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23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地除去吸附在集尘袋内的灰尘、减少吸尘气流的下降、提高集尘性能、并实现小型化及轻量化的电动吸尘器,包括电动风机、电动风机室、卷筒、集尘袋、其中设有用于除去吸附在所述集尘袋内的灰尘的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在电源线拉出和收纳操作时与所述卷筒(29)连动地发生滑动的滑动杆(37)、和与所述滑动杆连动地对所述集尘袋施加振动的振动板(26)。在隔开电动风机室和集尘室的隔离壁体设有供滑动杆穿过的开口部(49),该开口部上设置有和滑动杆连动地进行弯曲运动以保持集尘室内的气密性的覆盖部件(5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够有效地除去吸附在集尘袋内部的灰尘,且由于隔离壁体上设有覆盖部件,集尘室内的气密性也能确保。(*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即使集尘装置中蓄积有灰尘也能够防止吸引力 下降的电动吸尘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这种电动吸尘器在吸尘器机体的后方设置了内藏有用于吸尘 的电动风机的电动风机室,在所述吸尘器机体的前方设有内置有集尘袋 的集尘室。另外,电动风机室的侧面配置有给电动风机提供电力的电源 线、巻绕电源线的电源线巻线筒和除去吸附在所述集尘袋上的灰尘的除 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设有加振臂体、和与所述加振臂体一端连动从 而使所述集尘袋发生振动的除尘板。在所述电源线被拉出或收回时,所 述巻线筒发生转动,所述加振臂体的另一端因与形成于所述巻线筒的鼓 出凸筋发生啮合而摆动,所述除尘板随之也发生摆动(其中的一例可参考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 192045)。但在上述的装置构成中的除尘装置需要设置将加振臂通过枢轴支承 在吸尘器机体的底面上的结构、及避免加振臂体顶住巻线筒上的鼓出凸 筋的结构等机构,从巻线筒的下方一直到至集尘室以及制动按键为止很 宽的范围内都必须设有相应的结构,存在着导致吸尘器机体大型化的问 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确实有效地除去吸附/堆 积在集尘袋内的灰尘,减少吸尘气流的下降,提高集尘性能,并使吸尘 器机体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吸尘器包括 产生吸尘气流的电动风机;容纳所述电动风机的电动风机室;巻绕电源 线的巻筒;收集灰尘的集尘袋;和设置在容纳有集尘袋的集尘室内、用于除去吸附在所述集尘袋内灰尘的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中包括在 拉出和收纳所述电源线时与转动的所述巻筒连动地发生滑动的滑动杆、 和与所述滑动杆连动地发生操作而对所述集尘袋施加振动的振动板。将 所述电动风机室和所述集尘室隔开的隔离壁体上设有供所述滑动杆穿过 的开口部,所述滑动杆和所述振动板之间设有被保持固定在所述开口部 中的覆盖部件,所述覆盖部件的一部分和滑动杆连动地作弯曲运动,构 成确保所述集尘室的气密性的结构。这样,就可以向集尘袋传递很大的 振动,从而确实有效地除去吸附在集尘袋上的灰尘。因此,本技术 不但能有效地除去堆积在集尘袋内的灰尘,减少吸尘气流的下降,提高 集尘性能,而且由于滑动杆仅是滑动而不会转动,所以不需要转动轴构 成,除尘装置的构成可以变紧凑,实现吸尘器机体的小型化以及轻量 化。另外,即使滑动杆在有压力差的电动风机室和集尘室之间运动,由 于隔离壁体上设有覆盖部件,集尘室内的气密性能够得到确保。本技术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地 除去吸附/堆积在集尘袋内的灰尘、减少吸尘气流的下降、提高度集尘性 能、并且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的电动吸尘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概述如下。本技术的第1方案的吸 尘器包括产生吸尘气流的电动风机;容纳所述电动风机的电动风机 室;巻绕电源线的巻筒;收集灰尘的集尘袋;和设置在容纳有集尘袋的 集尘室内、用于除去吸附在所述集尘袋内灰尘的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 置中包括在拉出和收纳所述电源线时与转动的所述巻筒连动地发生滑 动的滑动杆、和与所述滑动杆连动地发生操作而对所述集尘袋施加振动 的振动板。将所述电动风机室和所述集尘室隔开的隔离壁体上设有供所 述滑动杆穿过的开口部,所述滑动杆和所述振动板之间设有被保持固定 在所述开口部中的覆盖部件,所述覆盖部件的一部分和滑动杆连动地作 弯曲运动,构成确保所述集尘室的气密性的结构。这样,在拉出或巻回 电源线时,巻筒会转动,滑动杆与其连动而周期地滑动,使滑动杆通过 覆盖部件向振动板施加振动,振动后的振动板敲击集尘袋,向集尘袋传 递很大的振动。