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宇栋专利>正文

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35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连接于一同轴电线,该同轴电线具有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线,以及绝缘表皮,该连接器至少包含有:一铁壳,该铁壳包含有一座体、一位于该座体顶部一端并向下折弯压押的护罩式固定片;一胶芯,该胶芯是置于该铁壳的座体内,该胶芯包含有一胶座、及一位于该胶座顶部一端并向下弯折的折押板;一端子,该端子是置于该胶芯的胶座内,该端子包含有一对夹片、一位于该对夹片顶面的下接触片、及一位于该下接触片一端并向下弯折的上接触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稳固的结构,并能维持与同轴电线牢固的夹固关系,并可使同轴电线与板端连接器维持良好的电连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连接器。就电器产品的导线而言,最传统的为单芯线,但单芯线具有杂讯多、传输速度慢等缺陷。为此,有业者提供一种同轴电线,以克服此等问题。如图2所示,显示现有的同轴电线的构造并显示其依序逐段剥离其外皮的情况,显示该同轴电线1由内向外依序具有芯线11、绝缘层12、网状编织线13,以及绝缘表皮14。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器,是提供作为该同轴电线与下述电路板端连接器(以下称板端连接器)间的连接装置。以往关于此种连接器如附图说明图1至图4所示,其中图1为习用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并显示其与板端连接器接合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剖面图,图3为图1的纵剖面图,图4为图1的横剖面图。由图1-4所示,习用连接器A包含有一铁壳2、一胶芯3、以及一端子4。该铁壳2包含有一座体21、一位于该座体21顶部一端并可向下弯折下压的固定片22,该固定片22包括相隔开的第一固定片221、第二固定片222、第三固定片223、以及第四固定片224,该等固定片之间设有为将彼此分开而形成的凹槽225,此等凹槽225并延伸至该等固定片22的顶部;上述该胶芯3包含有一胶座31、以及一位于该胶座31顶部一端并可向下弯折的折押板32;上述该端子4包含有一对夹片41、一位于该对夹片顶面的下接触片42、以及一位于该下接触片42一端并可向下弯折的折押片43(亦称上接触片)。该端子4及胶芯3是依序置于铁壳2内,即该胶芯3是设置于铁壳2的座体21内,再将端子4置于胶芯3的胶座31内。上述的同轴电线1以其芯线11伸置于端子的下接触片42,然后依序将端子4的折押片43、胶芯3的折押板32、以及铁壳2的固定片22向下折弯压平,最后将铁壳2的第一固定片221及第二固定片222分别向内包覆而分别包固于同轴电线的绝缘表皮14及网状编织线13,以及将铁壳的第三固定片223及第四固定片224分别向内包覆而包固于该铁壳座体21的一部份,如此完成该连接器A的组装。以此完成的连接器是藉着端子4的一对夹片41插合于板端连接器5的板端端子51,并利用该对夹片所设向内突出的突夹部44与板端端子51接触,而间接达成同轴电线与板端端子的接触,以作电气上的连接。然而上述习用连接器A,其构造上有如下诸缺憾(一)其端子4的下接触片42及折押片43(即上接触片)是成平面状态,其与同轴电线1的芯线11间的押接是呈平面化,此种平面化的押接并不牢固,容易松脱;(二)其端子的下接触片42的前端是呈平口设计,芯线容易左右移位,其夹固不确实;(三)其端子4一对夹片41的突夹部44是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其与板端端子51插合接触时,其接触力会有过紧或过松的现象,并减少与板端端子的接触机会;(四)其铁壳的各固定片之间是以凹槽225界隔,该凹槽并延伸至铁壳顶部,这就造成该铁壳于该部位的脆弱,且沿着该开裂至顶部的凹槽,容易造成电磁波的外泄;(五)其铁壳2的固定片22是直接自其座体21一侧向下折弯押平,其圆形座体21与平面形固定片22的外缘之间会形成一缺口23,此亦容易造成其电磁波的外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结构稳固,并能维持与同轴电线牢固的夹固关系及维持同轴电线与板端连接器良好的电连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是用以供同轴电线与其他物件连接之用,该同轴电线由内向外依序具有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线,以及绝缘表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至少包含有一铁壳,该铁壳包含有一座体、一位于该座体顶部一端并可向下折弯压押的护罩式固定片,该等座体与该护罩式固定片之间具有一反折的突檐部,该护罩式固定片两侧各设有相分开的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第三固定片、以及第四固定片,该等固定片之间设有将彼此分开的切缝,此等切缝是仅止于固定片的侧边,并未延伸至该等固定片的顶部;一胶芯,是置于该铁壳的座体内,该胶芯包含有一胶座、及一位于该胶座顶部一端并可向下弯折的折押板;一端子,是置于该胶芯的胶座内,该端子包含有一对夹片、一位于该对夹片顶面的下接触片、及一位于该下接触片一端并可向下弯折的折押片(亦称上接触片);其中,该上、下接触片的相邻面是形成相对应配合的凹凸面;上述该同轴电线的芯线是置于端子的上、下接触片的凹凸面之间,且该铁壳的第一固定片及第二固定片是分别向内包覆而分别包固于同轴电线的绝缘表皮及网状编织线,该铁壳的第三固定片及第四固定片亦分别向内包覆而包固于该铁壳座体的一部份。