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用于车辆的白车身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74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用于车辆的白车身及车辆。为解决车顶侧边梁内板开裂及B柱与车顶侧边梁拐角焊点撕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包括B柱外板、车顶侧边梁和B柱加强板,B柱外板与车顶侧边梁固定连接,B柱加强板固定设置在B柱外板上,并且B柱加强板延伸至车顶侧边梁,形成B柱外板、B柱加强板和车顶侧边梁的叠层区域,B柱外板、B柱加强板和车顶侧边梁在叠层区域共同固定连接。在侧围加强板总成的B柱腔体内部增加B柱与侧边梁的连接,提升了侧围加强板总成的强度,分散了侧碰及顶压时的B柱拐角处的应力,解决了车顶侧边梁内板开裂及B柱与车顶侧边梁拐角焊点撕裂的问题。边梁拐角焊点撕裂的问题。边梁拐角焊点撕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用于车辆的白车身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用于车辆的白车身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B柱是在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的立柱,B柱上部接头是B柱上部的搭接结构,汽车侧面碰撞时,B柱本体直接承受撞击,外部对B柱的冲击力通过B柱上部接头结构传递到汽车顶部侧边梁,汽车受到顶压时,车顶侧边梁受到直接撞击,车顶侧边梁将力通过B柱上部接头结构传递到B柱,B柱与车顶侧边梁在车辆侧碰及顶压时非常容易出现因应力过于集中而导致B柱与车顶侧边梁的连接处发生断裂的问题,所以B柱上部的搭接结构对汽车在侧碰及顶压时力的传递至关重要。现有的B柱上部接头结构一般是B柱直接与车顶侧边梁连接,B柱腔体内部设置有B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与B柱外板连接,通过B柱加强板与B柱外板的连接来增大B柱承压的能力,当B柱加强板与B柱外板连接成一体的结构承压能力不足而需要提高汽车抗撞击的能力时,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加强B柱加强板材质来应对B柱承压能力的不足的问题,上述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B柱承压的能力,但是汽车本身也相应增加了很高的重量,同时上述技术方案并不能解决B柱与车顶侧边梁在车辆侧碰及顶压时非常容易出现因应力过于集中而导致B柱与车顶侧边梁的连接处发生断裂的问题。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一般还采用增加局部补强板或支撑板等部件的方式增加B柱强度或者采用增加支架的方式来提高B柱上部接头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上述方式同样会使汽车结构的重量增加同时还会增加零件的使用数量,这使汽车的成本明显提高。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来解决侧围加强板总成结构中的B柱与车顶侧边梁的接头结构在受到侧碰及顶压时车顶侧边梁内板开裂及B柱与车顶侧边梁拐角焊点撕裂的问题,以及解决现有技术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侧围加强板总成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足导致侧围加强板总成的车顶侧边梁内板开裂及B柱与车顶侧边梁拐角焊点撕裂的问题。
[0006]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所述侧围加强板总成包括B柱外板和车顶侧边梁,所述B柱外板与所述车顶侧边梁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总成还包括B柱加强板,所述B柱加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B柱外板上,并且所述B柱加强板设置成延伸至所述车顶侧边梁,形成所述B柱外板、所述B柱加强板和所述车顶侧边梁的叠层区域,所述B柱外板、所述B柱加强板和所述车顶侧边梁在所述叠层区域共同固定连接。
[0007]在上述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B柱加强板的横截面
为U型,相应地所述车顶侧边梁上设置有避让槽。
[0008]在上述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还设置有上翻边,侧部还设置有侧翻边。
[0009]在上述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围加强板总成还包括B柱内板,所述B柱外板和所述B柱内板固定连接,并且形成B柱空腔,所述B柱加强板设置在所述B柱空腔内。
[0010]在上述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顶侧边梁对应于所述叠层区域的位置为所述车顶侧边梁的法兰边。
[0011]在上述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B柱外板、所述B柱加强板和所述车顶侧边梁在所述叠层区域通过三层点焊固定连接。
[0012]在上述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顶侧边梁上还设有补丁板。
[0013]在上述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B柱加强板的内侧还设置有加强筋。
[00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白车身,所述用于车辆的白车身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
[0015]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
[001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包括B柱外板和车顶侧边梁,B柱外板与车顶侧边梁固定连接,侧围加强板总成还包括B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固定设置在B柱外板上,并且B柱加强板设置成延伸至车顶侧边梁,形成B柱外板、B柱加强板和车顶侧边梁的叠层区域,B柱外板、B柱加强板和车顶侧边梁在叠层区域共同固定连接。
[001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技术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的B柱外板、B柱加强板和车顶侧边梁构成的侧围加强板总成在B柱腔体内部形成叠层区域并在叠层区域处固定连接,在承受侧碰及顶压时汽车将受到的压力通过车顶侧边梁直接传递给B柱外板,因为在叠层区域处B柱加强板也与车顶侧边梁直接连接,所以汽车也能将受到的一部分压力同时通过车顶侧边梁直接传递给B柱加强板,参照图6和图7中的叠层区域D处的连接增加了力的传递路径,降低了侧围加强板总成在B柱拐角处的应力超过B柱拐角处能够承受的力的极限值时失稳的风险,提高了侧围加强板总成的强度,并增强了侧围加强板总成的稳定性,同时分散了侧碰及顶压时的B柱拐角处的应力,由此解决了B柱与车顶侧边梁在车辆侧碰及顶压时因应力过于集中而导致B柱与车顶侧边梁的连接处发生断裂的问题,即解决了侧围加强板总成受到侧碰及顶压时车顶侧边梁内板开裂及B柱与车顶侧边梁拐角焊点撕裂的问题,并且在整体没有增加新的部件,也没有加厚各个零件或者替换更强的材质的基础上,也实现了车身整体结构的增强。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的B柱与车顶侧边梁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1]图3是B柱外板与B柱加强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B柱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车顶侧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B柱外板、B柱加强板和车顶侧边梁形成的叠层区域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7是图6中B

B处的剖视图;
[0026]图8是图6中C

C处的剖视图。
[0027]附图标记列表:
[0028]1、B柱外板;2、B柱加强板;21、侧翻边;22、上翻边;3、B柱内板;4、车顶侧边梁;41、补丁板;42、避让槽;5、腔体内部焊点;D、叠层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所述侧围加强板总成包括B柱外板和车顶侧边梁,所述B柱外板与所述车顶侧边梁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板总成还包括B柱加强板,所述B柱加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B柱外板上,并且所述B柱加强板设置成延伸至所述车顶侧边梁,形成所述B柱外板、所述B柱加强板和所述车顶侧边梁的叠层区域,所述B柱外板、所述B柱加强板和所述车顶侧边梁在所述叠层区域共同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的横截面为U型,相应地所述车顶侧边梁上设置有避让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还设置有上翻边,侧部还设置有侧翻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板总成还包括B柱内板,所述B柱外板和所述B柱内板固定连接,并且形成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林朱挺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