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57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29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包括:转接件和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极耳,极耳与转接件焊接连接并在极耳远离转接件的第一侧形成焊印,第一侧粘贴覆盖焊印的胶带,胶带对应焊印处设置第一缝隙。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在极耳上粘贴有覆盖焊印的胶带,且胶带对应的焊印处设置有第一缝隙,在后续的转运和生产工序中,如折极耳时,由于改变了原有的极耳的形状,因此胶带会对焊印产生拉扯力,通过在胶带位于焊印的部分设置第一缝隙,可以将该拉扯力释放,避免拉扯力传递到焊印根部,从而避免引起最外层极耳的焊印根部开裂。裂。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目前,动力电池通常在将阴极极片、阳极极片和隔膜卷绕或堆叠之后,通过顶盖进行封装。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上均引出多个层叠设置的极耳,极耳通过焊接在连接顶盖的转接件上,实现与顶盖的电连接。
[0004]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极耳与转接件焊接后的焊印处粘贴胶带收拢极耳。但是,在后续的转运和生产工序中,如折极耳时,粘贴在极耳上的胶带会对极耳的焊印产生一个拉扯力,由此造成胶带不断拉扯极耳的焊印根部,从而引起最外层极耳的焊印根部开裂,影响动力电池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中极耳的焊印根部极易开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包括:转接件和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极耳,极耳与转接件焊接连接并在极耳远离转接件的第一侧形成焊印,第一侧粘贴覆盖焊印的胶带,胶带对应焊印处设置第一缝隙。
[000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在极耳上粘贴有覆盖焊印的胶带,且胶带对应的焊印处设置有第一缝隙,在后续的转运和生产工序中,如折极耳时,由于改变了原有的极耳的形状,因此胶带会对焊印产生拉扯力,通过在胶带位于焊印的部分设置第一缝隙,可以将该拉扯力释放,避免拉扯力传递到焊印根部,从而避免引起最外层极耳的焊印根部开裂。<br/>[0008]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主体部,第一缝隙与主体部的轴线平行,焊印的形状为长方形,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平行于第一缝隙,第一缝隙的长度大于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焊印为长方形,通过将第一缝隙的长度设置为大于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由此便能够将焊印粘贴胶带的部分分为两个区域,在后续的转运和生产过程中,当其中一个区域的胶带对焊印进行拉扯时,另外一个区域的胶带能够避免承受到该拉扯力,进而避免焊印根部开裂。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缝隙的长度等于胶带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第一缝隙的长度与胶带的宽度相同,因此能够较为方便的实施,为动力电池的组装增加一定的便利性。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缝隙与长方形平行于第一缝隙的任意一条边的距离为第一距离,长方形平行于第一缝隙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的五分之一。通过将第一距离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的五分之一,能够
避免胶带覆盖的其中一个区域面积过小。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的五分之二。通过将第一距离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的五分之二,以此胶带覆盖焊印的两个区域的面积大致相等。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括两个电极组件,两个电极组件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连接在所述转接件的同一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组件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连接在转接件的同一端,由此转接件将电极组件中电流引出到电池顶盖的电极端子,以形成正常的电流导通。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电极组件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的端部对接,胶带覆盖两个电极组件的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胶带在对应两个电极组件的极耳的对接处设置第二缝隙,第二缝隙的长度等于胶带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当其中一个极耳上覆盖的胶带对极耳的焊接处产生拉扯力时,该拉扯力不会传递到另外一个与其对接的极耳上,以此避免极耳焊印根部被不断拉扯造成最表层极耳的开裂。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多个极耳,多个极耳层叠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极耳包括极耳本体和与极耳本体连接的自由端,自由端经过至少一次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按照叠放的方式设置在极耳本体的一侧,焊印位于弯折部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弯折部,能够使进行超声波焊接的地方厚度增加,因此,能够提高极耳的焊接稳定性,而且,当极耳焊接的地方厚度增加以后,能够提高电极组件中极耳的过流能力,通过提高极耳的过流能力,进而使动力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有良好的温升性能,避免动力电池起火或爆炸的安全隐患。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按照叠放的方式设置在极耳本体的一侧,第二弯折部按照叠放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弯折部远离极耳本体的一侧,焊印穿过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在实施例中,通过将极耳本体弯折两次,能够进一步增加极耳的厚度,以此来提高电极组件中极耳的过流能力,进而使动力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有良好的温升性能,避免动力电池起火或爆炸的安全隐患。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设有弯折部的极耳设置在多个极耳中并位于两个极耳之间,或者设有弯折部的极耳设在多个极耳的一侧。通过将设有弯折部的极耳设置在多个极耳之间,能够增加极耳焊接的稳定性,防止弯折后的极耳翘边等问题,将设有弯折部的极耳设置在多个极耳远离转接件的一侧时,能够较为方便的对极耳进行施焊。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电极组件中极耳端
部的对接处未设置第二缝隙);
[0022]图3为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电极组件中极耳端部的对接处设置有第二缝隙);
[0023]图4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的侧视图;
[0025]图6为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的侧视图;
[0027]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极耳翻折时的示意图。
[0028]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0029]10—电极组件;100—主体部;101—第一电极组件;
[0030]102—第二电极组件;200—极耳;201—第一极耳;202—第二极耳;
[0031]203—第三极耳;204—第四极耳;210—极耳本体;220—弯折部;
[0032]221—第一弯折部;222—第二弯折部;300—焊印;400—转接件;
[0033]410—第一端;420—第二端;500—胶带;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件;以及,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转接件焊接连接并在所述极耳远离所述转接件的第一侧形成焊印;所述第一侧粘贴覆盖所述焊印的胶带,所述胶带对应所述焊印处设置第一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主体部;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平行;所述焊印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平行于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的长度大于所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的长度等于所述胶带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长方形平行于所述第一缝隙的任意一条边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长方形平行于所述第一缝隙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的五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的五分之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两个所述电极组件;两个所述电极组件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亚萍张小文刘强范鹏林明翔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