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准播种育秧装置中的精准育秧盘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35511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8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精准播种育秧装置中的精准育秧盘。目前还没有用于水稻精准播种育秧装置中的精准育秧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育秧盘本体,育秧盘本体为长方形结构,该育秧盘本体的上端开口,育秧盘本体的长度为70‑80cm、宽度为30‑40cm和高度为4‑5cm;其特点在于:育秧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数个排水调节孔,排水调节孔为通孔结构,相邻两个排水调节孔之间的间距为1.5‑2.0cm;育秧盘本体中设有若干个育苗砵,每个育苗砵的底部至少有一个排水调节孔,育苗砵的高度比育秧盘本体的高度低0.5‑1.0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进行水稻精准育秧。

Precision seedling raising tray for rice precision seeding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recision seedling raising tray in a rice precision seeding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At present, there is no accurate seedling raising tray for rice precision seeding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seedling tray body, seedling tray body is a rectangular structure, the upper end of the seedling tray body opening, seedling disk body length is 70 80cm, width of 30 40cm and a height of 4 5cm;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seedling disc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water regulating hole drainage regulating hole a through hole structure, adjusting the spacing of two adjacent drainage holes between 1.5 to 2.0cm; seedling tray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eedling Portland, Portland at the bottom of each seedling at least one drainage adjusting hole, the height of seedling Portland than seedling tray body height 0.5 1.0c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asonable design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稻精准育秧盘,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稻精准播种育秧装置中的精准育秧盘,属于水稻精准播种育秧装置中的一个机构,专用于对水稻进行精准育秧。
技术介绍
目前水稻精准栽培通过对育秧、移栽、施肥、灌水、田间管理的精准把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最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资源,是水稻栽培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在精准育秧环节中,要求在育秧盘上做到精准穴播几粒种子,且要均匀,则有些困难。目前实现精准育秧的方法主要由如下三种:一是人工点播;二是先用机播器稀播后再用人工捡播均匀;三是按每盘用种量和营养基料按比例混合拌均后播营养料带种子的方法。现有的上述三种方法,无论那种方法都费工费时、效率低下,且播种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急需研发一种精准的水稻播种育秧装置,目前还没有用于水稻精准播种育秧装置中的精准育秧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进行水稻精准育秧的水稻精准播种育秧装置中的精准育秧盘。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水稻精准播种育秧装置中的精准育秧盘,包括育秧盘本体,所述育秧盘本体为长方形结构,该育秧盘本体的上端开口,所述育秧盘本体的长度为70-80cm、宽度为30-40cm和高度为4-5cm;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育秧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数个排水调节孔,所述排水调节孔为通孔结构,所述排水调节孔为圆形结构,相邻两个排水调节孔之间的间距为1.5-2.0cm;所述育秧盘本体中设置有若干个育苗砵,每个育苗砵的底部至少有一个排水调节孔,所述育苗砵为方形结构,该育苗砵的高度比育秧盘本体的高度低0.5-1.0cm。作为优选,本技术若干个育苗砵在育秧盘本体中排列成数行。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排水调节孔均匀的分布在育秧盘本体的底部。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育苗砵均匀的分布在育秧盘本体中。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育苗砵的数量为100的整数倍。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育秧盘本体为硬质材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精准且均匀的进行播种和育秧。相邻两个排水调节孔之间的间距为1.5-2.0cm,每个育苗砵的底部至少有一个排水调节孔,排水调节孔用于对育秧盘本体中的土壤进行均衡的排水调节;育苗砵的高度比育秧盘本体的高度低0.5-1.0cm,便于精准播种;育苗砵的数量为100的整数倍,如数量可以为100个、500个等,便于计算水稻种子的粒数、苗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稻精准播种育秧装置中的精准育秧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水稻精准播种育秧装置中的精准育秧盘包括育秧盘本体1,育秧盘本体1可以采用硬质材料制作而成。本实施例中的育秧盘本体1为长方形结构,该育秧盘本体1的上端开口,形成盘状结构,育秧盘本体1的四周形成一个长方形的边框5,育秧盘本体1的长度为70-80cm,宽度为30-40cm,以及高度为4-5cm。本实施例中的育秧盘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数个排水调节孔3,排水调节孔3均为通孔结构,排水调节孔3均为圆形结构,该排水调节孔3的直径通常为1.5-2mm,相邻两个排水调节孔3的圆心之间的间距为1.5-2.0cm。本实施例中的育秧盘本体1中设置有若干个育苗砵2,育苗砵2可以直接通过隔板4在育秧盘本体1中进行分隔而成,每个育苗砵2的底部至少有一个排水调节孔3,育苗砵2可以为方形结构或圆柱形结构,该育苗砵2的高度比育秧盘本体1的高度低0.5-1.0cm,便于精准播种。本实施例中育秧盘本体1的边框5的厚度大于隔板4的厚度。若干个育苗砵2在育秧盘本体1中排列成数行,上下相邻的两行育苗砵2中,相对应的育苗砵2相互对齐。排水调节孔3均匀的分布在育秧盘本体1的底部,使得对育秧盘本体1内的土壤的排水效果更均匀,有利于更加精准的进行水稻育秧。本实施例中的育苗砵2均匀的分布在育秧盘本体1中,便于播种。育苗砵2的数量为100的整数倍,如数量可以为100个、200个、300个、400个、500个、600个等,便于计算水稻种子的粒数、以及秧苗数。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精准播种育秧装置中的精准育秧盘,包括育秧盘本体,所述育秧盘本体为长方形结构,该育秧盘本体的上端开口,所述育秧盘本体的长度为70‑80cm、宽度为30‑40cm和高度为4‑5cm;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数个排水调节孔,所述排水调节孔为通孔结构,所述排水调节孔为圆形结构,相邻两个排水调节孔之间的间距为1.5‑2.0cm;所述育秧盘本体中设置有若干个育苗砵,每个育苗砵的底部至少有一个排水调节孔,所述育苗砵为方形结构,该育苗砵的高度比育秧盘本体的高度低0.5‑1.0cm;所述育苗砵均匀的分布在育秧盘本体中;所述育苗砵的数量为100的整数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精准播种育秧装置中的精准育秧盘,包括育秧盘本体,所述育秧盘本体为长方形结构,该育秧盘本体的上端开口,所述育秧盘本体的长度为70-80cm、宽度为30-40cm和高度为4-5cm;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数个排水调节孔,所述排水调节孔为通孔结构,所述排水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立闵捷张卫星章林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