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电讯信号分配器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529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电讯信号分配器接线端子。其主要将接线弹片上弯折形成有两相贴合的夹持片,夹持片上凹设形成有夹制容槽;另外外套筒与塞块之间相对设置有可相互勾抵的勾槽与结合勾片。由此构成了一种与信号线之间接触面积大,并能防止信号传输不正常状况发生的接线端子。(*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更具体地是指一种与信号线接触面积大,并可避免信号衰减的改进型电讯信号分配器接线端子。图7所示为一种用于电讯信号分配的分配器50。其主要于一主体上凸设有数个中空的接头52,各接头52内分别设置有一接线端子60。分配器50内设置一分配电路与各接线端子连通,以通过该分配器50来整合、分配,并传输电讯信号。分配器50接头52内所设置的接线端子60主要如图8所示。其主要包含有一中空的外套筒62,外套筒62一端封闭,另端开口。外套筒62的封闭面上设置一插线孔622,另端(开口端)则套设一可封闭外套筒62开口的塞块64。外套筒62内设置一贯穿塞块64且与插线孔622相对的接线弹片66,该接线弹片66与分配电路相连通。当将信号线30插接于接头52上时,(同时参看图8、9),可让信号线30内所包覆的同轴芯线由外套筒的插线孔622中穿入,而受夹持于接线弹片66上,使信号线30通过接线弹片66与分配器50相连通,来实现信号的传输。然而,传统分配器50接线端子60的接线弹片66是弯折形成一夹持部662,而与信号线30的同轴芯线间呈点的夹持接触,如图9、10所示。如此不仅接线弹片66的夹持效果较差,同时容易因未紧密接触,而导致信号传输不正常,耗损,甚至衰减等不良现象,降低了电讯信号传输的品质。另外,传统外套筒62与塞体64间的结合方式,是通过塞体64所轴向凸设的抵压片642与外套筒62内缘间的摩擦阻力而组合定位,故两者间的结合强度有限,容易因外力,震动等因素而发生松脱。另有一种欲增加与信号线间接触面积的接线弹片70,如附图说明图11所示,以期改进传统接线弹片所产生的缺点。其主要是在接线弹片70上形成有两呈紧密贴合的夹持片部72,由此欲于信号线的同轴芯线插入时,利用两夹持片部72,能与同轴芯线间呈线的接触,来避免接触不良的情况产生。然而,这种传统的接线弹片70的夹持片部72在信号线的同轴芯线插入时,会因同轴芯线的插入而向外扩张,会改变原本接线弹片70与夹持片部72间的角度,而使夹持片部72与同轴芯线间改变成点的接触状态,无法构成线的接触状态。故这种传统的接线弹片70并无法确实达到增加接触面积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改进。为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电讯信号分配器接线端子,增加接线弹片与信号线的同轴芯线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能达到提高接线强度和提高塞块与外套筒之间结合强度,并且避免接触不良而导致信号传输不正常。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该改进型电讯信号分配器接线端子,主要包含有一中空的外套筒,外套筒一端是开口端,另端则为封闭端,外套筒的封闭端设置有一插线孔,外套筒的开口端则填设有一塞块,外套筒内设置有一贯穿塞块的接线弹片,其中,接线弹片朝向外套筒插线孔的一端弯折形成有两相贴靠的夹持片,接线弹片与两夹持片间形成一向外扩张的倾斜回折段。所述的接线弹片呈由单一片体弯折所形成略呈叉状的形状。所述的两夹持片上各凹设形成有一夹制容槽。所述的夹持片上分别形成有一倾斜面,夹持片形成两相互错位的平面形状。所述的外套筒插线孔的内周缘上凸设有一环状的凸缘。所述的外套筒与塞块之间相对形成有可相互勾抵的勾槽及结合勾片。所述的塞块异于朝向外套筒的一端轴向凸设形成有可勾抵于分配器内缘面的勾片。本技术主要将分配器接线端子的接线弹片上弯折形成有两相贴合的夹持片,并于接线弹片与夹持片间形成一外张形的倾斜回折段,可通过倾斜回折段的形成,来避免夹持片于信号线的同轴芯线插入时,发生外张的情况,还有推动两夹持片向内夹合的作用。可使接线弹片与同轴芯线之间确实至少保持线的接触,来增加接线弹片与信号线同轴芯线间的接触面积与强度,以避免两者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而导致电讯信号传输的耗损、衰减等不正常现象。