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80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微波通讯器件,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有一个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壳体,壳体的前段设置有压环,壳体的后段设置有锁紧卡环,压环后端的外锥面上设置有多个外突起,锁紧卡环前端的内锥面上设置有多个内突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连接器与电缆导电连接的实际接触面积,连接可靠性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微波通讯器件,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普通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一般包括有一个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壳体, 壳体的前段设置有压环,壳体的后段设置有锁紧卡环。其使用时,同轴 电缆的端部插在壳体内,壳体前、后两段通过螺紋旋紧,将压环和锁紧 卡环从轴向压紧,同轴电缆外导体的端部外翻并被夹持在压环后端的外 锥面与锁紧卡环前端的内端面之间,实现外导体的导电连接。这种结构 中,压环和锁紧卡环与电缆外导体之间通过光滑的锥面接触,由于零部 件尺寸误差的存在,使得锥面无法与电缆外导体完全贴合,因而其实际 接触面积较小,从而提高了接触电阻,影响电缆导电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连接器与电 缆导电连接的实际接触面积,连接可靠性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本技术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有一个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壳 体,壳体的前段设置有压环,壳体的后段设置有锁紧卡环,压环后端的 外锥面上设置有多个外突起,锁紧卡环前端的内锥面上设置有多个内突 起。所述外突起和内突起是排布在外锥面和内锥面上环形突起,即,外 锥面和内锥面的纵剖面呈锯齿形。本技术由于在压环和锁紧卡环与同轴电缆外导体接触的锥面上设置了多个突起,改变了其与电缆外导体原有的大面配合结构,形成 多个小面配合的结构,使得压环和锁紧卡环能够有尽可能多的部分与电 缆外导体实际接触,从而增加了总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导电接触的可靠 性。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锁紧卡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壳体l的前、 后段分别设置有压环2和锁紧卡环3,同轴电缆4的端部插在壳体内,前端的内锥面31之间。如图2-图4所示,压环后端的外锥面上设置有多个外突起22,锁 紧卡环前端的内锥面上设置有多个内突起32。图示实施例中,外突起 22和内突起32是排布在外锥面和内锥面上环形突起,即外锥面和内锥 面的纵剖面呈锯齿形。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有一个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壳体(1),壳体的前段设置有压环(2),壳体的后段设置有锁紧卡环(3),其特征是压环后端的外锥面(21)上设置有多个外突起(22),锁紧卡环前端的内锥面上(31)设置有多个内突起(3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外突 起(22)和内突起(32)是排布在外锥面和内锥面上环形突起,即,外锥面 和内锥面的纵剖面呈锯齿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微波通讯器件,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有一个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壳体,壳体的前段设置有压环,壳体的后段设置有锁紧卡环,压环后端的外锥面上设置有多个外突起,锁紧卡环前端的内锥面上设置有多个内突起。本技术能够提高连接器与电缆导电连接的实际接触面积,连接可靠性好。文档编号H01R9/05GK201191655SQ20082003454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胡新义 申请人:镇江天安电信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有一个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壳体(1),壳体的前段设置有压环(2),壳体的后段设置有锁紧卡环(3),其特征是:压环后端的外锥面(21)上设置有多个外突起(22),锁紧卡环前端的内锥面上(31)设置有多个内突起(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新义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天安电信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