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148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上盖及定位件。该绝缘本体开设纵向的第一卡插槽及横向的第二卡插槽,第二卡插槽的底板向下凹入形成所述第一卡插槽。第二卡插槽的底板开设定位槽,定位槽贯穿第一卡插槽的侧墙形成压板。定位件包括抵压部、连接部及止挡部,抵压部具有抵压片及推动片,抵压片穿设位于压板下方,止挡部位于定位槽后端。推动片在外力的推动下带动定位件于定位槽内滑动,使得抵压片扣合于插入第一卡插槽的第一电子卡的上表面,进而使得第一电子卡固定而不偏离电性接触位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固定所插入的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为适应不同的需求而发展出多种不同规格的电子卡,例如,为通讯需求而设计的SIM卡,为数据储存需求设计的记忆卡,如MMC卡、SD卡等。为使不同电气特性与尺寸规格的电子卡可以在同一个电子产品中使用,用于承载不同规格的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应运而生。一种现有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组装于手机等可携带式消费电子产品内,包括绝缘本体、扣合于绝缘本体上的后盖及插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内设置有两个卡容置槽以分别收容两种尺寸不同的电子卡,当两电子卡插入该电子卡连接器后,设置于手机后盖上的固定片压扣于电子卡的上方,从而将所插入的电子卡固定。上述现有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通过手机后盖上单独设置的固定片将所插入的电子卡扣持而固定。当手机后盖用于固定电子卡时,电子卡因手机后盖的推拉动作或受到外部作用力而容易偏离卡容置槽,从而导致电子卡与导电端子之间的插接配合不准确,导致电子卡与手机之间的电讯号传输不稳定,进而影响讯息的传输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供两个外部电子卡插入,用于固定所插入的电子卡,防止一个电子卡于插入时产生的摩擦作用使得另一个电子卡偏离电性接触位置,确保电子卡与外部电子产品之间的电讯号的稳定传输。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供一个外部电子卡插入,用于固定所插入的外部电子卡,防止该电子卡受外部作用力而偏离电性接触位置,确保电子卡与外部电子产品之间的电讯号的稳定传输。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开设纵向的第一卡插槽及横向的第二卡插槽,第二卡插槽的底板向下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卡插槽,第二卡插槽的底板截断形成所述第一卡插槽的左侧墙,第一卡插槽及第二卡插槽分别设有若干第一端子槽及第二端子槽;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分别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端子槽及第二端子槽内;定位件,包括抵压部,止挡部及连接抵压部与止挡部的连接部,抵压部具有抵压片及推动片。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二卡插槽的底板开设定位槽,定位槽底部具有托板,定位槽向右贯穿第一卡插槽的侧壁形成压板,定位槽与第一卡插槽连通,定位槽向左贯穿第二卡插槽的底板的下端,所述定位件的止挡部位于定位槽左端,所述抵压片位于压板的下方。为实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定位件。绝缘本体包括底板及底板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一卡插槽,第一卡插槽内开设若干第一端子槽,第一端子槽的两侧分别形成左侧墙及右侧墙,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收容于第一端子槽内,定位件包括抵压部、止挡部及连接抵压部与止挡部的连接部,抵压部设置有抵压片及推动片,位于所述左侧墙左侧的底板开设定位槽,该定位槽底部具有托板,定位槽向右贯穿左侧墙形成压板,定位槽与第一卡插槽连通,定位槽向左贯穿底板,所述定位片的止挡部位于定位槽左端,所述抵压片位于压板的下方。综上所述,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通过绝缘本体上所开设的定位槽及容设其内的定位件,使得定位件的抵压片卡扣抵压于插入第一卡插槽的电子卡上表面,从而将该电子卡固定于电子卡连接器内,使得插入第一卡插槽的电子卡受到插入第二卡插槽的电子卡的摩擦作用或当插入第一卡插槽的电子卡受到外部作用力时,插入第一卡插槽的电子卡不偏离电性接触位置,使得电子卡能够稳固、可靠的插接于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内部,确保电讯号稳定传输。