同时本技术还在外套筒与塞块之间相对设置有可相互勾抵的勾槽与结合勾片,使外套筒与塞块不会轻易松脱,提高了电讯信号分配器的整体使用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地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与信号线接线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与信号线接线的端视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接线弹片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与信号线接线的端视剖面示意图。图7为传统接线端子与分配器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传统接线端子与分配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为传统接线端子与信号线接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传统信号线接线的端视剖视示意图。图11为另一种传统接线端子与信号线接线的剖视示意图。请参看图1、2。由图中可看到,本技术的接线端子组设于分配器10中空的接头12中,主要包含一中空的外套筒20,外套筒20一端是开口端,另端为封闭端。外套筒20的封闭端设置有一呈锥状的插线孔202,外套筒20的开口端则填设有一塞块22。外套筒20内设置一贯穿塞块22并进入分配器10内部与分配电路连通的接线弹片24,该接线弹片24由单一片体弯折形成略呈叉状的形状。接线弹片24朝向外套筒20插线孔202的一端弯折形成有两夹持片242、244,其中夹持片242、244可如图所示由自由端反向弯折所构成。两夹持片242、244与接线弹片24的连结部位则各形成一倾斜回折段246、247,使接线弹片24朝向外套筒20插线孔202的一端形成一导口。当将信号线30插接于分配器10的接头12上时,请配合参看图1、3所示。信号线30内的同轴芯线会穿入外套筒20的插线孔202,而受接线弹片24两夹持片242、244的夹持,此时接线弹片24可因倾斜回折段246、247所形成的导口来提供同轴芯线穿入两夹持片242、244之间导引的作用,使同轴芯线得以顺利地夹持于两夹持片242、244间,同时因倾斜回折段246、247的形成可在信号线30的同轴芯线在插入时,避免两夹持片242、244向外扩张,还提供两夹持片242、244向内夹合的作用,使两夹持片242、244与同轴芯线之间至少呈线的接触夹持。故如此可确实增加接线弹片24与信号线30间的接触夹持面积,并增加两者插接的强度,避免发生接触不良,导致信号耗损或衰减。另外于两夹持片242、244上可再凹设形成有夹制容槽243、245,如图1、4所示,如此可通过夹制容槽243、245的作用,将信号线30的同轴芯线包覆于其中,形成至少四条线的接触夹持,可进一步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与强度,使信号的传输能更为顺利正常。作为另外一种接线弹片的实施例,接线弹片25也可如图5、6所示的形状。其主要是在夹持片254近中段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倾斜面256,使夹持片254形成两错位的平面状态。当插入信号线的同轴芯线时,则可通过夹持片254与接线弹片25间倾斜回折段252的形成来确保夹持片254的一阶级面及倾斜面256能紧密地共同夹持同轴芯线,使接线弹片25与同轴芯线间呈四条线的夹持接触,由此可提供了另一种能够增加夹持面积且避免信号衰减等不良情况的接线弹片25。外套筒20的内缘面上凹设有道环形的勾槽206,请配合参看图1、2,塞块22的一端面上轴向凸设形成有可勾抵于外套筒20内勾槽206的结合勾片222、223。如此可利用勾槽206与结合勾片222、223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电讯信号分配器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主要包含有一中空的外套筒,外套筒一端是开口端,另端则为封闭端,外套筒的封闭端设置有一插线孔,外套筒的开口端则填设有一塞块,外套筒内设置有一贯穿塞块的接线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弹片朝向外套筒插线孔的一端弯折形成有两相贴靠的夹持片,接线弹片与两夹持片间形成一向外扩张的倾斜回折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瑞煌
申请(专利权)人:欣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