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14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隧道清污分流包括清污分流顺坡排水结构、清污分流反坡排水结构和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结构三种结构情形。所述的清污分流顺坡排水结构包括清水排放沟、废水排放沟、废水固定泵站和清水固定泵站;所述的清污分流反坡排水结构还包括集水坑和废水移动泵站;所述的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结构包括三组废水固定泵站和清水固定泵站沿斜井排水方向顺次布设。此结构在隧道施工中,具有少人化、环境保护度高、水土保持效果好、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施工风险低和推广应用性强等优点。广应用性强等优点。广应用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更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对生态脆弱地区环水保保障措施的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加快,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铁路、公路、地铁隧道“数量多、长度大、大埋深、大断面”是隧道工程发展的总趋势。在隧道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内,排水保障是一项关键指标,特别是施工阶段,施工废水、围岩渗水、涌水,制约着隧道文明施工、更影响高质量建设水平,施工废水、围岩渗漏水的排放也严重影响洞外周边环境、生态保护等。
[0003]传统的三级、四级沉淀已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环水保要求,特别是部分生态脆弱地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较高,在建设污水处理站进行施工污水处理的前提下,污水处理能力要求也制约着隧道施工成本,因此提出一项适用于生态脆弱地区环水保保障的施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项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此结构在隧道施工中,具有少人化、环境保护度高、水土保持效果好、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施工风险低和推广应用性强等优点。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隧道清污分流包括清污分流顺坡排水结构、清污分流反坡排水结构和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结构三种结构情形。
[0006]所述的清污分流顺坡排水结构包括清水排放沟1、废水排放沟2、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所述的清水排放沟1布置在废水排放沟2的两侧并沿顺坡方向布设,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安装在顺坡上游。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清水排放沟1连通;废水固定泵站3通过钢管与废水排放沟2连通。
[0007]所述的清污分流反坡排水结构包括清水排放沟1、废水排放沟2、废水固定泵站3、清水固定泵站4、集水坑5和废水移动泵站6;所述的清水排放沟1布置在废水排放沟2的两侧并沿反坡方向布设,清水固定泵站4共有两个,废水固定泵站3和第一个清水固定泵站4安装在反坡下游;第一个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清水排放沟1连通;废水固定泵站3通过钢管与废水排放沟2连通;与横通道连通的清水排放沟1端部设有集水坑5;第二个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集水坑5连通;反坡上游的掌子面处设有废水移动泵站6,废水移动泵站6通过钢管与废水固定泵站3连通。
[0008]所述的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结构包括清水排放沟1、废水排放沟2、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三组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沿斜井排水方向顺次布设,所述的清水排放沟1和废水排放沟2分别布置在斜井排水方向两侧;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清水排放沟1连通;废水固定泵站3通过钢管与废水排放沟2连通。
[0009]所述的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结构中,斜井衬砌上设置有泄水孔,斜井内的清水通过泄水孔引至清水排放沟1中,斜井的集中涌水段处设有复合衬砌。
[0010]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施工中掌子面设置临时集水槽,对掌子面施工废水进行收集,利用专设污水管道排出洞外,经沉淀池沉淀后引入污水处理站,进行污水处理,达标后进行冲洗、绿化排放。
