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活塞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719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率活塞生产线,包括加工单元,还包括:上料单元,所述上料单元设置在加工单元入料端用于向加工单元输送活塞;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加工单元下料端用于检测加工后活塞尺寸是否合格;以及下料单元,所述下料单元设置在该生产线末端用于输出加工后活塞,所述上料单元包括用于识别来料的视觉检测装置一、用于抓取来料并与视觉检测装置一电性相连的拾取机械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上料单元实现活塞毛坯的自动化上料,进入加工单元进行加工处理,利用检测单元对加工后活塞外径进行检测,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出,而后利用下料单元将加工后活塞输出,该生产线能够实现对活塞的自动化加工,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活塞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活塞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活塞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活塞是汽车发动机气缸体中作往复运动的机件,活塞的基本结构可分为顶部、头部和裙部,其顶部是组成燃烧室的主要部分,其形状与所选用的燃烧室形式有关。现有的活塞生产工序主要包括上料、加工、产品质量检测、下料等,现有生产线上述工序需要人工操作,导致产品生产周期长,影响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产能,达到上料

加工

产品质量检测

下料过程全自动,能够缩短生产周期,高效率的活塞生产线,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高效率活塞生产线,包括加工单元,还包括:
[0005]上料单元,所述上料单元设置在加工单元入料端用于向加工单元输送活塞;
[0006]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加工单元下料端用于检测加工后活塞尺寸是否合格;以及
[0007]下料单元,所述下料单元设置在该生产线末端用于输出加工后活塞;
[0008]其中,所述上料单元包括用于识别来料的视觉检测装置一、用于抓取来料并与视觉检测装置一电性相连的拾取机械手、用于承接来料的待加工传送带、用于识别待加工传送带上来料的视觉检测装置二、用于抓取待加工传送带上来料并与视觉检测装置二电性相连的中转机械手。
[0009]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中,通过上料单元实现活塞毛坯的自动化上料,进入加工单元进行加工处理,利用检测单元对加工后活塞外径进行检测,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出,而后利用下料单元将加工后活塞输出,该生产线能够实现对活塞的自动化加工,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能。
[0011]2.本技术中,通过在工序之间设置用于转移活塞的转运机械手,因此可实现活塞在不同工序之间的自动化转移,避免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视觉检测装置一、拾取机械手以及待加工传送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视觉检测装置二、中转机械手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下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清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清洗机构的爆炸图;
[0019]图8为干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干燥机构的爆炸图;
[0021]图10为图9的仰视图;
[0022]图11为缺陷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2为转运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加工单元;20、上料单元;210、视觉检测装置一;220、拾取机械手;221、伸缩气缸;222、旋转气缸;223、开合气缸一;224、夹爪一;230、待加工传送带;240、视觉检测装置二;250、中转机械手;251、安装板一;252、开合气缸二;253、夹爪二;260、横梁;270、立柱;30、检测单元;310、模具;311、测量通槽;320、定位工装;321、定位柱一;330、测针;40、下料单元;410、入料盒;420、传送带;50、清洗干燥单元;510、清洗机构;511、底座一;512、定位柱二;513、清洗喷嘴;514、罩体一;520、干燥机构;521、底座二;522、定位柱三;523、吹气管;524、罩体二;60、缺陷检测单元;70、转运机械手;710、夹具;711、安装板二;712、开合气缸三;713、夹爪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前,对所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解释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名称相同或标号相同的部件代表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且仅限于示意的目的。
