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67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其是一体包括有:    一纵向板,该纵向板是沿纵向延伸;    一上水平板,该上水平板成水平,该上水平板的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上端,该上水平板邻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    一下水平板,该下水平板成水平,该下水平板的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下端,该下水平板邻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及    一接脚,是位于该纵向板下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具有多接头的电连接器10,其前端面排列设有六个接头11,该六个接头11是成两排纵向排列,每排设有3个,此种多接头的电连接器10主要是应用在音响装置上或是计算机,该每一接头11则连接一讯号线12至一喇叭或是耳机,而该每一接头内除了设有一电连接的端子外更设有一接地端子,以消除噪声的干扰。上述六个接头11内的接地端子设置,是采用一排一组接地端子,每组接地端子则伸出三个接点至一排纵向的三个接头11内。请参阅图2,是习知的接地端子,其制造上是以金属板片下料而形成,其包括有一纵向板14、三对弹臂15、及一接脚16;该三对弹臂15呈横向连接于该纵向板14,并上下间隔排列,每对弹臂15的开放端设有相互接近的接点17;该接脚16连接于最下方的弹臂15下,并呈纵向延伸。习知的接地端子由于在制造上是以金属板片下料而形成,然其构造上必须配合一排多个接头的需求,故其需上下排列设有多对弹臂15,如此制造一个接地端子即需很大的板面,而弹臂与弹臂间的空间皆需下料舍弃,故在制造上甚为耗费材料,产生甚多废料,因而增加制造成本。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具有多数个上下排列的接触部,可达到制造上节省材料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其是一体包括有一纵向板,该纵向板是沿纵向延伸;一上水平板,该上水平板成水平,该上水平板的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上端,该上水平板邻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一下水平板,该下水平板成水平,该下水平板的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下端,该下水平板邻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及一接脚,是位于该纵向板下方。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纵向板上至少弯折形成一中间水平板,且于该纵向板上至少对应形成一长条形的开口,该中间水平板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而邻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接脚是自该下水平板弯折形成,且于该下水平板对应处形成一长条形的开口。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下水平板是自该纵向板上弯折形成,且于该纵向板对应处形成一长条形的开口。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纵向板设有弯曲部。综上所述,因本技术整体展开成平面的面积甚小,仅成一长条板片,故在制造上非常节省材料,可大幅降低成本。图1是习知具有多接头的电连接器立体图。图2是习知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立体图。图3是习知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在制造完成时连同料带的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在制程中未弯折的平面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在制造完成时连同料带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附图当可更加明白,其中请参阅图4,本技术是一体包括有一纵向板20、一上水平板25、一中间水平板30、一下水平板35、及一接脚40,其中该纵向板20的板面成纵向且成纵向延伸,其上段设有一长条形的开口21。该上水平板25的板面成水平,其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20上端,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26,其板面设有一长条形的开口27与纵向板20的开口21相连通。该中间水平板30是自上水平板25及纵向板20上被刺破弯折形成,使上水平板25及纵向板20上对应处形成该相连通的长条形的开口27、21,该中间水平板30的板面成水平且其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20,而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31。该下水平板35的板面成水平,其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20下端,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36,其上设有一长条形的开口37。该接脚40是位于该纵向板20下方,其是自下水平板35上被刺破弯折形成,使下水平板35上对应处形成该开口37,利用该接脚40接地。利用以上构造,由于上水平板25及下水平板35分皆是板面成水平连接于纵向板20的两端,而中间水平板30则从纵向板20被刺破弯折形成,故如图5所示,每一接地端子3整体展开成平面的面积甚小,仅成一长条板片,如此在制造上于一料片上可排列甚多接地端子3,非常节省材料,可大幅降低成本;请参阅图6,是为本技术的接地端子3在制造完成连同料带42的立体图。请参阅图3,是习知的接地端子1在制造完成时连同料带19的平面图,其与图5、图6是以相同的比例表示,明显可看出本技术在制造上可较习知设计大幅降低成本。请参阅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其中该下水平板35是自该纵向板20上被刺破弯折形成,使该纵向板20对应处形成另一长条形的开口22,而该纵向板20于该开口22长度可设有弯曲部23,以能被刺破弯折形成足够长度的下水平板35。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其是一体包括有一纵向板,该纵向板是沿纵向延伸;一上水平板,该上水平板成水平,该上水平板的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上端,该上水平板邻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一下水平板,该下水平板成水平,该下水平板的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下端,该下水平板邻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及一接脚,是位于该纵向板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纵向板上至少弯折形成一中间水平板,且于该纵向板上至少对应形成一长条形的开口,该中间水平板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而邻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接脚是自该下水平板弯折形成,且于该下水平板对应处形成一长条形的开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下水平板是自该纵向板上弯折形成,且于该纵向板对应处形成一长条形的开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纵向板设有弯曲部。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其是一体包括有一纵向板,该纵向板是沿纵向延伸;一上水平板,该上水平板成水平,该上水平板的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上端,该上水平板邻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一下水平板,该下水平板成水平,该下水平板的一端垂直连接于该纵向板下端,该下水平板邻近另一端弯曲形成一接触部;及一接脚,是位于该纵向板下方。本技术整体展开成平面的面积甚小,因此非常节省材料,可大幅降低成本。文档编号H01R13/652GK2684412SQ20032012433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日专利技术者蔡周旋 申请人:拓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周旋
申请(专利权)人:拓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