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46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支撑装置、退卡机构及遮蔽壳体,绝缘本体于其两侧端向后延伸形成一对支臂,遮蔽壳体包括上顶面、下底面及由上顶面向下延伸形成的左右侧面,该遮蔽壳体一体成型,其中下底面前端延伸形成一头部以包覆绝缘本体,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垂直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以减少连接器所占用的空间,以方便电路板布线,同时利于缩小电子设备尺寸。(*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主要用于ExpressCard的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无处不在的移动运算、高带宽视频和网络的到来以及PCI Express总线的应用,PCMCIA Card将越来越难以适应这种局势。此时,需要有一种新型的技术来替代那种陈旧的规格。Express Card技术标准是PCMCIA(个人计算机记忆卡国际协会)已于2003年春季发布的面向下一代消费性电子市场的新标准,该技术标准除具备现有PC Card技术的许多优点外,更加兼顾了尺寸与功能、可靠性与耐用性及热拔插与自动配置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台式计算机及笔记本计算机用户提供更薄、更轻、更快的硬件系统扩展模块,在应用上,用户仅需将符合该标准的Express Card插入其计算机系统内就可实现诸如扩展系统内存、为硬件设备添加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或为其系统加密的目的。Express Card采用了与现有PC Card不同的连续数据传输接口,可提供更为快速的数据传输率,在尺寸上目前Express Card依宽度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34mm宽(Express Card/34),另一类是54mm宽(Express Card/54),而其长度及厚度则均分别为75mm及5mm,而现有PC Card的长度范围为界于36.0mm至85.6mm之间,宽度范围为界于43.0mm至54.0mm之间,厚度范围为界于10.5mm至0.76mm之间。虽然Express Card模块在物理尺寸上约为PC卡的一半,但其水平安装于印刷电路板同样会占据很大的主板空间。因此顺应台式计算机及笔记本计算机小型化发展趋势,需要改变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组装方式,如果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垂直组设则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连接器所占据的主板空间。现有技术中卡连接器虽然也有采用与电路板垂直组设的方式,然而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转接连接器转接,组件较多势必增加所占据的空间及生产成本,况且现有技术中的卡缘连接器电子卡组装均需在机箱内部进行作业,组装与拆卸很不方便。所以,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Express Card与电路板的组装方式进行改进,以缩小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空间同时方便组装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垂直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卡连接器,以减少连接器在系统中所占据的空间,以方便电路板布线,同时利于缩小电子设备尺寸。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能便于连接器之组装拆卸,同时确保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电信号的良好传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支撑装置、退卡机构及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于其两侧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支臂,所述支臂侧面设有用于扣合的孔,遮蔽壳体包括上顶面、下底面及由上顶面向下延伸形成的左右侧面,该遮蔽壳体一体成型其中下底面前端延伸形成一头部以包覆绝缘本体,其中前述绝缘本体直接扣合于遮蔽壳体头部上,所述遮蔽壳体头部侧面上设置的弹片与凸块可扣合于绝缘本体支臂上的孔内以定位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焊接部及固持部,组装于绝缘本体后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所在平面与绝缘本体基部前端面平行,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垂直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以减少连接器所占用的空间,以方便电路板布线,同时利于缩小电子设备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子卡连接器可直接扣合于遮蔽壳体上使组装拆卸更为方便,同时所述连接器垂直组装于印刷电路板有效减少了连接器所占空间,以方便电路板布线,同时利于缩小电子设备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组装图。图2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及退卡机构与遮蔽壳体组装前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部分装配图。图5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2、支撑装置3,3’、退卡机构4及遮蔽壳体5。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一纵长基部11、一对分别自基部11两端向后延伸的支臂及自基部11中间部向后延伸形成相对于两支臂之间的对接部12。对接部12上形成有若干贯穿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道121。基部11的前端面上设有一对圆柱形凸起16及一对与所述凸起16相邻且组设于基部11与支臂侧面相接处的固持片15,两支臂与对接部12相接处设有卡插入导引槽,其中导引槽在绝缘本体上端面形成的开口13的口径小于导引槽在绝缘本体下端面形成的开口14的口径,该结构可防止电子卡的误插入,同时两支臂的侧面设有与遮蔽壳体上弹片及凸块相配合的孔17、18及19。若干导电端子2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道121内,每一导电端子2包括有与电子卡达成电性连接的接触部21、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焊接部22及连接接触部21与焊接部22并固持于端子收容槽道121内的固持部23。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槽道以后其焊接部22所在的平面与绝缘本体基部的前端面相平行。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3所示,位于退卡机构同侧的支撑装置3大致为一长形基片,其包括设有开口35及36的基片部31、形成于基片部31后端的突出部32及一自该突出部32向上延伸的垂片33,基片部31前端形成一于基片部31相垂直的开设有狭槽的支撑部34,另一支撑装置3’为一长形基片,然而其仅设有与支撑装置3的基片部31结构相同,其上设置的开口与遮蔽壳体上对应的弹片相扣合。遮蔽壳体5包括上顶面51及由上顶面51向下弯折形成的左右侧面52及53,下底面54与上顶面及左右侧面一体成型共同围成电子卡收容腔57,所述电子卡收容腔的开口设于计算机机壳上,用以使电子卡从外部插入与连接器电性接触,其中上顶面及下底面与左右侧面相接处间隔设有凹片511及541用以引导卡插入,左右侧面设有与支撑装置及退卡机构上对应结构相扣持的弹片521、522、523、524及525,同时下底面相较与上顶面延伸有一头部,该头部两端向上弯折形成左右两侧面55及56,侧面55及56位于侧面52及53外侧,两侧面55及56上对称设有弹片551、561以及凸块552、553、562及563,下底面54与左右侧面55及56相接处设有狭槽542。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退卡机构4组装于遮蔽壳体5的左侧面52上,其包括弹簧41、连动杆42、退卡片43、导座44及滑动件45。连动杆42的一端为一由连动杆主体部向上弯折形成的支撑部421,主体部靠近支撑部的地方设有通孔422,其另一端设有一开口423,退卡片43为一纵长基片,其主体部靠近两端处设有由主体部向上弯折形成的接触片431,一端为一弯折部432,导座44上设有心型导轨441、与遮蔽壳体上弹片相扣持的开口442、突出部443及支撑部444。弹簧41一端扣持于连动杆42上,另一端扣持于支撑装置3的垂片33上,连动杆42穿过导座44的突出部443上的开口横架于导座44上并可沿前后方向运动,滑动件45一端设置于所述心型导轨441内,另一端穿过通孔422连接至连动杆42以随连动杆42的前后移动而在心型导轨内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支撑装置、退卡机构及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由其两侧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支臂,所述支臂侧面设有用于扣合的孔,遮蔽壳体包括上顶面、下底面、左右侧面及由各面共同围成的电子卡收容腔,所述遮蔽壳体前端延伸形成一头部,前述绝缘本体扣合于遮蔽壳体头部上,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焊接部及固持部,组装于绝缘本体后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所在平面与绝缘本体基部前端面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被直接垂直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以使电子卡收容腔延伸方向与印刷电路板所在平面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仁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