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植质干粉钵育秧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6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水稻植质干粉钵育秧盘属于农业机械辅助作业部件;在秧盘主体的下平面上沿其纵向和横向方向均布设置圆柱体形纵向进给定位驱动断钵坑,且每个圆柱体形纵向进给定位驱动断钵坑中心点均位于四个相邻圆柱体形钵坑的中心对角线交点处;本盘总体配置和要素确定合理,结构简单,与水稻栽植机纵向进给机构和秧针配合,秧盘纵向进给准确,断钵效果好,取秧容易,大幅度提高水稻秧苗机械化栽植作业质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辅助作业部件,主要涉及一种水稻育 秧和栽植专用的植质秧盘。
技术介绍
水稻植质干粉钵育秧盘是一种具有秧苗生长所需营养成份、并 可以降解、且在机摆机插栽植作业时随水稻秧苗一并栽植到田间的 秧盘。但是,由于目前在农业生产中试用的植质秧盘结构设计和技术要素确定存在的问题,带来一些技术性缺陷,例如该盘底面呈 平板状,未设置纵向进给定位、驱动、断钵结构,在水稻栽植机上 栽植作业时,机具上的纵向进给机构与植质秧盘无法完成准确定位 和驱动进给配合,栽植作业质量差,而且机具秧针断钵时,植质钵 盘容易撕裂损坏,取秧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供一种新型结构和技术要素的水稻植质干粉钵育秧盘,达到大幅度提高7jC稻秧苗机械化栽植作业质量的目的。本技术的基本设计是,在秧盘主体的下平面上沿其纵向和 横向方向均布设置圆柱体形纵向进给定位驱动断钵坑,且每个圆柱 体形纵向进给定位驱动断钵坑中心点均位于四个相邻圓柱体形钵坑 的中心对角线交点处,至此构成水稻植质干粉钵育秧盘。本技术总体配置和技术要素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与水稻3200720117544.1说明书第2/3页栽植机纵向进给机构和秧针配合,秧盘纵向进给定位、驱动准确, 取秧容易,断钵效果好,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水稻秧苗机械化栽植作 业质量。附图说明图l是水稻植质干粉钵育秧盘结构示意主视图2是图1中A—A剖^L图3是图1的后^L图,即水稻才直质干粉钵育秧盘底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B剖^L图。 图中件号说明1、秧盘主体、2、圓柱体形钵坑、3、圓柱体形纵向进给定位断 体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i、附图对本技术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水稻 植质干粉钵育秧盘包括在秧盘主体1的上平面上沿纵向和横向方向 均布i殳置的圓柱体形钵坑2,且相邻的圓柱体形钵坑2纵、^黄间距S 相等,在秧盘主体1的下平面上沿其纵向和横向方向均布设置圆柱 体形纵向进给定位驱动断4本坑3,且每个圆柱体形纵向进给定位驱 动断钵坑3中心点均位于四个相邻圆柱体形钵坑2的中心对角线交 点处。秧盘主体1厚度尺寸H为23毫米。圆柱体形钵坑2直径尺寸 ①1为18毫米,坑深尺寸&为22毫米。圆柱体形纵向进给定位驱 动断钵坑3直径尺寸①2为9毫米,坑深尺寸比为22毫米。相邻的 圓柱体形钵坑2和相邻的圆柱体形纵向进给定位驱动断钵坑3之间 纵向、;f黄向间距尺寸S均为20毫米。使用时,将在圓柱体形钵坑2内含有水稻秧苗的秧盘主体1配装在水稻栽植机秧箱内,其下端面上的圆柱体形纵向进给定位断钵 坑3与水稻栽植机纵向进给输送带上的驱动凸起插装配合,实现秧 盘的准确定位驱动供给,当栽植机上秧针取秧时,准确插入在圓柱 体形纵向进给定位断钵坑3内,将秧盘切断,顺利取下秧苗,保证 秧盘不会撕裂损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植质干粉钵育秧盘,包括在秧盘主体(1)的上平面上沿纵向和横向方向均布设置的圆柱体形钵坑(2),且相邻的圆柱体形钵坑(2)纵、横间距S相等,其特征在于在秧盘主体(1)的下平面上沿其纵向和横向方向均布设置圆柱体形纵向进给定位驱动断钵坑(3),且每个圆柱体形纵向进给定位驱动断钵坑(3)中心点均位于四个相邻圆柱体形钵坑(2)的中心对角线交点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植质干粉钵育秧盘,包括在秧盘主体(1)的上平面上沿纵向和横向方向均布设置的圆柱体形钵坑(2),且相邻的圆柱体形钵坑(2)纵、横间距S相等,其特征在于在秧盘主体(1)的下平面上沿其纵向和横向方向均布设置圆柱体形纵向进给定位驱动断钵坑(3),且每个圆柱体形纵向进给定位驱动断钵坑(3)中心点均位于四个相邻圆柱体形钵坑(2)的中心对角线交点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植质千粉钵育秧盘,其特征在于 秧盘主体(1 )厚度尺寸H为23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春郑桂萍刘天祥衣淑娟张欣月钱永德王海哲张昆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