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214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包括:锅炉,用于将烟气送入锅炉的烟气输入管道,用于向锅炉提供煤粉的煤仓,用于向锅炉提供脱硫剂的第一脱硫剂仓,用于向锅炉送入SNCR脱硝剂的脱硝剂提供装置,与锅炉的锅炉烟气出口连通的烟气输出管道,串接在烟气输出管道上的除尘器,串接在烟气输出管道上的脱硫吸收塔,用于向脱硫吸收塔提供脱硫剂的第二脱硫剂仓。上述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实现了在高硫工况下脱硫、脱硝和除尘,能够满足超低排放要求;通过锅炉内外两级的脱硫平衡,可实现脱硫最佳经济运行,降低了脱硫运行成本;实现了回收烟气余热并协同发电,利用了烟气中CO热能并降低排烟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提高了经济效益。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排放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铁球团主流的生产工艺为链篦机

回转窑工艺,一些钢厂为了降低成本,采用高硫铁矿,导致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高达8000

12000mg/Nm3,为了满足排放要求,通常采用SCR脱硝工艺和烟气脱硫除尘来净化烟气。其中,为了节省脱硝能耗,SCR脱硝工艺前置在链篦机的预热二段。
[0003]在高硫工况下,单级干法、半干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不够,难以实现超低排放;湿法脱硫工艺对三氧化硫的脱除效率差,易产生有色烟羽;且湿法脱硫工艺存在粉尘超标,废水难处理的问题。
[0004]另外,在高硫工况下,高硫球团自身产生的三氧化硫的浓度较高,SCR 脱硝工艺中的催化剂还促进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导致烟气中三氧化硫的浓度较高,将会对尾部设备产生较为严重腐蚀,例如电除尘器及抽风机等。
[0005]另外,上述工艺中,由于SCR脱硝工艺前置在链篦机的预热二段,当链篦机负压控制不好时,可能存在预热二段烟气串入预热一段而导致NO
x
未被脱除,使得NO
x
排放超标;一旦多管除尘效率降低,将存在粉尘导致催化剂被堵塞、磨损,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0006]另外,上述工艺中,最终排放烟气中CO成分以及氧成分比例较高,造成 CO热能以及风机能耗的浪费,并且造成一定环境影响。
[0007]综上所述,如何排放烟气,以在高硫工况下脱硫、脱硝和除尘,满足超低排放要求,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以在高硫工况下脱硫、脱硝和除尘,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包括:锅炉,用于将烟气送入所述锅炉的烟气输入管道,用于向所述锅炉提供煤粉的煤仓,用于向所述锅炉提供脱硫剂的第一脱硫剂仓,用于向所述锅炉送入SNCR脱硝剂的脱硝剂提供装置,与所述锅炉的锅炉烟气出口连通的烟气输出管道,串接在所述烟气输出管道上的除尘器,串接在所述烟气输出管道上的脱硫吸收塔,以及用于向所述脱硫吸收塔提供脱硫剂的第二脱硫剂仓。
[0011]优选地,所述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锅炉烟气出口连通的尾部烟道;其中,所述烟气输出管道通过所述尾部烟道与所述锅炉烟气出口连通,且所述尾部烟道内设置有SCR催化剂。
[0012]优选地,所述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还包括:连通所述烟气输入管道和所述尾
部烟道的负荷调节管道,所述负荷调节管道上串接有能够调节气流量的调节装置,所述负荷调节管道与所述尾部烟道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SCR 催化剂的上游。
[0013]优选地,所述烟气输入管道包括:主输入管道,均连通所述主输入管道和所述锅炉的一次风输入支管和二次风输入支管;
[0014]其中,所述一次风输入支管上串接有一次风箱和一次风机,所述一次风箱设置有热风炉烟气入口,所述热风炉烟气入口用于供热风炉排出的烟气进入;所述二次风输入支管上串接有二次风机;所述主输入管道上串接有主抽风机。
[0015]优选地,所述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还包括连通所述烟气输入管道和所述烟气输出管道的辅助管道,且所述辅助管道与所述烟气输出管道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脱硫吸收塔和至少一个所述除尘器的上游,所述辅助管道上串接有第一开关阀。
[0016]优选地,所述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还包括旁通设置在所述烟气输出管道上的旁通管道;且在所述烟气输出管道上,所述脱硫吸收塔和至少一个所述除尘器均位于所述旁通管道与所述烟气输出管道的两个连通位置之间,所述旁通管道上串接有第二开关阀。
