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292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尤其是指一种供真空吸取装置取放电连接器用的取置装置。该取置装置包括柔性薄膜和至少一柔性遮覆层,上述电连接器的中央位置处设有至少一通孔,而取置装置的遮覆层贴覆于电连接器的通孔上,薄膜贴覆于遮覆层之上,其中,遮覆层与薄膜的重叠部分覆盖住电连接器的通孔。如此,不仅使吸取平面平整可靠,不会因薄膜在通孔位置处的强度不够而造成吸取困难,而且该等柔性材质制成的取置装置可便捷地组装于电连接器上,从而提高装配效率。(*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尤其是指一种供真空吸取装置取放电连接器用的取置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机械已经代替了人力,在电连接器的自动化操作过程中,通常采用真空吸取装置来实现取置动作,然而,要实现该种取置动作,电连接器必须具有可供吸附的光滑且平整的表面。请参阅2002年1月7日发行的美国Electronic Design(电子设计)杂志第92页“微型针脚阵列封装”(MicroPGA(pin-grid array)packages)一文,其介绍了一种CPU(中央处理单元)用的插座连接器,该连接器上具有供CPU散热用的贯穿孔,因此无法直接利用真空吸取装置的吸嘴来吸附该电连接器,所以一般在此类电连接器上扣持取置装置,从而通过吸取该取置装置来移动电连接器。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图1所示,该取置装置为一层透明薄膜3,该薄膜3贴覆于电连接器4表面,真空吸取装置的吸嘴通过吸取薄膜3来移动电连接器4,然而因为电连接器4中央位置均设有贯穿孔(图中细实线所示),所以需要使用较大厚度的薄膜3来提供足够强度供真空吸取装置的吸嘴吸附,如此会使成本提高。倘若薄膜3的厚度不够,其中央处容易下陷,从而使吸取面不平整,不能很好地完成吸取动作。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另一相关现有技术,取置装置5为塑料材质,其中央区域设有两个穿透孔51,该取置装置5底面邻近穿透孔51位置分别设有沿穿透孔51纵长向延伸的弹性臂(未图示),借助该弹性臂与电连接器6的通孔内侧壁相卡扣配合而使取置装置5定位于电连接器6上。此种设计虽然因不需使用价格昂贵的薄膜而节省了材料成本,但因为该取置装置5表面设有两个穿透孔51,所以该两穿透孔51之间所确定的最大内切圆A面积即为真空吸取装置的吸嘴可使用的最大面积,如此则限定了吸嘴可使用的面积,而使吸嘴的位置及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稍有操作误差即可能导致取放失败的不良后果。并且这种塑料材质的取置装置5是通过数个弹性臂(未图示)与电连接器6的通孔相卡持,因此其不易装配。与此相关的技术还可参阅美国专利第6,290,805、6,328,574、6,337,489、6,343,013、5,996,203号等。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不仅具有足够大且不会发生凹陷变形的吸取平面,而且利于组装且成本低廉的取置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足够大的吸取平面,且组装便捷的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是一种在真空吸取装置吸取电连接器的过程中提供吸取平面的装置,其中电连接器的中央位置处设有至少一通孔,该种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包括柔性薄膜和至少一柔性遮覆层,遮覆层粘贴覆盖于电连接器的通孔上,而薄膜粘贴覆盖于遮覆层之上,其中,遮覆层与薄膜的重叠部分覆盖住电连接器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对应电连接器的通孔位置具有两层叠置的柔性材料,从而可改善因薄膜强度不够而导致不易吸取的缺失,且因取置装置均采用粘贴方式固定于电连接器上,从而使装配便捷,生产效率大大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与电连接器的装配图。图2是另一现有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与电连接器的装配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与电连接器的装配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2通常可用于操作面上具有通孔的电连接器1上,为电连接器1提供一个可供真空吸取装置(未图示)吸取的操作平面,从而极大的方便了自动化生产。该种取置装置2可包括一层薄膜及若干层遮覆层。本实施方式中,取置装置2包括一层柔性薄膜和一层柔性遮覆层,而电连接器1是一种CPU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1包括基座11、盖接于基座11上的盖体12及设于基座11和盖体12间可使盖体12相对于基座11移动的凸轮13。其中,基座11及盖体12的中央位置对应设有一方形通孔121,围绕着方形通孔121基座11及盖体12上对应设有若干端子插孔122。请结合参阅图4及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2包括遮覆层21及薄膜22,通常遮覆层21及薄膜22贴向电连接器1的盖体12的一侧具有粘性,在操作过程中,先将遮覆层21粘贴覆盖于电连接器1的盖体12上,再将薄膜22粘贴覆盖于遮覆层21之上,其中,遮覆层21的面积应不小于盖体12的通孔121的大小,从而可将整个通孔121覆盖住,或者甚至将端子插孔122也一起覆盖住,从而可防止灰尘进入端子插孔122中,而薄膜22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而定,通常其覆盖住整个通孔121,当然也可将整个电连接器1的盖体12都覆盖住。本实施方式中,柔性遮覆层21贴覆住盖体12的通孔121及中间区域(如图4所示),柔性薄膜22贴覆住整个盖体12,从而提供既大又平滑的吸取平面,并且防止灰尘进入端子插孔122。有关遮覆层21及薄膜22的选用,本实施方式中,遮覆层21仅需使用较小面积材料盖住通孔121即可,当然也可覆盖整个盖体12,而其材质通常可采用成本低廉的胶纸、胶布或者胶带等,薄膜22无需具备较大的强度而可选很薄的材质,该种选材标准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由于遮覆层21及薄膜22均是直接粘贴覆盖于盖体12上,因此其装配便捷。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其在真空吸取装置吸取电连接器的过程中提供吸取平面,其中电连接器的中央位置处设有至少一通孔,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包括柔性薄膜和至少一柔性遮覆层,遮覆层粘贴覆盖于电连接器的通孔上,而薄膜粘贴覆盖于遮覆层之上,且遮覆层与薄膜的重叠部分覆盖住电连接器的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具有盖体,该盖体的中央位置设有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置装置是贴覆于所述盖体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上具有若干端子插孔,而所述薄膜覆盖住端子插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覆层仅贴覆于电连接器的通孔之上而将该通孔完全覆盖。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覆层还贴覆住电连接器的端子插孔。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覆层是由胶纸、胶布或胶带等材质制成。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覆层也可以是薄膜。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层柔性薄膜及一层柔性遮覆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尤其是指一种供真空吸取装置取放电连接器用的取置装置。该取置装置包括柔性薄膜和至少一柔性遮覆层,上述电连接器的中央位置处设有至少一通孔,而取置装置的遮覆层贴覆于电连接器的通孔上,薄膜贴覆于遮覆层之上,其中,遮覆层与薄膜的重叠部分覆盖住电连接器的通孔。如此,不仅使吸取平面平整可靠,不会因薄膜在通孔位置处的强度不够而造成吸取困难,而且该等柔性材质制成的取置装置可便捷地组装于电连接器上,从而提高装配效率。文档编号H01R13/00GK2540039SQ0223067公开日2003年3月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其在真空吸取装置吸取电连接器的过程中提供吸取平面,其中电连接器的中央位置处设有至少一通孔,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的取置装置包括柔性薄膜和至少一柔性遮覆层,遮覆层粘贴覆盖于电连接器的通孔上,而薄膜粘贴覆盖于遮覆层之上,且遮覆层与薄膜的重叠部分覆盖住电连接器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南宏廖芳竹陈翔斌刘启弘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