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687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抽排装置领域,提供了一种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包括底板和抽吸装置,底板上两侧均设置有转轴,转轴两端位于底板外侧固定有滚轮,还包括有驱动件、传动件、传递单元和执行单元,驱动件通过传动件带动一侧的转轴转动,所述传递单元位于底板上的另一侧,传递单元的输入端与另一侧转轴传动连接,底板上两侧固定有支撑件,执行单元转动设置在支撑件上,所述底板上两侧转轴之间设置有管件。其有益效果是:一是能够将行进路线上水和泥沙搅浑,保证管件抽吸的是水和泥沙的混合物,从而避免只抽吸水导致泥沙堆积残留的情况,避免了后续地收尾清除工作,二是摆动的执行单元能够将泥沙汇集至行进路线上,提高了管件的抽吸效率。件的抽吸效率。件的抽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抽排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通常在城市中为了缓解路面上十字路口的交通压力,一般都会在道路中间设置下穿的隧道式的快速路。
[0003]这种采用隧道式的快速路能够大大缓解交通压力,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在面临特大暴雨时,由于城市中排水能力不足,会导致正常路面上水全部汇集在这样的隧道中,隧道中原有的排水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水携带大量的泥沙堆积在隧道中。
[0004]为了及时疏通隧道,会采用抽排装置将堆积水和泥沙清除,现有的抽排装置一般抽吸的一端都采用移动式,能够随时调整抽吸的位置,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无外力干涉,隧道内的水和泥沙经常静置分层,导致抽吸一端经常只抽吸到水而泥沙却被留下,导致在收尾工作时,大量的泥沙剩余,抽排装置无法进行抽吸,需要人工或者其他装置进行清除,过程就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旨在解决水和泥沙分层,导致只将水抽排出,而最后剩下较多的泥沙,此时抽排无法进行抽吸工作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包括底板和抽吸装置,底板上两侧均设置有转动的转轴,转轴两端位于底板外侧固定有滚轮,还包括有驱动件、传动件、传递单元和执行单元;
[0007]所述驱动件固定在底板上一侧,驱动件通过传动件带动一侧的转轴转动,使该转轴两端的滚轮随之转动;
[0008]所述传递单元位于底板上的另一侧,传递单元的输入端与另一侧转轴传动连接,所述底板上两侧固定有支撑件,执行单元转动设置在支撑件上,执行单元关于底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两侧执行单元位于底板内侧的一端均配合连接在传递单元的输出端上;
[0009]所述传递单元的输出端为开设有槽位的盘件,执行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卡接件,卡接件与槽位相配合,执行单元的另一端设置有板件;
[0010]所述底板上两侧转轴之间设置有管件,管件的一端相对于转轴位于底板的另一侧,管件另一端与抽吸装置相连通;
[0011]所述驱动件通过传动件带动一侧的转轴以及对应的滚轮转动,使底板整体进行移动,通过另一侧的滚轮转动驱动另一侧转轴转动,经由传递单元带动两侧的执行单元进行往复摆动,两侧的板件随之往复摆动。
[0012]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罩箱,罩箱上位于执行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缺口,缺口内固定连接有弹性围挡,两侧执行单元均与弹性围挡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罩箱、底板、弹性围挡三者之间的连接处均作密封处理。
[0014]优选地,所述罩箱的材质选用金属。
[0015]优选地,另一侧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转轴通过主动锥齿轮与传递单元进行传动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传递单元包括转动设置在底板上的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均固定有传动锥齿轮,一端传动锥齿轮与转轴上的主动锥齿轮相啮合,底板上固定有支架,支架上转动连接有杆轴,杆轴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与传动轴另一端的传动锥齿轮相啮合,盘件固定在杆轴的另一端。
[0017]优选地,所述槽位为开设在盘件上椭圆形的卡槽,当盘件转动时,两侧执行单元与盘件配合连接处之间的间距往复变化。
[0018]优选地,所述执行单元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件上的安装块,安装块内固定有杆件,板件固定在杆件上远离底板的一端且朝向底板侧,杆件的另一端滑动套接有卡接件。
[0019]优选地,所述板件上远离杆件的一侧固定有板刷。
[0020]优选地,所述管件的一端固定有连接件,通过连接件管件与抽吸装置相连通。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驱动件带动一侧转轴以及滚轮转动,从而实现管件抽吸位置改变,而在行进过程中,另一侧转轴和滚轮的转动通过传递单元使得两侧的执行单元进行往复摆动,一是能够将行进路线上水和泥沙搅浑,保证管件抽吸的是水和泥沙的混合物,从而避免只抽吸水导致泥沙堆积残留的情况,避免了后续地收尾清除工作,二是摆动的执行单元能够将泥沙汇集至行进路线上,提高了管件的抽吸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的正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的内部立体结构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递单元和执行单元的立体结构图;
[0026]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执行单元的立体结构图;
[0028]附图中:1

底板;2

转轴;3

滚轮;4

驱动件;5

传动件;6

传递单元;601

传动轴;602

传动锥齿轮;603

支架;604

杆轴;605

从动锥齿轮;606

盘件;607

槽位;7

执行单元;701

安装块;702

杆件;703

板件;704

卡接件;705

板刷;8

支撑件;9

管件;10

罩箱;11

弹性围挡;12

主动锥齿轮;13

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
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31]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的结构图,包括:
[0032]底板1和抽吸装置,底板1上两侧均设置有转动的转轴2,转轴2两端位于底板1外侧固定有滚轮3,还包括有驱动件4、传动件5、传递单元6和执行单元7。
[0033]所述驱动件4固定在底板1上一侧,驱动件4通过传动件5带动一侧的转轴2转动,使该转轴2两端的滚轮3随之转动。
[0034]所述传递单元6位于底板1上的另一侧,传递单元6的输入端与另一侧转轴2传动连接,所述底板1上两侧固定有支撑件8,执行单元7转动设置在支撑件8上,执行单元7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包括底板和抽吸装置,底板上两侧均设置有转动的转轴,转轴两端位于底板外侧固定有滚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驱动件、传动件、传递单元和执行单元;所述驱动件固定在底板上一侧,驱动件通过传动件带动一侧的转轴转动,使该转轴两端的滚轮随之转动;所述传递单元位于底板上的另一侧,传递单元的输入端与另一侧转轴传动连接,所述底板上两侧固定有支撑件,执行单元转动设置在支撑件上,执行单元关于底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两侧执行单元位于底板内侧的一端均配合连接在传递单元的输出端上;所述传递单元的输出端为开设有槽位的盘件,执行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卡接件,卡接件与槽位相配合,执行单元的另一端设置有板件;所述底板上两侧转轴之间设置有管件,管件的一端相对于转轴位于底板的另一侧,管件另一端与抽吸装置相连通;所述驱动件通过传动件带动一侧的转轴以及对应的滚轮转动,使底板整体进行移动,通过另一侧的滚轮转动驱动另一侧转轴转动,经由传递单元带动两侧的执行单元进行往复摆动,两侧的板件随之往复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罩箱,罩箱上位于执行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缺口,缺口内固定连接有弹性围挡,两侧执行单元均与弹性围挡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内泥沙堆积体快速抽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箱、底板、弹性围挡三者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贡向阳张旭东张鑫江世明冯键王希仟张翠玲吕鹏许允博周伟刘勇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