[0017]优选地,所述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烟气输入管道连通的空气输入管道,所述空气输入管道上串接有空气风机和加热器。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脱硫剂仓向所述锅炉提供的脱硫剂为石灰石或废弃电石渣,所述第二脱硫剂仓向所述脱硫吸收塔提供的脱硫剂为生石灰或废弃电石渣,所述SNCR脱硝剂为氨水或尿素。
[0019]优选地,所述除尘器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脱硫吸收塔的上游和下游。
[0020]优选地,位于所述脱硫吸收塔上游的所述除尘器为电除尘器,位于所述脱硫吸收塔下游的所述除尘器为布袋除尘器。
[0021]本技术提供的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通过在锅炉内进行第一次脱硫、在脱硫吸收塔内进行第二次脱硫,实现了脱硫且通过两次脱硫提高了脱硫效率;通过在锅炉内进行脱硝,实现了脱硝;通过在烟气输出管道上设置除尘器,实现了除尘。因此,上述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实现了在高硫工况下脱硫、脱硝和除尘,能够满足超低排放要求;同时,通过锅炉内外两级的脱硫平衡,可以实现脱硫最佳经济运行,降低了脱硫运行成本。
[0022]而且,本技术提供的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中,烟气进入锅炉燃烧,利用了烟气中CO热能并降低排烟量,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了回收烟气余热并协同发电,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包括:锅炉1,用于将烟气送入锅炉1的烟气输入管道,用于向锅炉1提供煤粉的煤仓3,用于向锅炉1提供脱硫剂的第一脱硫剂仓4,用于向锅炉1送入SNCR 脱硝剂的脱硝剂提供装置2,与锅炉1的锅炉烟气出口连通的烟气输出管道 36,依串接在烟气输出管道36上的除尘器,串接在烟气输出管道36上的脱硫吸收塔21,以及用于向脱硫吸收塔21提供脱硫剂的第二脱硫剂仓19。
[002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锅炉1内进行SNCR脱硝反应。锅炉1设置有蒸汽出口,上述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包括:蒸汽输出管道35、汽轮机16和发电机17,蒸汽输出管道35连通锅炉1的蒸汽出口和汽轮机16,汽轮机16用于驱动发电机17发电。
[00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通过在锅炉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1),用于将烟气送入所述锅炉(1)的烟气输入管道,用于向所述锅炉(1)提供煤粉的煤仓(3),用于向所述锅炉(1)提供脱硫剂的第一脱硫剂仓(4),用于向所述锅炉(1)送入SNCR脱硝剂的脱硝剂提供装置(2),与所述锅炉(1)的锅炉烟气出口连通的烟气输出管道(36),串接在所述烟气输出管道(36)上的除尘器,串接在所述烟气输出管道(36)上的脱硫吸收塔(21),以及用于向所述脱硫吸收塔(21)提供脱硫剂的第二脱硫剂仓(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锅炉烟气出口连通的尾部烟道(14);其中,所述烟气输出管道(36)通过所述尾部烟道(14)与所述锅炉烟气出口连通,且所述尾部烟道(14)内设置有SCR催化剂(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所述烟气输入管道和所述尾部烟道(14)的负荷调节管道(34),所述负荷调节管道(34)上串接有能够调节气流量的调节装置(5),所述负荷调节管道(34)与所述尾部烟道(14)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SCR催化剂(15)的上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排放和余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输入管道包括:主输入管道(30),均连通所述主输入管道(30)和所述锅炉(1)的一次风输入支管(31)和二次风输入支管(32);其中,所述一次风输入支管(31)上串接有一次风箱(11)和一次风机(10),所述一次风箱(11)设置有热风炉烟气入口,所述热风炉烟气入口用于供热风炉(12)排出的烟气进入;所述二次风输入支管(32)上串接有二次风机(9);所述主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志雄郭厚焜黄和茂初琨林春源王建春张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脱硫脱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