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67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设于车辆的车身和座椅靠背之间。该电动调整机构包括设于车身上的调整板和驱动单元;其中,调整板直接或通过连杆结构铰接于车身上,且调整板上设有与座椅靠背连接的锁扣,驱动单元与调整板连接,且驱动单元能够驱动调整板转动,以带动座椅靠背进行角度调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作用下,调整板上的锁扣与锁扣配合部配合,并通过连杆结构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客户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汽车功能的多样性,驾驶乘坐的舒适性越来越重要。
[0003]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汽车座椅靠背调节装置,对于不同身高人群的靠背舒适性角度的差异考量较少,不是缺乏靠背角度调节功能,就是行程调节小或者调节档数少,大多为两档或者三档调节,无法满足不同人群对舒适性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舒适性角度的需求。
[0004]同时,现有后排靠背电动可调节机构装置成本相对较高,使其后排靠背调节不能作为标配,只能作为选配,无法得到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以提供一种便于加工构造的电动座椅靠背调整机构。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设于车辆的车身和座椅靠背之间,所述电动调整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车身上的调整板和驱动单元;所述调整板直接或通过连杆结构铰接于所述车身上,且所述调整板上设有与所述座椅靠背连接的锁扣,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调整板连接,且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调整板转动,以带动所述座椅靠背进行角度调整。
[0008]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板上设有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间隔布置;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相连。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且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和所述第三铰接孔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所述第一铰接孔与所述车身铰接,所述第三铰接孔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孔与所述驱动单元传动相连;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调整板转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连接于所述车身和所述第二铰接孔之间直线电机。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上设有固定底座,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铰接于所述固定底座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固定底座上的两个铰接点上下间隔排布,所述调整板设于两所述铰接点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二铰接部滑动设于所述第三导向槽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杆通过阶梯螺栓与所述固定底座铰接相连。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车身上设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中。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第四导向槽,所述调整板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和所述第四导向槽交叉设置;所述车身上设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和所述第四导向槽的交叉处,而能够同时滑动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和所述第四导向槽中。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8]本技术所述的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作用下,调整板上的锁扣与座椅靠背上的锁扣配合部配合,并通过连杆结构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0019]同时,第二连杆上呈三角形布置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可分别与车身、调整板和驱动单元连接,即可提高第二连杆运动时的稳定性,且可使第二连杆发挥传动连接和调整板设置的双重作用。
[0020]此外,驱动单元采用直线电机,能够很好地推动调整板进行转动动作,并可停留锁止于任意位置,从而实现无级调节,能够满足不同情况下座椅靠背不同角度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技术,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安装在车身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车身;11、座椅靠背;2、固定底座;20、电机安装板;201、紧固螺栓;202、阶梯螺栓;211、第一导向柱;212、第二导向柱;22、安装孔;23、第三导向槽;3、调整板;30、锁扣;311、第一铰接部;312、第二铰接部;32、第二导向槽;4、第一连杆;40、第一导向槽;400、衬套;5、第二连杆;50、第四导向槽;501、第一铰接孔;502、第二铰接孔;503、第三铰接孔;60、直线电机;600、丝杠;601、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
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其设于车辆的车身10和座椅靠背11之间。整体结构上,该电动调整机构包括设在车身10上的调整板3和驱动单元。其中,调整板3直接或通过连杆结构铰接安装于车身10上,并且调整板3上设有与座椅靠背11连接的锁扣30。驱动单元与调整板3连接,并且能够驱动调整板3转动,以带动座椅靠背(11)进行角度调整。
[0033]如此设置,当座椅靠背11须进行角度调节时,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作用下,调整板3转动,调整板3上的锁扣30与座椅靠背11上的锁扣配合部配合相连,从而可带动座椅靠背11变化角度。上述电动调整机构通过铰接或连杆结构实现座椅靠背11的角度调节,整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设于车辆的车身(10)和座椅靠背(1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调整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车身(10)上的调整板(3)和驱动单元;所述调整板(3)直接或通过连杆结构铰接于所述车身(10)上,且所述调整板(3)上设有与所述座椅靠背(11)连接的锁扣(30),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调整板(3)连接,且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调整板(3)转动,以带动所述座椅靠背(11)进行角度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板(3)上设有第一铰接部(311)和第二铰接部(312),所述第一铰接部(311)和所述第二铰接部(312)间隔布置;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4)的一端与所述车身(1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311)相连;所述第二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车身(1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31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5)上设有第一铰接孔(501)、第二铰接孔(502)和第三铰接孔(503),且第一铰接孔(501)、所述第二铰接孔(502)和所述第三铰接孔(503)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所述第一铰接孔(501)与所述车身(10)铰接,所述第三铰接孔(503)与所述第二铰接部(312)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孔(502)与所述驱动单元传动相连;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连杆(5)带动所述调整板(3)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靠背的电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连接于所述车身(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段雷赵磊李浩然刘江芬崔张阳肖建光严谦李淼张曼
申请(专利权)人: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