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214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电池极柱上设置向外侧倾斜翻出的第一凸起,并且电池极柱置于顶盖片的极柱孔内,然后再进行在极柱孔和电池极柱之间进行注塑将第一凸起和电池极柱的外周侧进行保护,同时对极柱孔的内壁进行包覆,完成电池极柱的固定安装,其通过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及卡位凹部的设置,将电池极柱置于顶盖片的极柱孔内后,在极柱孔与电池极柱之间进行注塑成型绝缘隔层而实现在顶盖片上安装,其减少了安装配件,降低生产成本,并且降低20%以上,同时生产效率提升,使得成品率及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率及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率及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锂电池
,尤其是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极柱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并且动力电池主要对输入的电能进行储存,以备新能源汽车行驶时的动力供应,然而现有技术中极柱通过冲压成型,再配备铝环进行安装,在顶盖片上进行安装时,必须通过铝环及焊接工艺安装在顶盖片上,因此上述电池极柱相应的配件较多,导致在极柱安装较为费时,并且焊接过程中容易发生焊接不良,而且生产成本较高,同时负极柱为铜板与铝板通过摩擦焊进行焊接而形成,导致焊接为容易脱落,安全系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具体结构如下。
[0004]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包括顶盖片和两个动力电池极柱;顶盖片包括两个极柱孔,两个动力电池极柱分别置于两个极柱孔内,且动力电池极柱与极柱孔之间注塑成型有绝缘隔层;
[0005]两个动力电池极柱均包括极柱本体,极柱本体包括柱体部、位于柱体部上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位于柱体部上的根部或柱体部周侧面上的第一凸起、以及位于柱体部上的第二凸起,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形成有限制极柱本体轴向窜动的卡位凹部;
[0006]极柱孔口沿处设置有向极柱孔内部延伸的卡位块,绝缘隔层的上设置有容纳部、卡位凹陷、以及位于容纳部内的卡位凸起、第一内凹定位部和第二内凹定位部;
[0007]卡位块对应嵌入卡位凹陷内,连接部容纳于容纳部内,且使卡位凸起嵌入卡位凹部内,第一凸起对应嵌入第一内凹定位部,第二凸起对应嵌入第二内凹定位部;
[0008]顶盖片上设置有防爆阀,防爆阀包括爆破刻痕。
[0009]作为优选,第二凸起呈向外侧倾斜设置,第二内凹定位部呈倾斜设置,并与倾斜设置的第二凸起匹配。
[0010]作为优选,第二凸起包括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的锥形环体,第二内凹定位部为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的锥形环状腔体,动力电池极柱的锥形环体对应嵌入锥形环状腔体内定位。
[0011]作为优选,第二凸起与柱体部外壁之间形成下凹部,容纳部的上内壁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对应嵌入下凹部内。
[0012]作为优选,第二凸起上设置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对应嵌入第二内凹定位部的第三内凹定位部内。
[0013]作为优选,卡位凹陷的开口处上侧设置有挡片,挡片与卡位块外壁贴合。
[0014]作为优选,防爆阀还包括防爆片本体;防爆片本体与顶盖片本体焊接或一体成型
设置,防爆片本体上设有第一台阶以形成具有高度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位于第二表面的边缘外侧,第二表面上设有边缘连接区和中心泄压区,边缘连接区与中心泄压区之间设有连接部,以及于连接部处间断的爆破刻痕,中心泄压区设有第二台阶以于第二表面(501b) 上形成具有高度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位于第四表面的边缘外侧,爆破刻痕于中心泄压区表面呈C形。
[0015]作为优选,绝缘隔层上设置有台阶体,极柱孔上设置有限位台阶,且台阶体与限位台阶相互卡位。
[0016]作为优选,极柱孔上还设置有第二凹陷,绝缘隔层上还设置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对应嵌入第二凹陷内。
[0017]作为优选,第一凸起上设置有限制极柱本体周向转动的若干个第三限制部,第三限制部包括第一凹陷或第一凸块;第一凸起上设置第一凹陷,第一内凹定位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块,第一定位凸块对应嵌入第一凹陷中。
[0018]作为另一方面,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步骤如下:
[0019]S1、利用冲压方式分别对铝材质极柱和铜铝复合材质极柱冲裁成型,使铝材质极柱和铜铝复合材质极柱上分别成型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卡位凹部;
[0020]S2、将预制顶盖片置于注塑成型模具的成型腔内,并且顶盖片上的两个极柱孔分别位于成型腔的两个用于成型绝缘隔层的模腔内;
[0021]S3、将冲裁成型的铝材质极柱和铜铝复合材质极柱分别置于顶盖片的两个极柱孔内,并且铝材质极柱和铜铝复合材质极柱分别在两个模腔内定位;
[0022]S4、对两个模腔内注入液态塑胶,液态塑胶进入极柱与极柱孔之间,经冷却后形成绝缘隔层,且极柱孔上的卡位块对应嵌入绝缘隔层的卡位凹陷内,且绝缘隔层的卡位凸起嵌入卡位凹部内,第一凸起对应嵌入绝缘隔层的第一内凹定位部,第二凸起对应嵌入绝缘隔层的第二内凹定位部,以将铝材质极柱和铜铝复合材质极柱分别通过绝缘隔层固定安装在顶盖片的两极柱孔内。
