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轮连接结构、底盘移动结构及轮式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驱动轮连接结构、底盘移动结构及轮式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轮式机器人按其运动方式大概可以分为差速机器人、阿克曼转向机器人以及四轮四转机器人等。
[0003]目前,相关技术中,一般轮式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与机器人本体连接的驱动轮连接结构,该驱动轮连接结构包括驱动模块和转向模块,其中,驱动模块驱使轮胎直行,转向模块驱使轮胎转动一定的角度,并在驱动模块的驱使下前行,由于大多数的机器人并没有将驱动模块的电机的相关线束进行处理,导致在转向过程中会存在拉扯,一定程度上会加快线束的磨损,从而降低了线束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轮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轮式机器人的驱动模块的电机的相关线束在转向过程中存在拉扯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驱动轮连接结构,包括转向驱动机构及直线驱动机构,所述转向驱动机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轮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驱动机构及直线驱动机构,所述转向驱动机构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本体以及线束,所述直线驱动本体与外部车轮连接,所述线束连接于所述直线驱动本体和外部的控制板之间,所述驱动轮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壳,所述连接壳连接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和所述直线驱动本体之间,所述转向驱动机构通过所述连接壳带动所述直线驱动本体转动,所述连接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分别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和所述直线驱动机构连通,所述容纳腔用于供所述线束穿设以与所述控制板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轮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连接壳包括:套接部,套设于所述直线驱动本体上,所述套接部内形成有用于容设所述直线驱动本体的所述第一腔室;以及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套接部连接,所述延伸部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延伸部内形成有第二腔室;其中,所述线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轮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直线驱动本体上,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转向驱动机构连接;以及第二壳体,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车轮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轮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连接结构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壳的第一端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轮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形带轮,与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礼兵,刘德福,覃甲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