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辅助及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172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0
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辅助及训练装置,包括主板、转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置有转轴套、底面挂板、右侧挂板和导线固定桩;开设有限位螺栓出入口、斜向滑动槽和卷簧限位槽;转轴穿过转动杆、转轴套、档条和卷簧,固定在转轴套中;转动杆与转轴套之间呈转动连接;小螺钉将穿入固定桩孔洞中的负极线固定;防滑胶凸出在主板之上;第一大头螺栓的外螺纹顶端设置有圆柱头,顶圈中间设置有圆槽,第一大头螺栓的外螺纹能够旋进底面挂板的内螺纹中,圆柱头刚好能装入圆槽中,圆柱头与圆槽之间呈间隙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防止驾驶学员错误地踩踏到加速踏板,能确保驾驶学员的安全,也适合各类教练车在科目二的训练中使用。教练车在科目二的训练中使用。教练车在科目二的训练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辅助及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驾驶技术训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辅助及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家用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电动车)的驾驶方法与传统的家用自动挡机动车驾驶方法非常的接近,但是新能源汽车在踩踏加速踏板的时候车辆提速很快,驾驶员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一旦发生错将加速踏板当刹车踏板踩的错误,瞬间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
[0003]机动车驾驶技术的训练是驾驶学员们在驾校接受科目二的训练就开始的。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操作习惯,进入实操的第一步非常关键,这是规范驾驶动作,减少交通事故的关键。
[0004]世界上各个国家生产的各类左驾驶舱或者是右驾驶舱的家用车,无论动力使燃油还是燃气或者是电动,驾驶员控制机动车的加速踏板和刹车踏板都是使用同一只脚。如何正确的使用一只脚对加速踏板和刹车踏板进行有效控制,是驾驶学员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
[0005]在实际的驾驶训练中,由于教练很难看见驾驶学员的右脚,如何控制加速踏板和刹车踏板,教练员只能是靠语言进行叙述,难以检验学院的动作是否正确。所以,很多驾驶学员拿到执照后也没有养成良好的控制加速踏板和刹车踏板的行为习惯。
[0006]只要不养成“不为机动车加速,就要把右脚放在刹车踏板上”的良好习惯,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情急之下就有误将加速踏板当刹车踩的错误发生。
[0007]同时,机动车科目二训练区域范围比较小,针对驾驶学员控制机动车的能力有限,为例避免事故发生,教练们基本不允许使用油门加速。驾校在进行在科目二考试的训练中,往往会用特殊装置将油门进行锁定,踩了油门也没用作用。有很多地方考试为避免驾驶学员错踩油门,甚至将油门临时固封或拆掉。
[0008]驾驶规范要求,不踩加速踏板加速的时候,脚一定要放在刹车踏板上,特别是倒车入库时,仅需要怠速行进,此时驾驶员的右脚一定要放在刹车上,这样能避免误踩加速器的意外发生。
[0009]但是,为了避免驾驶学员错踩油门而将油门临时固封或拆掉,不利于驾驶学员在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控制油门和踩刹车的习惯。
[0010]让驾驶学员养成良好的控制油门和刹车的行为习惯,需要有特殊的装置来辅助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辅助及训练装置 。
[001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辅助及训练装置,包括主板、防滑胶、第一大头螺栓、转动杆、串联线、卷簧、限位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置有转轴套、底面挂板、右侧挂板和导线固定桩;开设有限位螺栓出入口、斜向滑动槽和卷簧限位槽;转轴穿过转动杆、转轴套、档条和卷簧,固定在转轴套中;转动杆与转轴套之间呈转动连接;小螺钉将穿入固定桩孔洞中的负极线固定;防滑胶凸出在主板之上;所述第一大头螺栓的外螺纹顶端设置有圆柱头,顶圈中间设置有圆槽,第一大头螺栓的外螺纹能够旋进底面挂板的内螺纹中,圆柱头刚好能装入圆槽中,圆柱头与圆槽之间呈间隙配合;第二大头螺栓的外螺纹可以旋进右侧挂板的内螺纹中;定位螺栓穿过斜向滑动槽旋进定位卡子的内螺纹中;转动杆上设置有弹簧板、绝缘板和串联线绝缘套;弹簧板的一头焊接在转动杆上,另一头是悬空的弹簧板触头;绝缘板上固定有第一铜质弹簧条,弹簧板触头与第一铜质弹簧条之间不相接触;串联线贯穿在串联线绝缘套中,串联线的一头与导电块焊接在一起,另一头与小铜块焊接在一起;导电块与第一铜质弹簧条之间用电阻串联;小铜块与第三绝缘块固定在一起,第三绝缘块固定在档条的内侧;弹性触头安装在第三绝缘块的侧面,弹性触头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往回退,外力消失后能够自动复位;第二铜质弹簧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绝缘块中,第一绝缘块固定在主板与转轴套交界处,第二铜质弹簧条的另一端悬空设置;转动杆在没有被限位螺栓限制转动时,在卷簧的作用下会朝上打开并顺时针旋转至与主板呈平行状态;此时小铜块会与第二铜质弹簧条接触,使两个导体之间导通;转动杆与主板呈90度角至175度角时,弹性触头会与环形铜条相接触,使两个导体之间导通;轻微踩打开的转动杆上的踏弹簧板,弹簧板触头会与第一铜质弹簧条相接触,电流通过电阻向导电块传送弱电流;使劲踩踏已经打开的转动杆上的弹簧板,弹簧板触头会压迫第一铜质弹簧条与导电块直接接触,从弹簧板触头流向导电块的电流不再通过电阻;第一回路线和第二回路线贯穿在信号线绝缘套中;第一回路线的一端与二铜质弹簧条的一端焊接在一起,第一回路线的另一端与其它设备导通;第二绝缘块与转轴套固定在一起,环形铜条固定在第二绝缘块中,第二回路线的一端与环形铜条焊接在一起;第二回路线的一端与其它设备导通;限位螺栓安装在横向滑槽中。
