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49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连接器,设有一本体,该本体正面凸设有一插接头,该本体背面设有一定位块体,该定位块体顶面凸设复数个定位部,该等定位部为渐次递增其高度地自该定位块体接近该本体的一侧,向该定位块体的另一侧排列,该连接器在该本体及定位块体间尚包括复数个接脚,该等接脚的一端经该本体背面延伸到该等插接头内,另端向该定位块体的顶面弯折,且分别通过该等定位部而延伸到该定位块体的底面外,即可使该等接脚的弯折处被稳固地分别支撑在该等定位部上,如此,即增加该连接器整体的结构强度。(*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包括本体、 一定位块体及复 数个接脚,该本体正面设有一插接头,该定位块体设在本体背面,该等接 脚的一端分别经该本体延伸到该插接头内,另端分别向该定位块体弯折, 且通过该定位块体。10
技术介绍
由于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陆续的 推陈出新,因此,在计算机的电路板上增设连接器,使计算机可以增加新 的功能,或者为了符合某一个新的产品规格,而增设新的连接器,是电路15 板在设计生产时所不可忽略的环节之一,而所谓连接器(Connector),泛 指所有使用在传输各电子装置间的电子讯号与电源上的连接组件,以及电 子装置附属的配件,作为各电子装置进行电子讯号与电源传输的桥梁,其 质量良莠不仅影响电流与讯号传输的可靠度,亦会牵动电子机器整体的运 作质量。20 公知的一种讯号连接器,请参阅图1所示,是由一本体11、 一固定块12及复数个接脚13所组成,其中该本体ll的一面凸设一插接头lll,该 插接头111内包括复数个插接孔112,该等插接孔112在插接头111内排列为复数排,且均贯穿到该本体11背面所设的一开槽113内,该固定块 12设在该开槽113内,且该固定块12的顶面邻近该等插接孔112,该固 定块12的底面为面对该本体11的底面,该固定块12上包括复数个贯穿 孔121,该等贯穿孔121自该固定块12顶面贯穿到该固定块12底面,且5亦排列成复数排,而该等接脚13的一端分别延伸到该等插接孔112内, 另端均向该固定块12弯折,分别经该等贯穿孔121而延伸到该固定块12 底面外,且均固设在一电路板上,如此,当一插接器插接在该插接头111 上时,该插接器上所设的复数个讯号端子可分别延伸到该等插接孔112内, 且与该等接脚13的一端相接,即可由以进行讯号的传输。io 又,复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等接脚13的一端与呈「H」字形的该等插接孔112紧迫配合,其中该等接脚13均包括一传输条131、 一卡接 片132及二接触端子134,该传输条131的一端面对该本体11的背面,另 端向该固定块12弯折且延伸到该固定块12的底面外,该卡接片132的一 端与该传输条131的一端相接处形成一肩部133,且该肩部133干涉地插15接到该插接孔112的内壁内,该二接触端子134的一端设在该卡接片132 的另端上,该二接触端子134的另端延伸到接近该插接头111的表面,如 此,当该等接脚13的一端紧迫配合地分别插接到该等插接孔112时,由 于该肩部133宽度大于该插接孔112,即可使该接脚13的一端紧迫地卡合 在该插接孔112的内壁内,并使该二接触端子134容置在该插接孔112内20斜对角的位置。惟,公知的讯号连接器,具有下列所述的问题,首先,由于该肩部133 己使该插接孔112的内壁凹陷变形,当该插接器长期的与该插接头111反 复的插接后,即造成该肩部133与插接孔112间发生松脱的现象,使该等 接脚13的一端无法固设在该等插接孔112内,其次,亦连带地使该等接 脚13的弯折处易受外力而弯折变形,导致该等接脚13无法与该等讯号端 子相接,使得该讯号连接器丧失传输功能,此外,由于该肩部133是以干 5涉的方式插接到该插接孔112内,极易造成该二接触端子134变形而离去 该插接孔112内斜对角的位置,使该二接触端子134无法夹合该等讯号端 子,造成该讯号连接器讯号传输不良,故,若能针对前述问题加以改善, 以提高讯号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相信将受消费者所欢迎。10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改进公知的讯号连接器与 插接器插接时,造成整体结构强度降低、该等接脚变形导致传输不良等诸 多缺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其包括 15 —本体,其正面凸设一插接头,该插接头内包括复数个插接孔,该等插接孔在插接头内排列为复数排,且均贯穿到该本体的背面;一定位块体,固设在该本体的背面,该定位块体的顶面邻近该等插接 孔,该定位块体的底面为面对该本体的底面,该定位块体的顶面包括一夹 持部及复数个定位部,该夹持部凸设在该定位块体接近该本体的一侧,该 20等定位部为渐次递增其高度地自该夹持部排列到该定位块体的另一侧;及 复数个接脚,设在该本体及该定位块体间,该等接脚的一端分别通过 该夹持部延伸到该等插接孔内,另端向该定位块体的顶面弯折,且分别通过该夹持部及该等定位部而延伸到该定位块体的底面外。