处理箱(40)侧壁下部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处理箱(40)侧壁上部与净化处理箱(50)一侧连通,所述净化处理箱(50)另一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泽蒋键跃林文川於凤捷张君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琳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