[0023]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及卡位凹部的设置,将电池极柱置于顶盖片的极柱孔内后,在极柱孔与电池极柱之间进行注塑成型绝缘隔层而实现在顶盖片上安装,其减少了安装配件,降低生产成本,并且降低20%以上,同时生产效率提升,使得成品率及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负极柱采用铜铝复合材质,使得复合位不会发生脱落情况。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爆炸视图(一);
[0026]图3是爆炸视图(二);
[0027]图4是爆炸视图(三);
[0028]图5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6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防爆片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30]图6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防爆片的实施例1的剖视图;
[0031]图7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防爆片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
[0032]图7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防爆片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
[0033]图8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顶盖片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34]图8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顶盖片的实施例1粘贴保护膜后的剖视图;
[0035]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顶盖片未设置排气槽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
[0036]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顶盖片未设置排气槽的实施例3的剖视图。
[0037]附图标记如下:
[0038]1、动力电池极柱,11、柱体部,12、连接部,121、第一凸起,122、第二凸起,123、卡位凹部,124、第三凸起,125、下凹部,126、第一凹陷,2、绝缘隔层,21、容纳部,211、第一内凹定位部,212、第二内凹定位部,213、卡位凸起,214、卡位凹陷,215、挡片,216、第三内凹定位部,217、凸起部,218、第一定位凸块,22、第二凸块,23、台阶体,3、顶盖片,31极柱孔,311、第二凹陷,312、限位台阶,32、卡位块,4、防爆阀,100、正极柱, 200、负极柱;
[0039]501、防爆片本体,501a、第一表面,501b、第二表面,501c、第三表面,501d、第四表面,502、第一台阶,503、边缘连接区,504、中心泄压区,505、连接部,506、爆破刻痕, 507、第二台阶,508、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片(3)和两个动力电池极柱;顶盖片(3)包括两个极柱孔(31),两个动力电池极柱分别置于两个极柱孔(31)内,且动力电池极柱与极柱孔(31)之间注塑成型有绝缘隔层(2);两个动力电池极柱均包括极柱本体,极柱本体包括柱体部(11)、位于柱体部(11)上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包括位于柱体部(11)上的根部或柱体部(11)周侧面上的第一凸起(121)、以及位于柱体部(11)上的第二凸起(122),第一凸起(121)与第二凸起(122)之间形成有限制极柱本体轴向窜动的卡位凹部(123);极柱孔(31)口沿处设置有向极柱孔(31)内部延伸的卡位块(32),绝缘隔层(2)的上设置有容纳部(21)、卡位凹陷(214)、以及位于容纳部(21)内的卡位凸起(213)、第一内凹定位部(211)和第二内凹定位部(212);卡位块(32)对应嵌入卡位凹陷(214)内,连接部(12)容纳于容纳部(21)内,且使卡位凸起(213)嵌入卡位凹部(123)内,第一凸起(121)对应嵌入第一内凹定位部(211),第二凸起(122)对应嵌入第二内凹定位部(212);顶盖片(3)上设置有防爆阀(4),防爆阀(4)包括爆破刻痕(5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凸起(122)呈向外侧倾斜设置,第二内凹定位部(211)呈倾斜设置,并与倾斜设置的第二凸起(122)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凸起(122)包括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的锥形环体,第二内凹定位部(212)为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的锥形环状腔体,动力电池极柱的锥形环体对应嵌入锥形环状腔体内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凸起(122)与柱体部(11)外壁之间形成下凹部(125),容纳部(21)的上内壁设置有凸起部(217),凸起部(217)对应嵌入下凹部(125)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世亚陈冲戴麒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震裕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