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巷道支护结构及巷道支护设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及巷道支护设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全球冲击地压灾害越来越严重,其中巷道冲击地压占比最大,冲击地压引起的重大伤亡事故中绝大多数是冲击导致的巷道大面积冒顶所致。除了冲击地压条件外,矿震、采动动压等及其引起的矿压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动载冲击波。
[0003]冲击地压、矿震、强烈采动动压等条件影响下的巷道围岩受动载荷的冲击破坏严重,节理张开,裂隙发育,围岩完整性和承载力大大下降。
[0004]巷道围岩在冲击动载荷下的破坏速度快、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特别是浅部围岩,受冲击波的反射拉伸作用产生破坏且不断向深部发展,在扩容变形及冲击震动的双重影响下破碎严重。为防治冲击地压灾害,巷道围岩内部一定范围内还需进行大直径钻孔、深孔爆破等作业,这将进一步加剧巷道围岩特别是表层围岩的损伤破坏。
[0005]表层围岩碎胀扩容及冲击动载产生的振动使得围岩碎胀掉落或者表面喷射的普通脆性混凝土开裂破坏、脱落,进而易造成锚固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喷层,所述第一喷层喷涂在巷道的表面,所述第一喷层具有多孔介质结构;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喷层置于所述巷道中,所述锚固结构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一喷层远离所述巷道的一面,且所述锚固结构设置有预紧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喷层,所述第二喷层喷涂在所述第一喷层和所述锚固结构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喷层的材料具有韧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支架,所述钢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喷层的表面,所述钢支架沿所述巷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支架,所述液压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喷层的表面,所述液压支架沿所述巷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结构层,所述网结构层铺设在所述第一喷层表面,所述锚固结构的一端贯穿所述网结构层,所述锚固结构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网结构层远离所述第一喷层的一面;所述锚固结构与所述网结构层之间设置有所述预紧力。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晓威,鞠文君,吴拥政,吴志刚,付玉凯,孟宪志,陈金宇,李中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