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93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其是连接料带的连续端子,该每一端子包括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一连接部,是连接于该延伸部的第一端;一接触部,是连接于该延伸部的第二端,该接触部设有两弹臂,两弹臂间具有一间距,该两弹臂各设有相互靠近的接触面;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设有一扭转部,该接触部成纵向,使该接触部的两接触面成上下相对的方向。(*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端子构造,特别是指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是为习知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其包括有一延伸部11、一连接部12、及一接触部13,其中该延伸部12及连接部13的板面呈同一面且是成纵向设置,该接触部13设有两个成一间距的弹臂14,两弹臂14设有较为靠近的接触面15,另外,该两弹臂14分别设有扭转部16,使两弹臂14的板面成相对应。上述习知构造的两弹臂14分别设有扭转部16,使两弹臂14的板面成相对应的主要目的在于可利用较宽的板面设计成该接触面15,且可使该两接触面15成上下方向的接触,如此即可与插接的公端子17的上下面18连接,而不连接两侧面19。该公端子17因两侧面19是为切断面较为粗糙,而上下面则为光滑的金属板面,故连接光滑的上下面18较不会伤及接触面15的镀金层。上述习知构造虽有以上优点,然会造成以下缺点1.延伸部11及连接部13的板面皆是成纵向设置,在制造上无法排列成依端子间隙设置的连续端子,如此在组装上则无法整排端子组装。2.由于该两弹臂14各自扭转以成板面相对,如此不仅费工且两弹臂不容易控制扭转后的准确度,可能会造成两弹臂歪斜、接触面间隙过小、或是接触面间隙过大而无法正常接触。请参阅图2,为两弹臂歪斜的情况,图中假想线为表示连接器上的插孔20,此时公端子17仅能与接触面15成点接接触,而未能成正常的面接触状况;请参阅图3,是为两弹臂的接触面间隙过大的情况,此时公端子17可能无法与接触面15接触,请参阅图4,是为两弹臂的接触面15间隙过小的情况,此时公端子17不容易插入。请参阅图5,为另一习知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其包括有一延伸部21、一连接部22、及一接触部23,其中该延伸部21的板面成水平而连接部22的板面是成纵向设置,该接触部23设有两个成一间距的弹臂24,两弹臂24设有较为靠近的接触面25,另外,该两弹臂24分别设有扭转部26,使两弹臂24的板面成相对应。上述习知端子虽可排列成依端子间隙设置的连续端子,达到组装上的简便性,但具有以下缺点1.该两弹臂24的接触面25成左右方向的接触,如此公端子17插接时,该两接触面25是与粗糙的公端子的两侧面19连接,如此容易刮损接触面25的镀金层。2.由于该两弹臂24各自扭转以成板面相对,如此不仅费工且两弹臂不容易控制扭转后的准确度,同样亦有上述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可使接触面为上下的接触方向且可为连续端子,达到可提高产品质量、容易加工制造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其是连接料带的连续端子,该每一端子包括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一连接部,是连接于该延伸部的第一端;一接触部,是连接于该延伸部的第二端,该接触部设有两弹臂,两弹臂间具有一间距,该两弹臂各设有相互靠近的接触面;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设有一扭转部,该接触部成纵向,使该接触部的两接触面成上下相对的方向。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可设有凸出板面的迫紧凸部。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扭转部可设于该延伸部的第二端。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扭转部也可设于该延伸部的第一端。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一端可连接料带。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部的接触面可设有向外凸出的凸缘。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设有一水平板面,而该水平板面设有一向一侧缩小的板面缩小段至第二端,该扭转部即设于该板面缩小段。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部的接触面的凸缘处的板厚变薄。藉由以上构造,当与公端子连接时,由于接触部的两接触面成上下的接触方向,故该两接触面是接触该公端子的上下面(光滑面),而不连接粗糙的两侧面。由以上说明,本技术可归纳以下优点1、端子设计是为连续端子,加工组装上较为简便。2、与公端子17连接时,该两接触面47是接触该公端子17的上下面18(是为光滑面),不会刮伤接触面的镀金层。3、扭转部38是设于延伸部31上,该两弹臂45并未扭转,如此不会影响到两接触面47之间隙,而该两接触面47之间隙是直接下料形成,制造上易于控制精准度。4、该接触面47是包括金属板片将部份欲下料的材料向一面经挤压抽拉使板厚变薄所形成的凸缘48,不仅接触面的面积较宽且由于接触面47是经挤压抽拉的加工,故可成光滑面而非切断面。本技术的上述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立体图。图2是习知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习知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习知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另一习知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连续端子立体图(尚未弯折)。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连续端子立体图(弯折后)。图8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接触面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4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连续端子立体图(尚未扭转)。图15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连续端子立体图(扭转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及图7,本技术是以金属板片冲压成连接料带28的连续端子30,该每一端子30包括有一延伸部31、一连接部40、接触部44及一扭转部38,其中该延伸部31呈一水平板面,其设有第一端32及第二端33,而该水平板面设有一向一侧缩小的板面缩小段34至第二端33,并设有一凸出板面的迫紧凸部35。该连接部40一端连接于该延伸部31的第一端32,其转折而与延伸部31成90度角,其另一端是连接料带28。该接触部44是连接于该延伸部31的第二端33,其是金属板片直接下料而形成一间距的两弹臂45,该两弹臂45各设有相互靠近的接触面47,请配合参阅图8,该接触面47是包括金属板片将部份欲下料的材料向一面经挤压抽拉使板厚变薄所形成的凸缘48。该扭转部38是设于该延伸部31的第二端33,令该接触部44成纵向,使该接触部44的两接触面47成上下的接触方向。由于该扭转部38位于该延伸部的板面缩小段34,故该接触部44经扭转成纵向后是略偏向延伸部31的一侧,当配合该接触部44的接触面47向延伸部31的另一侧形成凸缘48,如此可使该接触面47对应该延伸部31而位于中心。请参阅图9,藉由以上构造,当与公端子17连接时,由于接触部44的两接触面47成上下的接触方向,故该两接触面47是接触该公端子17的上下面18,而不连接两侧面19。1.请参阅图10,是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异仅在于该扭转部38是设于延伸部31的中段。请参阅图11,是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异仅在于其接触部44的接触面47未设成包括凸出板面的凸缘,由于接触面47未向一延伸部31一侧凸出,故在本实施例延伸部31不需设有向一侧缩小的板面缩小段,然为了形成足够的接触面47,则需使用较厚的金属板片。请参阅图12,是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周旋
申请(专利权)人:拓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