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09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包括: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第一导热件,定子组件位于机壳内且与机壳相连,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相配合,转子组件与机壳可转动地相连,转子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机壳内,第一导热件分别与机壳和定子组件相连,并用于将定子组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界。第一导热件将定子组件运行中所产生的热量吸收,第一导热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机壳,最终机壳将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通过第一导热件和机壳将电机内部的热量传递至外界,避免了热量在电机内部的积累,机壳将组件密封,避免电机内部与外部环境接触导致的电机内部被粉尘、油污等污染的问题,也使得电机可以应用到井下等极端环境中,拓展了电机的使用场景。机的使用场景。机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刷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刷电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对井下设备的智能化作业和无人作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机器人技术作为智能化矿山的物理执行终端,其中电机为主的驱动器技术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外转子无刷电机被广泛应用到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平台上,但是井下工作环境中存在粉尘、积水等外部因素污染的问题以及电机安全散热的问题,对外转子无刷电机的结构设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相关技术中,开放外壳式电机,在静止条件或者空气对流较差时散热效果较低,且开放式外壳的设计,容易导致电机内部被污染。风冷散热电机,解决了开放外壳式电机被动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但是同样会带来电机内部被污染的问题。水冷散热电机,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且避免了电机内部被污染的问题,但是管道、水泵、外部散热器构成的散热系统体积较大,不仅占用电机内部空间,还增加电机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05]相关技术中,开放外壳式电机,通过外部环境与电机内部的空气对流来实现定子绕组的散热,散热效率低且容易导致电机内部被污染,还无法应用到需要对电机进行密封设计的场景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风冷散热电机,使用风扇加速电机内与外界的空气流通,但是同样会带来电机内部污染问题且无法应用到密封场景下。水冷散热电机,将作为热量载体的液体通过管道在电机内外进行交换,但是需要复杂的导管水泵系统,增加了电机的成本、机构复杂度和重量。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无刷电机,该无刷电机在电机内部处于密封的前提下,还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并且散热设计部分所占用电机内部空间很小,成本较低。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刷电机包括: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第一导热件,所述定子组件位于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机壳相连,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定子组件相配合,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机壳可转动地相连,所述转子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导热件分别与所述机壳和所述定子组件相连,并用于将所述定子组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界。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刷电机,第一导热件将定子组件运行中所产生的热量吸收,第一导热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机壳上,最终机壳将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中。通过第一导热件和机壳将电机内部的热量传递至外界,避免了热量在电机内部的积累,从而实现电机的散热。并且,机壳将组件密封,避免电机内部与外部环境接触导致的电机内部被粉尘、油污等污染的问题,也使得电机可以应用到井下等极端环境中,拓展了电机的使用场景。
[0010]由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刷电机,解决了电机用于密封场景下的散热问题,拓展电机的使用场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第一壳盖、第二壳盖和两端开口的桶形件,所述第一壳盖与所述第二壳盖分别位于所述桶形件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壳盖、所述桶形件和所述第二壳盖依次相连形成大体为圆柱体的所述机壳。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件位于所述第二壳盖与所述定子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导热件为导热板或导热管。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件为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远离所述第二壳盖的表面与所述定子组件相接触,所述导热板靠近所述第二壳盖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壳盖靠近所述导热板的表面相贴合。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环形排布的多个定子线圈绕组,相邻的所述定子线圈绕组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无刷电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热件相接触的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的至少部分填充于所述空隙内。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热件位于所述第一导热件与所述定子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导热件的第一主表面与所述定子线圈绕组靠近所述第二导热件的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热件的第二主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热件相接触。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热件的第一主表面为平面或与所述定子组件靠近所述第二导热件一侧的表面形状相匹配的曲面。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热件为导热凝胶。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盖上开设有中心通孔,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装配于所述中心通孔内的轴套。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为铁合金机壳。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刷电机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刷电机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刷电机的填充导热凝胶前的定子组件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刷电机的填充导热凝胶后的定子组件的第一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刷电机的填充导热凝胶后的定子组件的第二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机壳1、第一壳盖101、中心通孔1011、桶形件102、第二壳盖103、第一环形件1031、第二环形件1032;
[0027]定子组件2、定子线圈绕组201、空隙2011;
[0028]转子组件3、环绕部301、连接部302、轴套3021;
[0029]第一导热件4;
[0030]第二导热件5。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
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刷电机。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刷电机包括:机壳1、定子组件2、转子组件3和第一导热件4,定子组件2位于机壳1内且与机壳1相连,转子组件3与定子组件2相配合,转子组件3与机壳1可转动地相连,转子组件3的至少部分位于机壳1内,第一导热件4分别与机壳1和定子组件2相连,并用于将定子组件2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界。
[0034]需要理解的是,转子组件3与定子组件2相互配合运行的部分位于机壳1内,转子组件3与机壳1可转动地相连,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密封件。换言之,机壳1将转子组件3、第一导热件4以及转子组件3与转子组件3配合运行的部分密封,从而避免电机内部与外部环境接触,防止污染物进入电机内部,对电机的运行造成影响。
[0035]机壳1还起到了对外界环境的保护,例如,具有甲烷的井下场景等极端环境下,防止电机内部的静电等因素引发外部环境爆炸的情况。解决了无刷电机需在密封前提下的使用问题,拓展电机的使用场景,提高电机的多适应性。
[0036]可选地,如图2所示,定子组件2固定安装于机壳1上。转子组件3包括环绕部301和连接部302,环绕部301的上端与连接部302相连,连接部302可转动地安装于机壳1上。连接部302密封贯穿机壳1并置于机壳1外部,连接部302的上端位于机壳1外,连接部302的下端位于机壳1内。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位于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机壳相连;与所述定子组件相配合的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机壳可转动地相连,所述转子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机壳内;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分别与所述机壳和所述定子组件相连,并用于将所述定子组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第一壳盖、第二壳盖和两端开口的桶形件,所述第一壳盖与所述第二壳盖分别位于所述桶形件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壳盖、所述桶形件和所述第二壳盖依次相连形成大体为圆柱体的所述机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位于所述第二壳盖与所述定子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导热件为导热板或导热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为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远离所述第二壳盖的表面与所述定子组件相接触,所述导热板靠近所述第二壳盖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壳盖靠近所述导热板的表面相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鑫王海军杨晓辉王洪磊孟繁悦吴太晖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