[0026]实施例:
[0027]参照图1,一种高效率活塞生产线,包括加工单元10,还包括上料单元20、检测单元30以及下料单元40,上料单元设置在加工单元入料端,用于向加工单元输送活塞,检测单元设置在加工单元下料端用于检测加工后活塞尺寸是否合格,而下料单元设置在生产线末端用于将加工后的活塞输出,本技术生产线中的活塞上料、加工、检测以及下料各工序均可实现自动化运作,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能,实现该生产线的高效率运行。
[0028]参照图2、图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上料单元20包括视觉检测装置一210、与视觉检测装置一电性相连用于抓取来料的拾取机械手220、用于放置拾取机械手抓取的活塞的待加工传送带230、用于识别待加工传送带上活塞位置的视觉检测装置二240、用于抓取待加工传送带上活塞并与视觉检测装置二电性相连的中转机械手25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活塞上料端还设有用于输送活塞毛坯的来料传送带,上述拾取机械手设置在来料传送带上方,由此,通过视觉检测装置一识别来料传送带上的毛坯并确认毛坯位置,拾取机械手抓取毛坯,依次放到待加工传送带,而后,通过视觉检测装置二确认待加工传送带上活塞,并通过中转机械手抓取,将毛坯放到中转台上,以方便后机取料。
[0029]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对拾取机械手220和视觉检测装置一210稳定的安装,该上料单元包括悬置于来料传送带上方的横梁260,具体的,视觉检测装置一设置在横梁侧壁,且在横梁底部还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气缸一,拾取机械手设置在气缸一的安装板上,由此,该拾取机械手可在视觉检测装置一对活塞定位后,通过气缸一移动至拾取位置,对活塞进行抓取。
[0030]进一步的,该拾取机械手包括固设在气缸一安装板上的伸缩气缸221、设置在伸缩
气缸输出端的旋转气缸222、设置在旋转气缸输出端的开合气缸一223以及设置在开合气缸一输出端并能够相对移动的两夹爪一224,由此,在气缸一的带动下驱动该拾取机械手沿横梁移动至适宜位置,通过伸缩气缸实现夹爪一的上下移动,以驱动该两夹爪一同活塞接触,并通过开合气缸驱动两夹爪一对活塞夹紧固定,随后通过伸缩气缸和气缸一的移动将该活塞毛坯移动至待加工传送带上。
[003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对视觉检测装置二240和中转机械手250的有效固定,上料单元还包括设置于待加工传送带侧壁的立柱270,视觉检测装置二设置在立柱顶端侧壁,中转机械手设置在立柱底端侧壁,且该中转机械手包括能够沿立柱轴向位移的安装板一251、转动设置在安装板端侧壁的开合气缸二252以及设置在开合气缸二输出端并能够相对移动的两夹爪二253,具体的,为实现该立柱的固定,还可设置用于固定立柱的底座,该底座设置在待加工传送带侧壁,且该开合气缸可通过旋转气缸设置在安装板侧壁,使用时,通过视觉检测装置二对活塞进行定位,安装板下移至同活塞接触,并通过两夹爪对活塞进行夹取,随后利用旋转气缸的旋转将活塞另一面旋转至同视觉检测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活塞生产线,包括加工单元(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单元(20),所述上料单元设置在加工单元入料端用于向加工单元输送活塞;检测单元(30),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加工单元下料端用于检测加工后活塞尺寸是否合格;以及下料单元(40),所述下料单元设置在该生产线末端用于输出加工后活塞;其中,所述上料单元(20)包括用于识别来料的视觉检测装置一(210)、用于抓取来料并与视觉检测装置一电性相连的拾取机械手(220)、用于承接来料的待加工传送带(230)、用于识别待加工传送带上来料的视觉检测装置二(240)、用于抓取待加工传送带上来料并与视觉检测装置二电性相连的中转机械手(2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单元包括悬置于来料传送带上方的横梁(260),所述视觉检测装置一设置在横梁侧壁,所述横梁底部还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气缸一,所述拾取机械手设置在气缸一的安装板上,且该拾取机械手包括固设在气缸一安装板上的伸缩气缸(221)、设置在伸缩气缸输出端的旋转气缸(222)、设置在旋转气缸输出端的开合气缸一(223)以及设置在开合气缸一输出端并能够相对移动的两夹爪一(2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单元还包括设置于待加工传送带侧壁的立柱(270),所述视觉检测装置二设置在立柱顶端侧壁,所述中转机械手设置在立柱底端侧壁,且该中转机械手包括能够沿立柱轴向位移的安装板一(251)、转动设置在安装板端侧壁的开合气缸二(252)以及设置在开合气缸二输出端并能够相对移动的两夹爪二(25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单元(10)包括用于加工活塞内孔的数控铣床和加工活塞外圆的车床。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宝先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雅德帝伯活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