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左齐专利>正文

一种碱水粑制作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340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大米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碱水粑制作生产线。生产线设备由锅炉装置、多功能浸米装置、辅料配制装置、磨浆机、装浆桶、抽浆机、拌浆装置、熟化装置、传送装置、成型装置、装粑盘、推盘车、蒸熟装置、真空包装机、工作梯等组成。多功能浸米装置、磨浆机、装浆桶、拌浆装置、熟化装置、传送装置、成型装置、推盘车、蒸熟装置、真空包装机依次安装或摆放,锅炉装置安装在较远处,辅料配制装置安装在磨浆机侧边,抽浆机放置在装浆桶内。生产线生产通过供热、洗米、浸米、热水浸润、辅料配制、磨浆、拌浆、熟化、传送、成型、蒸熟和包装工序,完成碱水粑的机械化制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碱水粑机械化生产,适应其现代产业化发展。适应其现代产业化发展。适应其现代产业化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碱水粑制作生产线


[0001]本技术属于大米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碱水粑制作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碱水粑又叫碱米粑,浅棕黄色,长扁圆形或扁圆形,长扁圆形一般长15厘米左右、宽7厘米左右、厚3厘米左右,扁圆形一般直径13厘米左右、厚3厘米左右,单个重量约0.4~0.5公斤,主要由大米中的粘稻类籼米制成,主要成分是水和粘米,还包括碱、食用植物油、黄栀子,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米36.95~40.77%,水分57.09~59.13%,纯碱(或植物碱)0.05%左右,食用植物油2.85%左右,黄栀子0.1%左右。碱水粑炒煮后可作主食,也可作小吃。
[0003]碱水粑是江西景德镇及周边地区人们喜吃的大米加工美食产品之一,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桌上,人们注重美食的多样性,碱水粑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碱水粑制作生产过程包括洗米、浸米、热水浸润、磨浆、炒浆、成型、蒸熟,制作生产从洗米到蒸熟主要靠人工,少数生产过程中使用功能单一机械,加工生产效率低,制作成本高,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化发展。
[0004]中国专利(专利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碱水粑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设备由锅炉装置(1)、多功能浸米装置(2)、辅料配制装置(3)、磨浆机(10)、装浆桶(11)、抽浆机(12)、拌浆装置(4)、熟化装置(5)、传送装置(6)、成型装置(7)、装粑盘(13)、推盘车(14)、蒸熟装置(8)、真空包装机(15)、工作梯(9)组成;多功能浸米装置(2)、磨浆机(10)、装浆桶(11)、拌浆装置(4)、熟化装置(5)、传送装置(6)、成型装置(7)、蒸熟装置(8)依次安装或摆放,锅炉装置(1)安装在较远处,辅料配制装置(3)安装在磨浆机(10)侧边,抽浆机(12)放置在装浆桶(11)内;锅炉装置(1)、多功能浸米装置(2)、辅料配制装置(3)、磨浆机(10)、拌浆装置(4)、熟化装置(5)、传送装置(6)、成型装置(7)、蒸熟装置(8)固定在地面上;所述锅炉装置(1)设置有热水输出管(101)和热气输出管(102);所述多功能浸米装置(2)由浸米桶(201)、透明板(202)、第一温度感应器(203)、振动电机(204)、浸米装置控制板(205)、第一排水管(207)、第一支撑架(208)、第一搅拌机(210)、滤水器(211)组成:所述浸米桶(201)焊接固定在第一支撑架(208)的中上部,浸米桶(201)上部为圆柱形,正面有透明板(202),浸米桶(201)下部为漏斗形,外面安装有振动电机(204),内部安装有第一温度感应器(203),浸米桶(201)底部为出料管(206),出料管(206)上有出料闸阀、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安装有滤水器(211)、排水闸阀,排水口外接第一排水管(207);所述第一支撑架(208)有立柱三根,立柱上方焊接有主梁,其中一根立柱中下部安装有浸米装置控制板(205);所述主梁下挂有第一搅拌机(210);所述浸米桶(201)的操作口上方安装有冷热水两用水龙头(209);所述辅料配制装置(3),由辅料桶(301)、第二支撑架(302)、第二搅拌机(303)、辅料管(304)和拌料控制板(305)组成;所述辅料桶(301)为圆柱形体,焊接固定在第二支撑架(302)的中上部;所述第二支撑架(302)共有四根立杆,其中两根较高,上方焊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下悬挂有第二搅拌机(303);所述辅料桶(301)底部左侧设置有一个开口,开口连接有辅料管(304);所述辅料管(304)上安装有闸阀;所述第二支撑架(302)前面一根立杆上安装有拌料控制板(305);所述拌浆装置(4)由拌浆桶(401)、透视板(402)、拌浆控制板(403)、第三支撑架(404)、第二水龙头(405)、第三搅拌机(406)、出浆管(407)、引浆管(408)组成:所述拌浆桶(401)焊接固定在第三支撑架(404)的中上部;所述拌浆桶(401)上部为圆柱形体,下部为漏斗形,底部连接有出浆管(407);所述拌浆桶(401)上部的圆柱形体正面有透视板(402);所述出浆管(407)上安装有出浆闸阀;所述第三支撑架(404)有立柱三根,立柱上方焊接有横梁,横梁下挂有第三搅拌机(406),横梁向左延长一小段,延长梁下焊接有一个挂钩;所述第三支撑架(404)的一根立柱中部安装有拌浆控制板(403);所述拌浆桶(401)上方右边安装有第二水龙头(405);所述出浆管(407)下面设置有引浆管(408);所述熟化装置(5)由第四支撑架(501)、第二排水管(502)、熟化传送电机(503)、传动带(504)、第一刮板(505)、第一被动旋转轴(506)、第一刷油装置(507)、厚度控制装置(508)、温度提示器(509)、供气管(510)、熟化笼(511)、熟化控制板(512)、第一传送带(513)和第一动力旋转轴(514)组成;所述第四支撑架(501)上部由左向右依次安装有第一被动旋转轴(506)、第一刷油装置(507)、厚度控制装置(508)、熟化笼(511)、熟化控制板(512),并向右延长,延长部分安装有第一刮板(505)和第一动力旋转轴(514),下部安装有熟化传送电机(503);所述熟化笼(511)为中空体,上下前后为封闭的,两侧封闭并留有第一传送带(513)
通过口,上部设置有温度提示器(509)和供气管(510),底部前后侧焊接固定在第四支撑架(501)上部横架上,底部还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下面连接有第二排水管(502);所述熟化传送电机(503)和第一动力旋转轴(514)以传动带(504)传动;所述第一传送带(513)安装在第一动力旋转轴(514)和第一被动旋转轴(506)上,上部左侧的上方安装有第一刷油装置(507)和厚度控制装置(508),上部中间及右侧插过熟化笼(511);所述传送装置(6)由第五支撑架(601)、第二动力旋转轴(602)、第二传送带(603)、第二被动旋转轴(604)、传送装置控制板(605)和传送装置动力电机(606)组成:所述第五支撑架(601)左低右高,上面安装有第二动力旋转轴(602)、第二被动旋转轴(604),下部安装有传送装置动力电机(606);所述第五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登良左齐
申请(专利权)人:左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