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单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720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边单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包括左右隔膜放卷机构、左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左隔膜放卷机构位于叠片台左侧,右隔膜放卷机构位于叠片台右侧,叠片台上设置有压料机构,第一隔膜的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一隔膜上,形成第一叠片单元,第二隔膜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二隔膜上,形成第二叠片单元,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的上方活动设置有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分别将第一叠片单元和第二叠片单元从叠片台左右两侧按照“Z字型”叠放在叠片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大大提高叠片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边单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极片叠片
,具体涉及一种双边单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因其上述特点,锂离子电池已应用到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
[0003]极片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池的性能发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极片的制作是通过在基材的两侧表面涂布极粉材料,再将涂布后的基材进行模切,得到所需大小和形状的极片,最后将得到的极片一片一片进行叠合形成电芯。此方式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大大提高叠片效率的双边单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双边单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包括左隔膜放卷机构、右隔膜放卷机构、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
[0007]所述左隔膜放卷机构从叠片台左侧往叠片台进行第一隔膜的放卷,所述右隔膜放卷机构从叠片台右侧往叠片台进行第二隔膜的放卷,所述叠片台上设置有压料机构,所述第一隔膜的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一隔膜上,形成第一叠片单元,所述第二隔膜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所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二隔膜上,形成第二叠片单元,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的上方活动设置有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通过所述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分别将第一叠片单元和第二叠片单元从叠片台左右两侧按照“Z字型”叠放在叠片台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双升降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双升降组件设置在移动组件的底部,所述双升降组件设有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的底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叠片台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
[00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将取料与叠片的动作关联在一起,通过交替叠片动作,形成了交叉连续叠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能够在打开、等待、夹持、拉折、避空及叠片这几个过程中很好的进行对接,优化了叠片动作流程,减少了冗余动作,节省了单个叠片的时序,从而提高
了单位时间叠片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5]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16]实施例
[0017]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边单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包括左隔膜放卷机构1、右隔膜放卷机构2、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3、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4、叠片台5、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6。其中,所述左隔膜放卷机构1从叠片台5左侧往叠片台5进行第一隔膜的放卷,所述右隔膜放卷机构2从叠片台5右侧往叠片台5进行第二隔膜的放卷,所述叠片台5上设置有压料机构7,所述叠片台5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8,叠片台5可通过升降机构8带动升降,所述第一隔膜的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3,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3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一隔膜上,形成第一叠片单元,所述第二隔膜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4,所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4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二隔膜上,形成第二叠片单元,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3、叠片台5、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4的上方活动设置有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6,通过所述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6分别将第一叠片单元和第二叠片单元从叠片台5左右两侧按照“Z字型”叠放在叠片台5上。
[0018]具体的,所述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6包括移动组件61、双升降组件、第一夹持组件64和第二夹持组件65,所述双升降组件设置在移动组件61的底部,双升降组件可通过移动组件61带动左右移动,所述双升降组件设有第一升降结构62和第二升降结构63,所述第一夹持组件64和第二夹持组件65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结构62、第二升降结构63的底部,第一夹持组件64和第二夹持组件65用于夹持住叠片单元,其可通过第一升降结构62和第二升降结构63带动升降。
[0019]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压料机构7将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压住,防止隔膜张紧力波动,接着由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3、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4将提前准备好的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上,形成第一叠片单元和第二叠片单元,然后等待于左上料位的第一夹持组件64将第一叠片单元夹紧,夹紧后,在第一升降结构62的作用下抬起,并在移动组件61的作用下往叠片台5移动,将第一叠片单元从叠片台5左侧叠放在叠片台5上,与此同时,第二夹持组件65在右上料位将第二叠片单元夹紧,夹紧后,在第二升降结
构63的作用下抬起,并在移动组件61的作用下往叠片台5移动,将第二叠片单元从叠片台5右侧叠放在叠片台5上,形成连续的叠片循环,最后形成双层隔膜交叉极片的电芯结构。在每次完成叠片动作的同时,叠片台5会下降一定高度,使叠片台5始终保持初始叠片高度,方便叠片动作的实现,并通过压料机构7将叠片单元压紧在叠片台5上。
[002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边单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隔膜放卷机构、右隔膜放卷机构、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所述左隔膜放卷机构从叠片台左侧往叠片台进行第一隔膜的放卷,所述右隔膜放卷机构从叠片台右侧往叠片台进行第二隔膜的放卷,所述叠片台上设置有压料机构,所述第一隔膜的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一隔膜上,形成第一叠片单元,所述第二隔膜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所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二隔膜上,形成第二叠片单元,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斌严海宏戴校磐郝施展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