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管用组合模块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602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覆管用组合模块化模具,包括主体、入口模固定板、入口支撑盖、导向内衬套、内模支撑座、出口模固定板、出口内模、出口外模、导向出口板,所述入口支撑盖设置在所述主体入上,所述入口固定板连接在所述主体入口端,所述入口支撑盖内设置有导向内衬套,所述内模支撑座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出口内模连接在所述内模支撑座上,所述出口内模内设置有导向内衬套,所述出口外模设置在所述出口内模上,所述出口内模与所述出口外模之间有间隙,所述出口模固定板连接在所述主体出口端,所述导向出口板设置在所述出口外模上,所述导向出口板设置有逐渐收拢的锥形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装卸更换方便,使用寿命长。命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覆管用组合模块化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管包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覆管用组合模块化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进行金属管包覆时,一方面由于产品规格较多,为了对应不同规格包覆管的需要,需要频繁更换模具。另一方面现有的包覆管模具大多为一体式结构,装卸繁琐,且内部与金属管接触多为金属直接金属材料接触,原材料金属管与模具产生剐蹭,外表面产生划伤等缺陷,影响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包覆管用组合模块化模具,包括主体、入口模固定板、入口支撑盖、导向内衬套、内模支撑座、出口模固定板、出口内模、出口外模、导向出口板,所述入口支撑盖设置在所述主体入上,所述入口固定板连接在所述主体入口端,所述入口支撑盖内设置有导向内衬套,所述内模支撑座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出口内模连接在所述内模支撑座上,所述出口内模内设置有导向内衬套,所述出口外模设置在所述出口内模上,所述出口内模与所述出口外模之间有间隙,所述出口模固定板连接在所述主体出口端,所述导向出口板设置在所述出口外模上,所述导向出口板设置有逐渐收拢的锥形内壁。
[000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模块化设计,装卸方便,不同规格金属管只需更换相对应部件即可,通用部件保留无需更换。内部与金属管接触部位采用光滑、耐磨、软性材料,避免金属管表面划伤。
附图说明
[000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7]参照附图1,本技术包括主体1、入口模固定板2、入口支撑盖3、导向内衬套4、内模支撑座5、出口模固定板6、出口内模7、出口外模8、导向出口板9。
[0008]入口支撑盖3设置在主体1内的入口台阶上,入口模固定板2环套在入口支撑盖3上,入口模固定板2通过螺钉与主体1连接,入口支撑盖3即被限定在主体1的入口端。入口支撑盖3的入口处设置有导向内衬套4,导向内衬套4有漏斗形的内孔,便于金属管的进入和对中。内模支撑座5设置在主体1内,端部与入口支撑盖3接触。出口内模7螺纹连接在内模支撑座5上,出口外模8设置在出口内模7上。出口内模7有锥形的前端,内壁设置有导向衬套4,出口外模8有锥形的后端,出口内模7和出口外模8之间形成了锥形的间隙11。出口模固定板6环套在出口外模8的后端,出口模固定板6通过螺钉连接在主体1的出口端。导向出口板9通
过螺钉连接在出口外模8的前端,导向出口板9有逐渐收拢的锥形内壁10,锥形内壁10与锥形间隙11平滑衔接。
[0009]金属管从入口端的导向内衬套4进入,初步导向定位至中心位置。经过中间加热悬空段,到达包覆管成型部位。通过出口内模7上的导向内衬套4进行精准定位,保持金属管位于中心位置。包覆材料以熔融状态通过出口内模7与出口外模8间隙处,经过出口内模7、出口外模8的引导、分流,均匀的流到导向出口板9中心孔处。包覆材料均匀覆盖在金属管上,形成致密包覆层,产出所需包覆管。后经过水冷工序,使外部包覆层冷却定形。得到所需的外表致密、光滑的包覆管成品。为了使包覆材料顺畅流动,出口内模7的前端锥形面以及出口外模8后端锥形面的粗糙度需要达到Ra0.05。
[0010]导向内衬套4采用耐磨、耐高温材料制造,如聚四氟乙烯或聚醚醚酮树脂+20%碳纤维,在保证减少摩擦力的基础上,又保证了一定的硬度,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包覆不同规格的金属管时,更换对应的导向内衬套4即可。为了避免金属管的划伤,内模支撑座5的内孔直径最好是金属管外径1.5~2倍,使金属管不与内模支撑座5的内壁剐蹭。
[0011]本技术已经参考优选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内容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定,通过阅读本说明书,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对该结构构思出许多的修改和变化,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覆管用组合模块化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入口模固定板(2)、入口支撑盖(3)、导向内衬套(4)、内模支撑座(5)、出口模固定板(6)、出口内模(7)、出口外模(8)、导向出口板(9),所述入口支撑盖(3)设置在所述主体(1)入上,所述入口固定板(2)连接在所述主体(1)入口端,所述入口支撑盖(3)内设置有导向内衬套(4),所述内模支撑座(5)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怡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飞托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