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夹持部包括复数个凸条,该等凸条等距地排列 在该定位块体的一侧上,且各该凸条与相邻的该凸条间所形成的一间隙分 别面对该等插接孔,该等接脚的一端分别通过该等间隙延伸到各该插接孔 5内。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定位块体的顶面至少包括 一第一定位部,凸设在该定位块体的另一侧; 一第二定位部,凸设在该第一定位部与该夹持部间;及 一第三定位部,凸设在该夹持部及第二定位部间,该等定位部内均包 10括复数个贯穿孔,且该等贯穿孔自该定位块体的一端排列到该定位块体的 另端,该等接脚的弯折处分别抵靠在该等定位部上,且该等接脚的另端分 别通过该等贯穿孔延伸到该定位块体的底面外。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夹持部尚包括复数个另一贯穿孔,该等另一贯 穿孔分别设在该定位块体顶面上的该等凸条间,该等接脚的另端通过该等 15另一贯穿孔延伸到该定位块体的底面外。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本体背面邻近该等插接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凸 肋,该定位块体容纳在该二凸肋延伸到该本体底面的一端间,且该定位块 体在该夹持部两侧所分别凸设的一卡接块,分别卡接在该二凸肋的另端上 所设的一卡接槽内。 20 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定位块体两端与底面相接处分别设有一凸块,该二凸块分别容纳在该二凸肋一端上所分别设有的一凹槽内。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二凸块的顶面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另一凸块。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本体背面邻近其两端分别设有一开槽,该二开 槽上分别设有一结合部,该结合部包括一勾体,该勾体的一端容纳在该开槽内,且该勾体邻近其一端设有一 固定孔,该固定孔面对该开槽内所设的另一固定孔,该勾体的另端延伸到 5该本体的底端外;及一组合块,该组合块面对该本体的正面上设有一中空凸柱,该中空凸 柱通过该固定孔及另一固定孔。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本体背面的两端与该二凸肋的一端间分别设有 一固定块,该二固定块上分别设有一缺口,该二勾体另端上所分别设有的 10 二卡勾分别通过该二缺口延伸到该本体的底面外。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各该接脚包括一传输条,其一端面对该本体背面,另端向该定位块体弯折且延伸到 该定位块体的底面外;一卡接片,其一端与该传输条的一端相接,且该卡接片容纳在该插接 15 孔内;及二接触端子,该二接触端子的一端设在该卡接片的另端上,该二接触 端子的另端延伸到接近该插接头的表面。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卡接片的一端与该传输条的一端的相接处形成 一肩部,该肩部与该插接孔的内壁相接。 20 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本体背面设有一金属盖体,该金属盖体包括一容置空间,凹设在相邻该本体背面的一面,该容置空间将该定位块 体容置其内,用以隔离该等接脚产生的电磁噪声;二定位片,均设在该金属盖体相邻各该组合块的两侧,用以与各该组 合块相贴合地传导电磁噪声到该金属盖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其正面凸设一插接头,该插接头内包括复数个插接孔,该等插接孔在插接头内排列为复数排,且均贯穿到该本体的背面;    一定位块体,固设在该本体的背面,该定位块体的顶面邻近该等插接孔,该定位块体的底面为面对该本体的底面,该定位块体的顶面包括一夹持部及复数个定位部,该夹持部凸设在该定位块体接近该本体的一侧,该等定位部为渐次递增其高度地自该夹持部排列到该定位块体的另一侧;及    复数个接脚,设在该本体及该定位块体间,该等接脚的一端分别通过该夹持部延伸到该等插接孔内,另端向该定位块体的顶面弯折,且分别通过该夹持部及该等定位部而延伸到该定位块体的底面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庆同
申请(专利权)人:芬莹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