[0013]转动杆上的档条与信号线绝缘套交汇处开设有凹槽,防止档条压迫到信号线绝缘套。
[0014]圆槽与圆柱头没有分离时,顶圈的圆面即使在边缘受压,顶圈的圆面始终与第一大头螺栓的圆面保持平行。
[0015]限位螺栓的螺帽直径小于限位螺栓出入口,对限位螺栓施加外力,才能使限位螺栓在横向滑槽中移动。
[0016]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安装在教练车的刹车踏板上并打开转动杆,要求驾驶学员的右脚掌不可放在转动杆之下,可以防止驾驶学员错误地踩踏到加速踏板,能确保驾驶学员的安全,适合各类教练车在科目二的训练中使用;2)本专利技术安装在教练车的刹车踏板上并打开转动杆,要求驾驶学员的右脚掌置于转动杆之下,可以较快地练习并形成以右脚后跟为支点,对加速踏板和刹车踏板的交替控制的规范操作习惯,适合各类教练车在科目二和科目三的训练中使用;3)本专利技术适合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他各类自动挡机动车的驾驶人员在高速公路上
自动巡航驾驶时使用。将转动杆打开遮挡住加速踏板,相当于将刹车踏板的宽度增大一倍,在紧急情况发生时,驾驶员能够快速踩踏并控制刹车;4)本专利技术安装在新能源汽车或者其他自动挡车辆上打开转动杆,驾驶员在起步、倒车以及进入人员密集的场所的时候,将右脚置于转动杆之上,可以预防误踩到加速踏板,可以预防错将加速踏板当刹车踏板踩的悲剧发生。
[0017]5)本专利技术的信号线与相关的设备连接,可以收集驾驶员右脚控制加速踏板和刹车踏板的信息,可以判断驾驶员驾驶动作是否规范且安全,并根据相关的信息做出适时的提醒,有助于驾驶员养成“不为机动车加速,就要把右脚放在刹车踏板上”的良好习惯。
[0018]6)本专利技术安装在车辆上关闭并锁定转动杆,如同没有安装一样,无需拆卸本专利技术,能够适应不同要求的驾驶员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转动杆关闭并被限位螺栓锁定的状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底部的构造示意图(转动杆关闭并被限位螺栓锁定的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转动杆打开的状态);图4是本专利技术底部的构造示意图(转动杆打开的状态);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示意图(转动杆关闭并被限位螺栓锁定的状态);图6是本专利技术弹簧板触头、第一铜质弹簧条、电阻以及导电块之间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在机动车刹车踏板上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辅助及训练装置,包括主板(10)、防滑胶(20)、第一大头螺栓(30)、转动杆(40)、串联线(50)、卷簧(60)、限位螺栓(7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0)上设置有转轴套(11)、底面挂板(14)、右侧挂板(15)和导线固定桩(16);开设有限位螺栓出入口(13)、斜向滑动槽(18)和卷簧限位槽(19);转轴(12)穿过转动杆(40)、转轴套(11)、档条(41)和卷簧(60),固定在转轴套(11)中;转动杆(40)与转轴套(11)之间呈转动连接;小螺钉(17)将穿入固定桩(16)孔洞中的负极线(59)固定;防滑胶(20)凸出在主板(10)之上;所述第一大头螺栓(30)的外螺纹顶端设置有圆柱头(31),顶圈(32)中间设置有圆槽(33),第一大头螺栓(30)的外螺纹能够旋进底面挂板(14)的内螺纹中,圆柱头(31)刚好能装入圆槽(33)中,圆柱头(31)与圆槽(33)之间呈间隙配合;第二大头螺栓(34)的外螺纹可以旋进右侧挂板(15)的内螺纹中;定位螺栓(35)穿过斜向滑动槽(18)旋进定位卡子(36)的内螺纹中;转动杆(40)上设置有弹簧板(42)、绝缘板(45)和串联线绝缘套(51);弹簧板(42)的一头焊接在转动杆(40)上,另一头是悬空的弹簧板触头(42a);绝缘板(45)上固定有第一铜质弹簧条(43),弹簧板触头(42a)与第一铜质弹簧条(43)之间不相接触;串联线(50)贯穿在串联线绝缘套(51)中,串联线(50)的一头与导电块(43a)焊接在一起,另一头与小铜块(52)焊接在一起;导电块(43a)与第一铜质弹簧条(43)之间用电阻(44)串联;小铜块(52)与第三绝缘块(55b)固定在一起,第三绝缘块(55b)固定在档条(41)的内侧;弹性触头(53)安装在第三绝缘块(55b)的侧面,弹性触头(53)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往回退,外力消失后能够自动复位;第二铜质弹簧条(5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绝缘块(55)中,第一绝缘块(55)固定在主板(10)与转轴套(11)交界处,第二铜质弹簧条(54)的另一端悬空设置;转动杆(40)在没有被限位螺栓(70)限制转动时,在卷簧(60)的作用下会朝上打开并顺时针旋转至与主板(10)呈平行状态;此时小铜块(52)会与第二铜质弹簧条(54)接触,使两个导体之间导通;转动杆(40)与主板(10)呈90度角至175度角时,弹性触头(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刚陈冬欧阳婧芸张小龙李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