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喹酮薄膜包衣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281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吡喹酮薄膜包衣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吡喹酮薄膜包衣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包衣
,具体地,涉及一种吡喹酮薄膜包衣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吡喹酮片是广谱抗吸虫和绦虫药物,对血吸虫、绦虫、囊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姜片虫均有效。现有的吡喹酮片具有有难闻异味,而且本身不具有抗菌性能,为解决其味道苦、口感差,并有难闻异味的问题,开发了吡喹酮薄膜衣片。开发后产品能有效掩盖药物片芯特有气味的外溢,克服了原来的缺陷,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吡喹酮薄膜包衣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吡喹酮薄膜包衣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30

50份吡喹酮,20

30份羟丙纤维素,2

3份硬脂酸镁,3

5份包衣剂,3

5份二氧化硅,30

50份去离子水;
[0006]所述包衣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0007]步骤A1、将单宁酸和松香衍生物分别加入去离子水中,分别制成质量分数50%的溶液a和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按照2∶1的体积比混合,室温下匀速搅拌30min,之后静置分层,除去上清液,收集有机相,制得改性松香衍生物;
[0008]步骤A1中将单宁酸与松香衍生物在水中混合,单宁酸上的大量羟基与松香衍生物上的醛基通过氢键作用聚合制备出成改性松香衍生物,该改性松香衍生物结构上既具有松香结构,又接入了单宁酸的结构;
[0009]步骤A2、将改性松香衍生物加入N,N

二甲基甲酰胺中,匀速搅拌5min后加入氢化钠,之后加入环氧氯丙烷,室温下反应1h,之后升温至65℃,继续反应6.5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制得中间体,之后向中间体中加入1,2

二氯乙烷和质量分数40%氢氧化钠溶液,室温下反应6h,抽滤,将滤液用饱和食盐水洗涤至中性,分液,收集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干燥后过滤除去硫酸钠,之后减压蒸馏除去1,2

二氯乙烷,制得中间体2,控制改性松香衍生物、环氧氯丙烷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用量比为25g∶9.2

9.5g∶80mL,氢化钠的用量为改性松香衍生物重量的1

1.2%,中间体、1,2

二氯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比为35g∶80mL∶10mL;
[0010]步骤A2中改性松香衍生物上的单宁酸结构和环氧氯丙烷在氢化钠作用下反应,环氧氯丙烷开环接枝在改性松香衍生物中单宁酸结构上,之后在氢氧化钠作用下重新成环,制成中间体2,其在改性松香衍生物中的单宁酸结构上接入了环氧结构;
[0011]步骤A3、将处理后的壳聚糖加入二甲基亚砜中,匀速搅拌15min后加入氢氧化钠和中间体2,匀速搅拌并反应24h,之后加入无水乙醇匀速搅拌10h,抽滤,加入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5min后滴加稀盐酸调节pH,直至体系呈中性,用截留分子量5000的透析袋在去离子
水中透析24h,之后抽滤、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制得包衣剂,控制处理后的壳聚糖、氢氧化钠、中间体2和二甲基亚砜的用量比为20

30g∶0.1

0.2g∶10

12g∶50mL。
[0012]步骤A3中处理后的壳聚糖与中间体2中单宁酸上的环氧结构反应,进而接枝在中间体2上制成包衣剂,其结构为含有松香结构、单宁酸结构和壳聚糖结构,为一种三元改性松香衍生物。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后的壳聚糖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0014]将壳聚糖加入质量分数45%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冰浴中碱化24h,过滤,加入异丙醇中,分散均匀后升温至室温,滴加溴乙醇,完全加入后升温至50℃,保温反应24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室温,抽滤,制得粗品,之后溶于去离子水中,滴加稀盐酸调节pH,直至体系呈中性,之后通过截留分子量5000的透析袋透析24h,之后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制得处理后的壳聚糖,控制壳聚糖、氢氧化钠和溴乙醇的摩尔比为1∶10∶5。
[0015]通过溴乙醇作为羟乙基化试剂,将壳聚糖进行羟乙基化。
[0016]进一步地:所述松香衍生物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0017]步骤S1、将脱氢枞醇和氢氧化钠加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并升温至150℃,之后加入环氧乙烷,加压反应2h,反应结束后蒸馏,制得初产物,控制脱氢枞醇和环氧乙烷的重量比为300∶90