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下接触片的前端两侧各设有一挡壁,该各挡壁之间形成一跨口。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一对夹片各设有一向内突出的突夹部,该两突夹部的高度位置是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铁壳的护罩式固定片的第二固定片、第三固定片、第四固定片之间的顶部各设有连续壁构造。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下接触片两侧各设有突刺。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上接触片两侧各设有凸块。本技术的特点是,该连接器包含有一铁壳、一胶芯、以及一端子为依序套合组装,其中,该端子包含有一对夹片、一下接触片、一上接触片,该等接触片具有相对应配合的凹凸面设计,能将同轴电线的芯线牢固地夹固,且该下接触片前端设有挡壁及跨口的构造,能维持该芯线于既定位置,又该对夹片所设的突夹部是位于不同高度位置,在与板端连接器插合接触时,能分散其接触力,并增加其接触机会;另外,上述该铁壳包含有一座体及一护罩式固定片,该座体及该护罩式固定片之间是具有一反折的突檐部,强化其结构,并防止电磁波外泄,又该护罩式固定片两侧边是以切缝分割出各小固定片,该等切缝极细,且未延伸至固定片的顶部,因此,仍保持该铁壳的坚固性,据此,可知本技术具有稳固的结构,并能维持与同轴电线牢固的夹固关系,及维持同轴电线与板端连接器良好的电连接。本技术的构造、特点及其功效,依附图的实施例更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习用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并显示其与板端连接器接合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剖面图。图3为图1的纵剖面图。图4为图1的横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器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连接器组合过程示意图。图7为显示图6其中同轴电线跨置于端子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连接器的组合外观图。图9为本技术连接器的组合半剖面图。图10为图8的俯视剖面图图11为图8的纵剖面图图12为图8的横剖面图。如图5、6、7所示,本技术连接器B包含有一铁壳6、一胶芯7、以及一端子8。上述该铁壳包含有一座体61、一位于该座体61顶部一端并可向下折弯压押的护罩式固定片62,该等座体与固定片之间具有一反折的突檐部63,该护罩式固定片62两侧各设有相分开的第一固定片621、第二固定片622、第三固定片623、以及第四固定片624,该等固定片之间设有为将彼此分开而形成的切缝625,此等切缝是仅止于固定片的侧边,并未延伸至该等固定片的顶部。上述所谓护罩式固定片的第二固定片622、第三固定片623、第四固定片624之间的顶部各设有连续壁构造626。上述该胶芯7包含有一胶座71、以及一位于该胶座顶部一端并可向下弯折的折押板72。上述该端子8则包含有一对夹片81、一位于该对夹片81顶面的下接触片82、以及一位于该下接触片一端并可向下弯折的折押片83(亦称上接触片)。其中,该上、下接触片的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连接于一同轴电线与其他物件之间,该同轴电线由内向外依序具有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线及绝缘表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至少包含有:一铁壳,该铁壳包含有一座体、一位于该座体顶部一端并向下弯折下压的护罩式固定片,该座体与该护罩式固定 片之间具有一反折的突檐部,该护罩式固定片两侧分别设有相分开的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第三固定片、以及第四固定片,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片之间设有切缝,该各切缝是止于该各固定片的侧边;一胶芯,该胶芯是置于该铁壳的座体内,该胶芯包含有 一胶座、及一位于该胶座顶部一端并向下弯折的折押板;一端子,该端子是置于该胶芯的胶座内,该端子包含有一对夹片、一位于该对夹片顶面的下接触片、及一位于该下接触片一端并向下弯折的上接触片;该上、下接触片的相邻面是设置呈相对应配合的凹凸面; 该同轴电线的芯线是置于该端子的上、下接触片的凹凸面之间,且该铁壳的第一固定片及第二固定片是分别向内包覆而分别包固于该同轴电线的绝缘表皮及网状编织线,该铁壳的第三固定片及第四固定片亦分别向内包覆而包固于该铁壳座体的一部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宇栋
申请(专利权)人:胡宇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