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013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棚结构,包括第一导洞、第二导洞、第三导洞、第四导洞、第一主体扣拱拱顶、第二主体扣拱拱顶、第三主体扣拱拱顶和导洞拱顶,第一导洞、第二导洞、第三导洞以及第四导洞的顶部均设置有导洞拱顶,第二导洞顶部的导洞拱顶与第三导洞顶部的导洞拱顶之间通过第一主体扣拱拱顶连接,第一导洞顶部的导洞拱顶与第二导洞顶部的导洞拱顶之间通过第二主体扣拱拱顶连接,第三导洞顶部的导洞拱顶与第四导洞顶部的导洞拱顶之间通过第三主体扣拱拱顶连接。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管棚结构,有限的避免了在管棚打设及注浆过程中有可能造成个别管线的隆起、破坏情况,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暗挖法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管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管棚施工是大戏院站PBA暗挖段进洞前的准备工序,是保证暗挖顺利进洞的关键,由于特殊地理条件及整体工期限制,具有时间紧、任务重、风险大的特点。按照设计要求,总共有41根大管棚,拱顶通长设置,总计施工长度为3500m,且必须保证钻进角度可控,注浆效果达标,施工任务较重。大管棚施工区域正上方为主干道,且管棚上方现有多条市政管线,在管棚打设及注浆过程中有可能造成个别管线的隆起、破坏,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管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一种管棚结构,包括第一导洞、第二导洞、第三导洞、第四导洞、第一主体扣拱拱顶、第二主体扣拱拱顶、第三主体扣拱拱顶和导洞拱顶,所述第一导洞、所述第二导洞、所述第三导洞以及所述第四导洞的顶部均设置有所述导洞拱顶,所述第二导洞顶部的所述导洞拱顶与所述第三导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洞(8)、第二导洞(9)、第三导洞(10)、第四导洞(11)、第一主体扣拱拱顶(1)、第二主体扣拱拱顶(2)、第三主体扣拱拱顶(3)和导洞拱顶(4),所述第一导洞(8)、所述第二导洞(9)、所述第三导洞(10)以及所述第四导洞(11)的顶部均设置有所述导洞拱顶(4),所述第二导洞(9)顶部的所述导洞拱顶(4)与所述第三导洞(10)顶部的所述导洞拱顶(4)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主体扣拱拱顶(1)连接,所述第一导洞(8)顶部的所述导洞拱顶(4)与所述第二导洞(9)顶部的所述导洞拱顶(4)之间通过所述第二主体扣拱拱顶(2)连接,所述第三导洞(10)顶部的所述导洞拱顶(4)与所述第四导洞(11)顶部的所述导洞拱顶(4)之间通过所述第三主体扣拱拱顶(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扣拱拱顶(1)、所述第二主体扣拱拱顶(2)、所述第三主体扣拱拱顶(3)以及所述导洞拱顶(4)均为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导管(5),所述第一主体扣拱拱顶(1)、所述第二主体扣拱拱顶(2)以及所述第三主体扣拱拱顶(3)内均嵌设有多个所述大导管(5),多个所述大导管(5)沿所述第一主体扣拱拱顶(1)的弧形方向等间隔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导管(5)的直径为159mm,所述大导管(5)的壁厚为8mm,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杜宪武刘占磊宋德魁王磊冈刘文重方松伟李维峰单世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天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