100,氢氧化钠与脱氢枞醇的摩尔比为1∶100。
[0018]步骤S2、将初产物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二氯甲烷,匀速搅拌10min,加入DMP,室温下磁力搅拌并反应12h,制得粗品,之后倒入冷乙醚中,冰水浴下搅拌1h,之后抽滤,洗涤三次,冷冻干燥,制得松香衍生物,步骤S2中控制初产物、DMP和二氯甲烷的用量比为2

3g∶0.06g∶20mL。
[0019]先在高温和氢氧化钠做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脱氢枞醇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初产物,该初产物上既含有松香结构,又含有聚乙二醇结构;之后将初产物加入二氯甲烷中,DMP对聚乙二醇进行醛基化处理,制备出松香衍生物,该松香衍生物结构上为松香结构和醛基组成。
[0020]一种吡喹酮薄膜包衣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第一步、将羟丙纤维素加入一半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直至溶解,制得羟丙纤维素溶液,将吡喹酮和二氧化硅加入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在搅拌转速500rpm,制粒刀转速1500rpm下混合10min,之后加入羟丙纤维素溶液,继续搅拌30min,制得湿颗粒,之后进行半干燥,半干燥的颗粒以整粒过筛而不沾筛网和不会干硬无法过筛,之后压片,形成片剂;
[0022]第二步、将包衣剂和硬脂酸镁加入剩余去离子水中,形成包衣液,将片剂通过流化床进行包衣处理,制得包衣制剂。
[0023]进一步地:第二步中包衣的条件为:风机频率25

28Hz,进风温度为50℃,抖袋动作时间为10s,时间间隔为10s。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吡喹酮薄膜包衣制剂制备过程中先将吡喹酮通过羟丙纤维素进行粘合,湿法造粒形成颗粒,之后干燥、压片,制成片剂,之后通过包衣剂进行包衣,制备出包衣制剂,通过包衣的手段能够有效掩盖药物片芯特有气味的外溢,极大地改善了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0026]而且本专利技术中制备出一种包衣剂,通过步骤A3中处理后的壳聚糖与中间体2中单
宁酸上的环氧结构反应,进而接枝在中间体2上制成包衣剂,其结构为含有松香结构、单宁酸结构和壳聚糖结构,为一种三元改性松香衍生物,该改性松香衍生物引入的松香、单宁酸和壳聚糖结构均符合药典的要求,而且合成过程中严格除杂,未引入其他成分,不会对人体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喹酮薄膜包衣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30

50份吡喹酮,20

30份羟丙纤维素,2

3份硬脂酸镁,3

5份包衣剂,3

5份二氧化硅,30

50份去离子水;所述包衣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步骤A1、将改性松香衍生物加入N,N

二甲基甲酰胺中,匀速搅拌5min后加入氢化钠,之后加入环氧氯丙烷,室温下反应1h,之后升温至65℃,继续反应6.5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制得中间体,之后向中间体中加入1,2

二氯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室温下反应6h,抽滤,洗涤,分液,收集有机相,干燥,之后减压蒸馏,制得中间体2;步骤A2、将处理后的壳聚糖加入二甲基亚砜中,匀速搅拌15min后加入氢氧化钠和中间体2,反应24h,之后加入无水乙醇匀速搅拌10h,抽滤,加入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5min后调节pH,透析24h,之后抽滤、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制得包衣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喹酮薄膜包衣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松香衍生物包括如下步骤制成:将单宁酸和松香衍生物分别加入去离子水中,分别制成溶液a和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搅拌30min,之后静置分层,除去上清液,收集有机相,制得改性松香衍生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喹酮薄膜包衣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后的壳聚糖包括如下步骤制成:将壳聚糖加入质量分数45%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冰浴中碱化24h,过滤,加入异丙醇中,分散均匀后升温至室温,滴加溴乙醇,完全加入后升温至50℃,保温反应24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室温,抽滤,制得粗品,之后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梅李文新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恒诚制药集团淮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