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与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组装后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标注III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定位件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组装后的立体图,图中,电子卡连接器未与上盖组装。图6为图5中标注VI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组装后的立体图。图8为显示第一电子卡插入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状态图,图中,电子卡连接器未与上盖组装。图9为显示定位件扣合于第一电子卡上表面的状态图,图中,电子卡连接器未与上盖组装。图10为第二电子卡插入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后的状态图。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电子卡连接器,10.绝缘本体,11.第一卡插槽,12.第二卡插槽,13.托板,14.第一端子槽,15.第二端子槽,17.底板,18.压板,20.定位槽,21.定位孔,23.限位槽,24.前侧墙,25.后侧墙,26.左侧墙,27.右侧墙,28.固定凸块,30.定位件,31.抵压部,32.抵压片,33.推动片,34.限位片,35.连接部,36.定位块,37.定位片,38.止挡部,39.抵压槽,40.上盖,41.盖体,42.后侧板,43.前侧板,44.开孔,45.缺口,50.第一导电端子,60.第二导电端子,70.第一电子卡,80.第二电子卡。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100用以承载SIM卡及记忆卡,从而实现SIM卡及记忆卡与外部电子产品之间的讯号传输。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50及第二导电端子60、定位件30及与绝缘本体10相扣合的上盖40。请结合参阅图2及图3,绝缘本体10开设第一卡插槽11及第二卡插槽12。第二卡插槽12横向开设于绝缘本体10上,第二卡插槽12的底部为平直的底板17,底板17的右侧向下凹入形成第一卡插槽11。底板17上开设两排纵向排列的第二端子槽15,底板17的前后两侧竖直向上延伸形成前侧墙24及后侧墙25。第一卡插槽11底部设置若干第一端子槽14,第二卡插槽12的底板17的右端被第一卡插槽11截断而形成第一卡插槽11的左侧墙26,绝缘本体10的右端形成第一卡插槽11的右侧墙27。由此,第一卡插槽11于绝缘本体10的前端开口而纵向设置于绝缘本体10的右部,且第一卡插槽11截断第二卡插槽12的前侧墙24。第二卡插槽12于绝缘本体10的左端开口并横向延伸至自绝缘本体10的右端。从而,第二卡插槽12的右部位于第一卡插槽11的上方,位于绝缘本体10左部的第二卡插槽12的底板17平面高于第一卡插槽11的底部平面。底板17于靠近第二卡插槽12的前侧墙24处向下开设大致矩形的定位槽20,定位槽20底部形成平台状的托板13,定位槽20向左延伸并贯穿第二卡插槽12的底板17下端至一定位置处,从而使得位于定位槽20左方的底板17的下端镂空并与定位槽20连通,位于定位槽20左方的底板17向下贯通开设圆形的定位孔21,从而,定位孔21与定位槽20连通。定位槽20向右贯穿第一卡插槽11的左侧墙26,使得左侧墙26的下端镂空并形成一薄板状的压板18,从而定位槽20与第一卡插槽11连通。第二卡插槽12的前侧墙24的右端被第一卡插槽11截断,位于定位槽20前方的前侧墙24向前贯穿形成限位槽23。前侧墙24及后侧墙25的外侧还分别对称设置两个固定凸块28。请继续参阅图1,上盖40包括盖体41,沿盖体41两侧竖直向下延伸出后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开设纵向的第一卡插槽及横向的第二卡插槽,第二卡插槽的底板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卡插槽,第二卡插槽的底板截断形成第一卡插槽的左侧墙,第一卡插槽及第二卡插槽分别设有若干第一端子槽及第二端子槽,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分别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端子槽及第二端子槽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件,该定位件包括抵压部,止挡部及连接抵压部与止挡部的连接部,抵压部具有抵压片及推动片,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二卡插槽的底板开设定位槽,定位槽底部具有托板,定位槽向右贯穿第一卡插槽的侧壁形成压板,定位槽与第一卡插槽连通,定位槽向左贯穿第二卡插槽的底板的下端,所述定位件的止挡部位于定位槽左端,所述抵压片位于压板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育宏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