[0011]S2.对于顺坡排水隧道,设置独立集水沟,清水、污水分开顺排,清水经洞口调节池检测无污染直接利用或排放临近水系,污水经沉淀池沉淀、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0012]S3.反坡排水隧道,施工一段距离后设置污水仓、清水仓,并设置独立集水沟,清水、污水独立入仓,通过水仓设置的潜水泵、污水泵及清水、污水管道排出洞外,清水经洞口调节池检测无污染可直接利用或排放临近水系,污水经沉淀池沉淀、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0013]本技术的工艺流程为清水、污水分流排放。该结构在隧道施工阶段将施工废水、未衬砌段含化学制剂的初支渗水进行污水排放,沉淀后进入污水处理站,达标后排放;对掌子面涌水、衬砌段渗水纳入清水,排放洞外调节池,可根据情况直接排入临近水系。排水按照清污分流原则分别排放,掌子面开挖段、初支及二衬侧沟未完成段的地下水渗流、洞内施工路面散排水和施工废水等为污水,衬砌完成段的背后排水为清水。施工阶段将污水收集后排至洞外污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将清水收集后一部分用于生产用水,一部分直接排至洞外。利用正洞两侧水沟、平导暗沟及对侧明沟作为清水沟,尽可能多的收集面向围岩侧流入的清水;正洞中心沟及辅助坑道暗沟旁水糟作为废水沟排放废水。
附图说明
[0014]图1清污分流顺坡排水示意图。
[0015]图2清污分流反坡排水示意图。
[0016]图3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8]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隧道清污分流包括清污分流顺坡排水结构、清污分流反坡排水结构和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结构三种结构情形。
[0019]所述的清污分流顺坡排水结构包括清水排放沟1、废水排放沟2、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所述的清水排放沟1布置在废水排放沟2的两侧并沿顺坡方向布设,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安装在顺坡上游。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清水排放沟1连通;废水固定泵站3通过钢管与废水排放沟2连通。
[0020]所述的清污分流反坡排水结构包括清水排放沟1、废水排放沟2、废水固定泵站3、清水固定泵站4、集水坑5和废水移动泵站6;所述的清水排放沟1布置在废水排放沟2的两侧并沿反坡方向布设,清水固定泵站4共有两个,废水固定泵站3和第一个清水固定泵站4安装在反坡下游;第一个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清水排放沟1连通;废水固定泵站3通过钢管与废水排放沟2连通;与横通道连通的清水排放沟1端部设有集水坑5;第二个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集水坑5连通;反坡上游的掌子面处设有废水移动泵站6,废水移动泵站6通过
钢管与废水固定泵站3连通。
[0021]所述的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结构包括清水排放沟1、废水排放沟2、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三组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沿斜井排水方向顺次布设,所述的清水排放沟1和废水排放沟2分别布置在斜井排水方向两侧;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清水排放沟1连通;废水固定泵站3通过钢管与废水排放沟2连通。
[0022]所述的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结构中,斜井衬砌上设置有泄水孔,斜井内的清水通过泄水孔引至清水排放沟1中,斜井的集中涌水段处设有复合衬砌。
[0023]废水固定泵站3,清水固定泵站4中,施工期间应该严禁污水排入清水沟,清水排放沟和集水坑等采取遮盖措施,避免污水溅入。辅助坑道环向盲管均临时接入临时清水沟,清水明沟采用混凝土沟,设置接茬钢筋。
[0024]抽水设备应满足各工区排水的基本要求,并分为工作和备用两组。
[0025]隧道清污分流排水分为正洞、平导顺坡排水和反坡排水,以及斜井排水。
[0026]顺坡采用水沟自然排水:正洞、平导清水由清水沟直接排至洞外,污水由污水沟收集并排放至洞外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隧道清污分流包括清污分流顺坡排水结构、清污分流反坡排水结构和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结构三种结构情形;所述的清污分流顺坡排水结构包括清水排放沟(1)、废水排放沟(2)、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所述的清水排放沟(1)布置在废水排放沟(2)的两侧并沿顺坡方向布设,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安装在顺坡上游;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清水排放沟(1)连通;废水固定泵站(3)通过钢管与废水排放沟(2)连通;所述的清污分流反坡排水结构包括清水排放沟(1)、废水排放沟(2)、废水固定泵站(3)、清水固定泵站(4)、集水坑(5)和废水移动泵站(6);所述的清水排放沟(1)布置在废水排放沟(2)的两侧并沿反坡方向布设,清水固定泵站(4)共有两个,废水固定泵站(3)和第一个清水固定泵站(4)安装在反坡下游;第一个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清水排放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良王森昌袁普勇朱瑞扩简於强李杨韩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