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除去堆积在集尘袋内的灰尘,减少吸尘气流的下降,提高集尘性能,而且由于滑动杆仅是滑动而不会转 动,不需要转动轴构成,因此除尘装置的构成可以变紧凑,实现吸尘器 机体的小型化以及轻量化。另外,即使滑动杆在有压力差的电动风机室和集尘室之间滑动,由 于隔离壁体上设置有覆盖部件,所以能确保集尘室内的气密性。第2方案为,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覆盖部件由橡胶等软质材 料形成。这样,由于覆盖部件由软质材料构成,滑动杆的动作不受妨 碍,能顺畅地向振动板传递振动,有效地除去吸附/堆积在除尘袋内的灰 尘。第3方案为,在第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覆盖部件呈覆盖住滑动杆的形状,其前端设有供滑动杆插入并固定的插入固定部。这样,由于滑 动杆被覆盖部件包着,不但很容易确保集尘室内的气密性,而且压入固 定部在滑动杆滑动的时候也能和滑动杆连动,所以能顺畅地向振动板传 递振动,有效地除去吸附/堆积在除尘袋内的灰尘。第4方案为,在第3方案的基础上,顶住振动板的覆盖部件的前端 的厚度比周边的厚度厚。这样,在滑动杆来回滑动、覆盖部件的前端和 振动板反复顶住时,即使前端部分多少有些磨损,也不会出现破洞,所 以能恒时地保持集尘室内的气密性。第5方案为,在第4方案的基础上,覆盖部件的外周面上设有凸 部。这样,覆盖部件能确实地保持固定在隔离壁体上的开口部,即使加 上正常使用以外的外力也不会发生脱落或者错位,所以能恒时地保持集 尘室内的气密性,滑动杆的滑动不会受到妨碍,顺畅地向振动板传递振 动,有效去除吸附/堆积在集尘袋内的灰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电动吸尘器的整体斜视图。图2为该电动吸尘器的中心截面图。图3为拆除集尘盖后的该电动吸尘器的整体斜视图。图4为该电动吸尘器的部分截面图。图5为该电动吸尘器的除尘装置拆除隔断壁体和机盖后的整体斜视图。图6为该电动吸尘器的除尘装置拆除隔断壁体和机盖后的右视图。图7为该电动吸尘器的除尘装置的截面图(局部),图8为该电动吸尘器的操作部分周边部件的斜视图。图9为该电动吸尘器的振动板处于向后倾斜最大的状态下的左视图。图10为该电动吸尘器的顶住部分处于完全抵住鼓出凸筋的状态时的 左视图。图11为表示该电动吸尘器的顶住部分处于越过鼓出凸筋的状态时的 左视图。图12为按下该电动吸尘器的操作部分时的左视图。上述附图中,1为吸尘器机体,12为电动风机,17为集尘室,19为 集尘袋,22为电动风机室,23为隔离壁体,26为振动板,27为除尘装 置,28为电源线,29为巻筒,37为滑动杆,49为开口部,50为插入固 定部,51为覆盖部件,52为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 本技术的实例不具有限定本技术范围的作用。 (实施例1)用图1 图12对本技术第1实施例进行描述。吸尘器机体1通过软管4与加长管5连接,并与安装在加长管5上 的用于吸附灰尘的吸头6相连通。软管4的两端分别设有扶手2和软管 接头3。另外,吸尘器机体1的前部底面和后侧面上分别装有可转动自如 的小滚轮7和一对轮子8。吸尘器机体1由下部机箱9和上部机箱10构成,上部机箱10上设 有供搬运时抓握的提手11。吸尘器机体1的后部设有电动风机12,电动 风机12用于产生吸尘气流,其前方靠前防振橡胶13支承,后方通过后 防振橡胶14依靠电机盒15和电机盖16加以支承,安装固定在下部机箱 9中。吸尘器机体1的前部有集尘室17,集尘室17的上方设有可开闭自如 的集尘盖18,该集尘室17内还具备装拆自如的、用于收集灰尘的集尘袋 19。另外,集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产生吸尘气流的电动风机;    容纳所述电动风机的电动风机室;    卷绕电源线的卷筒;    收集灰尘的集尘袋;和    设置在容纳有集尘袋的集尘室内、用于除去吸附在所述集尘袋内灰尘的除尘装置,    所述除尘装置中包括:在拉出和收纳所述电源线时与转动的所述卷筒连动地发生滑动的滑动杆、和与所述滑动杆连动地发生操作而对所述集尘袋施加振动的振动板,    将所述电动风机室和所述集尘室隔开的隔离壁体上设有供所述滑动杆穿过的开口部,所述滑动杆和所述振动板之间设有被保持固定在所述开口部中的覆盖部件,    所述覆盖部件的一部分和滑动杆连动地作弯曲运动,构成确保所述集尘室的气密性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2-26 2006-349179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吸尘气流的电动风机;容纳所述电动风机的电动风机室;卷绕电源线的卷筒;收集灰尘的集尘袋;和设置在容纳有集尘袋的集尘室内、用于除去吸附在所述集尘袋内灰尘的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中包括在拉出和收纳所述电源线时与转动的所述卷筒连动地发生滑动的滑动杆、和与所述滑动杆连动地发生操作而对所述集尘袋施加振动的振动板,将所述电动风机室和所述集尘室隔开的隔离壁体上设有供所述滑动杆穿过的开口部,所述滑动杆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贵昭野町哲治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